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起爆逻辑网络传爆药的装药技术和综合性能,研究了用于传爆药的PBX类炸药配方和挤注装药工艺,通过试验获得的PBX配方为(质量百分数):主炸药HMX 83%,粘接剂HTPB 6.0%,增塑剂DOS 6.0%;PBX传爆试验结果表明:在模具沟槽尺寸深度均为1.0mm、宽度为0.8~1.0mm的情况下,爆轰波传播比较可靠;并测得传爆药装药密度和爆速均值分别为(1.18±0.08)g/cm~3、(7721±200)m/s。  相似文献   

2.
高起爆能力的新结构传爆药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双启  曹雄 《兵工学报》2002,23(2):188-190
在分析炸药冲击起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凹球形和半球形传爆药柱装药结构.利用主装药变组分实验方法对新结构传爆药柱与常规圆柱形传爆药柱的起爆威力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新结构传爆药柱较常规圆柱形传爆药柱的起爆威力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对于解决钝感主装药的可靠起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锰铜压力传感器测定了Ф2mm×5mm雷管在不同起爆药药高与主装药药高比值时的输出爆压,并结合其起爆MEMS引信传爆序列的能力,分析起爆药高度与主装药高度的比值对微型雷管输出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Ф1.6mm装药直径的微型雷管,起爆药CMC-Pb(N3)2的药高不应小于1.6mm;当起爆药与猛炸药装药高度为1:1时,微型雷管输出爆压最大。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炸药冲击起爆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环形和环锥形传爆药柱装药结构。利用轴向钢凹实验方法对新结构传爆药柱与常规圆柱形传爆药柱的起爆威力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新结构传爆药柱较常规圆柱形传爆药柱的起爆威力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对于解决钝感主装药的可靠起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沟槽式微通道传爆序列,设计了挤注排气装药技术,采用HMX/CL-20基挤注固化型炸药,研究了其直线沟槽装药传爆性能,确定了较为理想的装药配方。结果表明,该工艺用于小尺寸传爆沟槽装药可行,药体成型平整致密,沟槽装药密度达1.37g·cm-3;理想配方的沟槽装药传爆可靠稳定,截面尺寸1.0mm×1.0mm与0.8mm×0.8mm沟槽通道内平均爆速分别为7 138m.s-1与6979 m·s-1,临界传爆尺寸约0.5mm×0.5mm。  相似文献   

6.
微通道挤注药剂配方与装药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起爆逻辑网络,探索采用奥克托今(HMX)基塑性粘结炸药作挤注型传爆药,运用分段挤压注入沟槽的工艺方式对直线微通道装药。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HMX粒度、Viton A含量、增塑剂种类及用量对装药与传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塑性炸药挤注工艺用于小尺寸传爆沟槽装药可行,装药致密、均匀;细化HMX含量为97%的传爆药不适于挤注装药;粘结剂低于3%时,挤注药体成型变差;增塑剂用C2与C3的塑性炸药表面更平滑,柔韧性更强;达到可传爆密度的前提下,HMX中小粒度颗粒维持相当含量是沟槽传爆药可靠传爆的必要条件;E级HMX 47.5%、细化HMX 47.5%、Viton A 5%、增塑剂C3 2%(外加)为最优挤注型传爆药装药配方,装药平均密度1.44g/cm3,1mm×1mm沟槽内平均爆速达6959m/s,直线传爆临界直径0.5mm.  相似文献   

7.
针对微通道传爆,设计了一种装有条形导爆药的微小型错列式传爆序列,改进了条形装药的压装方法。在条形导爆药两端分别使用微小型电雷管和传爆管作为输入和输出,形成具有两个直角的传爆通道,进行雷管对正的传爆试验和雷管错列的隔爆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压装方法工艺性良好;0.8 mm药高的条形导爆药传爆可靠,雷管与导爆药最近距离为2 mm隔爆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研究传爆序列中主装药在传爆药作用下的爆轰成长特性,采用高速扫描相机,捕捉主装药柱中爆轰波沿侧面轴线的传播轨迹,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起爆传爆过程。研究表明,与奥克托今(HMX)基理想炸药相对比,传爆药的尺寸变化对TATB基非理想炸药爆轰波的发展过程影响更明显,特别是当传爆药柱尺寸减小至Φ10 mm×5 mm时,TATB基炸药爆轰波的成长距离更长,爆轰波发展至40 mm位置处才趋于稳定爆轰。与一维冲击起爆过程不同的是,小尺寸传爆药柱冲击起爆作用下,主装药柱中爆轰成长过程表现为二维效应,因此沿轴向和径向化学反应速率的明显差异对爆轰传递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起爆理论、冲击波汇聚理论、有效装药理论等,设计了凹球型传爆药装药结构,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凹形传爆药起爆过程进行研究,最后对新结构传爆药的起爆威力与常规圆柱型传爆药进行了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粒径奥克托今(HMX)为主体炸药,VitonA(氟橡胶)为粘结剂,加入增塑剂A,制备出一种挤注传爆药。对传爆药的5s延滞爆发点、DSC、内相容性、金属腐蚀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以HMX为主的挤注传爆药的热稳定性好,其炸药组成的各组分内相容性良好,对金属铝及其氧化物无腐蚀性,该挤注传爆药满足应用要求,大规模的爆炸逻辑网络装药以及装药成品的长时间保存。  相似文献   

