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碳气氛中陶瓷坩埚、带喷涂涂层石墨坩埚熔炼纯铁、铀、轴铌合金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带盖熔炼比较,坩埚带盖熔炼可有效降低铸锭碳增量。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家说,你我同属现代直立人,大概20万年前由智人变过来。历史学家将这20万年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社会学家宣称现在到了信息时代。想一下,还是历史学家深沉。人类的物质文明归根到底是器具的制作和使用,以材料作为文明阶段的标识再简明不过了。 信息时代的特征性材料是硅,按历史学家的论法,与石器时代相对,当代应该叫硅器时代。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1957年发明了集成电路。硅器件集成度(单位面积硅片上的晶体管数量)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如果有一天,集成度无法继续提高,我们会坐视困在硅中吗?按照人类的主流价值观,答案是:不,绝不! 在集成电路发明近50年的时候,科学界认为硅极限一天天浮现,碳取而代之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3.
The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were made by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 with needled felt prefor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yrolytic carbon in the carbon fiber preform was studied by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e (PLM) an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 of pyrolytic carbon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chopped carbon fiber is more than that on the surface of long carbon fiber. The reason is the different porosity between the layer of chopped carbon fiber and long carbon fiber. The carbon precursor gas 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part of chopped carbon fibers decomposes and deposits on the surface of chopped carbon fiber. The pyrolytic carbon on the surface of long carbon fibers is produced by the carbon precursor gas diffusing from the chopped fiber and the Z-d fiber. Uniform pore distribution and porosity in preform are necessary for producing C/C composites with high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4.
碳/碳复合材料既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又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材料。为提高其硬度、耐磨性,降低摩擦系数,需对其表面进行处理。本研究先利用包埋法在其表面制备SiC涂层,后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SiC涂层表面制备了掺铬碳膜。通过XRD,Raman,SEM,EDAX和XPS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MM-200型环块磨损试验机对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掺铬碳膜在XRD及拉曼光谱上都没有明显的峰,为非晶态结构。碳原子主要为类石墨碳。非晶态掺铬碳膜的摩擦系数约为0.100,比碳/碳复合材料低;磨损率为0.45×10-6mm3·(Nm)-1,也比碳/碳复合材料低。  相似文献   

5.
文本简要介绍了碳60发现的历史,碳60的几何形状及晶体结构,碳60合成的方法及形成机理,以及碳60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碳及铬碳比对铁铬镍高温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执福  刘俊诚 《铸造》1993,(11):5-7
研究了27组铁铬镍合金试样在1250℃大气条件下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当铬碳比为60-100,碳为0.25-0.40%,随碳含量增加,合金的高温强度明显提高,抗氧化性与工艺性能无不良变化;当碳量大于0.50%时,则偏聚于晶界上的碳化物过多,且形貌与分布状况恶化,合金的高强度与抗氧化性显著降低。合金含铬量超过30%,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类石墨碳膜的制备及其与类金刚石碳膜的区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金刚石碳膜的碳键结构一般以sp3为主,用离子束辅助磁控溅射制备了以sp2为主的非晶碳膜,即类石墨碳膜。分析类石墨碳膜的成分、组织结构,并通过这些结果区分类石墨碳膜与类金刚石碳膜。采用卢瑟福背散射谱(RB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谱(XPS)、四点探针法(FPM)分析了成分、组织结构及电阻率,结果表明:制备碳膜的晶体结构是非晶,碳键结构以sp2为主,电阻率在10-4~10-2??m之间。证明这种非晶碳膜不同于类金刚石碳膜(sp3为主)。  相似文献   

9.
10.
11.
Al-Ti-C合金作为目前铝合金中添加的新型晶粒细化剂,对于其中碳含量的测定有必要进行研究。本试验利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Al-Ti-C合金中的碳,对多元助熔剂钨粒、纯铁及镍的加入进行对比试验,选择合适的助熔剂组合并确定了加入的顺序。同时讨论仪器有关测试条件的设定,得到最佳仪器分析条件,满足Al-Ti-C合金中的碳含量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史有森 《热处理》2008,23(5):51-54
采用剥层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了渗碳过程中的升温、排气、强渗、扩散和降温各阶段的碳势变化对工件渗层最终碳浓度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排气和强渗阶段的碳势波动对工件最终表面碳浓度梯度的影响较小,而扩散阶段碳势波动的影响则较大,特别是降温阶段,碳势波动0.1%就会导致自表面至100μm处的渗层中碳浓度变化超过0.05%。  相似文献   

13.
经过许多探索,发明了一种新的人造金刚石除碳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金属氧化物为氧化剂,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除去人造金刚石中残存的石墨碳。  相似文献   

14.
低碳铸铁增碳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宅平  金焱  毕学工  喻淑仁 《铸造》2003,52(3):157-160
介绍了增碳剂在铁液中溶解的机理和目前主要采用的投入法和喷粉法增碳工艺。影响增碳剂吸收率的因素有增碳剂粒度和加入量、铁液温度、搅拌时间以及铁液化学成分。增碳后可使铸铁组织改善、性能明显提高。目前在 内,对在反射炉内熔化铸铁时炉内无法增碳,包内增碳又有温降、收得率要求高的困难等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活塞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领军  李贺军  石振海 《铸造》2003,52(9):657-660
文中全面地介绍了内燃机活塞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现状。指出,从短期发展来看,铸铁和铝合金仍将在内燃机活塞的制造中发挥主导作用,从长期发展战略来看,低成本高性能的碳/碳复合材料将是未来内燃机活塞材料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17.
增碳剂在冲天炉熔炼条件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研究增碳剂的增碳机理,结合冲天炉熔炼过程中特有的熔化规律及成分波动特点,制作了一种冲天炉炉内增碳专用的增碳剂,降低了熔炼过程中生铁的加入量,提高了冲天炉熔炼铁液的质量.试验结果表明:专用增碳剂的增碳效果较好,能够适应冲天炉熔炼的复杂环境.增碳后的铸件金相组织改善,力学性能较高,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自保护碳氮共渗膏剂,探讨了该膏剂的自保护机理、碳热变化和碳扩散距离,测定了碳氮共渗层的成分、相组成、显微组织及性能。试验表明,经该膏剂碳氮共渗处理试样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及渗速均优于气体碳氮共渗,该工艺适用于工件的局部碳氮共渗。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C/C复合材料表面HAp涂层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指出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是目前该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前人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水热电沉积解决此问题的新方案。最后,展望了C/C复合材料表面HAp生物涂层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加热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氧化失重率,研究了碳毡体密度与碳/碳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的关系。探讨了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材料氧化侵蚀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毡体密度大的碳/碳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氧化前后的显微形貌发现,基体碳更易被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