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在煤粉锅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膜法富氧技术,在150 t/h煤粉锅炉上进行了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工业试验.实验表明: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炉膛结焦和高温腐蚀问题;大渣及飞灰可燃物含量降低,提高了低负荷不投油稳燃能力;提高了锅炉热效率;降低了NOx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煤粉锅炉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150t/h煤粉动力锅炉存在的高温腐蚀、结焦、热效率低及无油助燃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等问题,利用膜法富氧技术,首次开发了局部富氧助燃技术,设计了膜法富氧局部助燃系统,进行了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应用于煤粉锅炉的工业试验。实践证明,大渣及飞灰可燃物含量降低,锅炉热效率提高了2.5%以上;降低了NOx排放浓度,在120~150t/h负荷下为627~768mg/m3;提高了低负荷不投油稳燃能力,可以在50%额定负荷下断油稳燃;有效解决了炉膛结渣和高温腐蚀等问题,为煤粉锅炉的安全、经济、环保运行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向寓华  ;张家元 《节能》2014,(6):35-37
某公司170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运行过程中发现排烟飞灰含碳量及NOx浓度高、煤粉燃烧效率低、炉堂壁易结焦等问题,为此在浓淡燃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用富氧风作为炉顶燃尽风和贴壁风的分级燃烧新思想,借助Fluent仿真软件,对工况前后煤粉锅炉炉内速度场、温度场及煤粉颗粒轨迹进行数值仿真计算与调整。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四角切圆煤粉锅炉采用富氧局部助燃技术,可有效改善炉内动力场特性,提高炉内燃烧的稳定性能,对降低NOx的排放浓度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概述膜法富氧助燃技术是锅炉最新节能减排技术,是膜法富氧技术和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等的有机结合。富氧膜是一种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其特点是在膜两侧的压力差驱动下,混合气体中不同组分的气体分子通过薄膜的速度不同,氧气透过富氧膜时的速度要比氮快2~10倍,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成功的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于 2 0 0 3年 7月 2 1日首次在国内成功用于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单元窑 :平均节油大于 1 0 % ,而且产品产量和质量等明显提高 ,助燃风、大碹温度和排烟温度均大幅下降等。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适用于各种燃料和大多数炉窑如马蹄焰窑、横火焰窑、油炉、链条炉、抛煤机炉、煤粉炉、焚烧炉、加热炉和热媒炉等 ,由于能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节能、减少污染和延长炉龄等优点 ,曾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联合鉴定 ,并被评为国家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富氧技术在锅炉上的运用。富氧技术是通过提高锅炉内空气中氧浓度,使燃料充分燃烧,从而改善燃烧工况,达到提高锅炉效率实现锅炉节能的目的。文中描述了三种制氧方法,分析国内外膜法富氧助燃技术发展情况,阐述采用膜法富氧助燃技术产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及其在抛煤机锅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富氧燃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及其优点,并将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应用到抛煤机锅炉中,取得经济效益.最后,我们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水军 《节能》2010,29(11):68-71
简述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热电厂6#锅炉概况,介绍锅炉应用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情况与膜技术应用机理。通过相关问题讨论,分析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富氧燃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柴油机的NOx与碳烟排放是内燃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应用膜法富氧燃烧能够提高柴油机燃烧性能,降低排放。本文介绍了膜法富氧技术的原理及其参数设计要求,并以柴油发动机为例,建立内燃机燃烧模型和排放模型,通过针对模型的分析研究膜法富氧技术在柴油机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及其在燃油锅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德胜  储明来 《节能》1998,(10):20-21
在燃油锅炉中应用膜法富氧助燃节能技术可以使普通空气的含氧量从20.94%提高到28%~30%,富氧气通过富氧喷嘴进入炉膛局部增氧形成“气包油”的燃烧状态,以4t燃油锅炉为例,锅炉热效率提高8.3%,燃油节约率16.64%,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1.
齐小顺  赖春阳 《节能技术》2010,28(4):300-303
目前生物质工业锅炉多采用层燃方式,生物质燃料灰熔点较低,灰成分碱金属含量高,结渣、受热面积灰、腐蚀等情况比较严重,制约层燃生物质锅炉的发展。另外在工业锅炉占很大份额的燃煤层燃炉炉渣含碳量普遍高于20%,造成能源浪费。本文根据生物质燃料以及层燃炉渣的特点,提出燃用生物质与层燃炉渣混合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构想。通过合理的燃料配比提高生物质燃料灰熔点,稳定流化床循环物料,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碱金属的升华和尾部受热面积灰、腐蚀。并对其在小型工业锅炉应用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在锅炉水力除渣系统中,冲渣水断流一直是困扰锅炉水力除渣安全运行的难点问题,如何让冲渣水水流正常循环,保证锅炉水力除渣系统的正常工作,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对阜康冶炼厂CG-35/39-MI型电站锅炉水力除渣系统,在运行期间遇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具体的措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措施对锅炉水力除渣系统的正常运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放渣管,是锅炉的一个较重要部件,锅炉运行时放渣管能否保持正常,直接关系到锅炉的安全运行,放渣管材质正确选用、合理的结构设计非常重要,是锅炉的安全运行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自大港电厂一期机组试运投产以来,锅炉炉底干排渣系统多次出现严重积渣、堵渣现象。直接造成锅炉超温、效率降低、甚至限负荷运行,给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文中通过对锅炉运行稳定性、锅炉结焦防范、大渣冷却等运行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到了干排渣系统结渣、堵渣的原因以及渣量对负荷变化的影响。针对本厂机组,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应对大渣量对锅炉机组造成的影响,以及结渣、堵渣后的处理方法。实践表明,干排渣系统运行良好,有效的保证了锅炉机组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大容量层燃热水锅炉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燃煤工业锅炉结构发展历史的回顾和中国大容量层燃热水锅炉发展现状的分析,从技术和工程两个层面对层燃热水锅炉技术发展方向和大型化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其结论对大型化集中供热锅炉选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6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干式除渣机的1次堵渣事故,从渣块特点、负荷变化及问题处理方案等方面分析了事故的具体成因。  相似文献   

17.
唐君华  周孑民 《节能》2011,30(5):27-30
对耒阳1#240 t/h燃劣质无烟煤的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2#炉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完善,通过改进设计和运行优化调整,2#炉灰渣的含碳量明显降低,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排列图方法查找冷渣器故障主要原因,阐述了冷渣器内漏严重的原因,对冷渣器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冷渣器故障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降低锅炉冷渣器故障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燃煤热水锅炉燃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从燃料燃烧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在线计算锅炉实时效率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性的、可在线调节锅炉风煤比的方法,不仅使锅炉处在最佳的燃烧状态,而且实现了对锅炉热效率的实时在线监控,实现了锅炉的经济、环保运行。  相似文献   

20.
Dry granulation i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water quenching because of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water consumption. In many dry granulation technologies, the high-temperature molten slag is atomized to slag particles, and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high-temperature slag particles is recover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echnique for thermal energy recovery from high-temperature slag particles using a gravity bed waste heat boiler was exploited.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laboratory-scale gravity bed waste heat boiler were investigated. An increase in Reynolds number (Re) showed no effect o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r recovery efficiency. However,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a decrease in particle diameter and an increase in the velocity of descending particles. Compared with those observed with an aligned arrangement of the boiler tubes,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were higher in a staggered arrangement. The semi-empirical relations regarding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between slag particles and boiler tube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an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ithin a certain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