11.
钝感延期传扩爆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以钝感耐热猛炸药HNS作为传递爆轰的微秒级延期通道,并利用HNS和A5炸药作为主要装药扩大爆轰能量,直到满足起爆战斗部的目的,从而实现爆炸过程的微秒量级的延时,这种装置因为采用了HNS和A5许用传爆药,可用于直列式微秒传爆序列,实现串联或多路微秒延期起爆,无需隔爆装置,简化弹药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炸药冲击起爆理论和拐角效应,研究了埋入式半球形反射板起爆模型。利用主装药轴向钢凹法和主装药侧向钢凹法,对埋入式半球形反射板起爆模型、埋入式半球形起爆模型和埋入式圆柱形起爆模型的起爆威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埋入式半球形反射板起爆模型较埋入式半球形和埋入式圆柱形起爆模型的起爆威力明显提高。该新型传爆序列对于解决钝感主装药的安全、可靠起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平板式微小型爆炸序列,将HMX基导爆药JO-9C(Ⅲ型)在薄板空腔内压装成长条形代替柱形导爆药,在其两端分别使用轴向与条形导爆药表面垂直的微小型电雷管和传爆管作为输入和输出,形成包含两个直角的传爆路径。对比研究了不同温度(高温、低温、常温)条件下的爆炸序列在条形导爆药高度为0.8 mm和1.8 mm时的传爆性能。结果表明:微小型电雷管、传爆管与药高为0.8 mm的条形导爆药组成双直角传爆路径的爆炸序列能够逐级传爆;爆炸序列温度越高,作用后对约束件破坏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卢斌  胡继国 《火工品》1996,(3):13-16,52
介绍了一种爆轰感度高,抗静电,装药性能优良的传爆药,性能测试与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药传爆可靠,爆轰波形对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 )-X传爆药的热安定性以及主炸药HNS在不同粒度和不同压药密度时对聚( )-X冲击波感度的影响,为引信传爆序列的安全设计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引信爆炸序列钝感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钝感弹药的要求出发,对引信爆炸序列的钝感化途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其途径包括:第一,使用完全钝感传爆药,并改变其结构增加输出以引爆极钝感主装药;第二,使用部分钝感传爆药,其威力较大,但仍需改变结构以使整个爆炸序列达到钝感化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传爆药的品种,特点,品种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国内可供选择的传爆药品种,最后介绍我国传爆药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传爆序列中传爆药驱动飞片性能,建立小尺寸传爆药驱动飞片作动的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获取传爆药爆轰产物JWL状态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设计了典型传爆药JO-9C驱动飞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提出了采用飞片速度和动能共同作为其效能评价的参量,研究装药结构、加速膛直径和飞片厚度等因素对飞片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装药长径比为1.5时可兼顾飞片速度与装药量;加速膛直径应不大于装药直径,可获得良好飞片形貌及较高飞行速度;飞片厚度过薄可能会出现断裂。以5 mm直径JO-9C装药结构为例,最优设计为:装药长径比为1.5,即装药高度为7.5 mm,加速膛直径为5 mm,飞片厚度为0.3 mm,此时飞片速度为1 663 m/s,动能为51.79 J.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验方法对某型战斗部的约束性传爆装置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和验证.引信输出装药与传爆装置输入装药的拉距试验表明,临界起爆距离在最大设计间隙的4~5倍之间;传爆装置传爆验证板单元试验和战斗部静爆试验表明,约束性模块化传爆装置能够可靠传爆和起爆主装药.说明传爆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提高了其本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DNTF基钝感传爆药冲击波感度与小尺寸传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DNTF基传爆药的冲击波感度,同时不显著降低其沟槽装药传爆性能,选择了几种钝感炸药和钝感剂,研究了其对DNTF基传爆药传爆能力的影响,并测试了钝感配方的冲击波感度.结果表明:当DNTF与TNT、DNAN形成低共熔体,并采用TATB、石蜡、聚酯混合钝感,体系中DNTF含量为50%~ 60%时,装药爆轰波直线传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