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变形过程中,变形区中各点处的应力状态差异很大,且同一点在变形过程中的不同时刻其应力状态也不相同,因而所引起的变形结果也各异。应力状态的变化过程可用屈服表面上的加载轨迹来描述,本文以镦粗为例对变形区中的不同点在屈服表面上的加载轨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微观组织对7075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7075铝合金在T6,CgS3和T73状态的微观组织,并讨论了组织结构与强度和应力腐蚀抗力(SCR)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合金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基体析出相(MPt)的密度、尺寸和类型,在CgS3状态,MPt主要为η′过渡相,其密度约5×10~(16)/cm~3,尺寸5—7nm,合金的强度和SCR综合性能较佳.作者认为这应归因于位错绕过η′粒子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苏继龙  胡更开 《金属学报》2005,41(12):1243-1248
基于γ-TiAl基PST晶体的微结构及滑移系和形变孪晶的空间晶体学位向分布的变形机制,提出了分析PST晶体 屈服应力对外载轴和片层界面夹角θ间的依赖关系的细观力学解析模型,重点考察了PST晶体的微结构和普通位错与形变孪晶 的临界分切应力(CRSS)之闻的差别对晶体屈服的影响.结果表明: PST晶体屈服应力σy和外载轴与片层界面之间的夹角θ 存在着强烈依赖关系.在软取向,变形由普通位错和超位错控制,变形平行于片层界面;而在硬取向,变形由形变孪晶控制,PST 晶体的变形为穿过片层界面形式.在加载角θ分别为45°,0°和90°时,屈服应力间的关系为: σy(45°)<σy(0°)<σy(90°). 同时,分析了滑移系和形变孪晶的具体开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多晶Cu屈服及后继屈服拉扭实验的晶体塑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预拉伸和预扭转变形后的拉扭组合实验,用多晶集合体模型为代表性单元,结合晶体塑性理论对多晶Cu进行了晶粒尺度的屈服特性研究,采用子模型法对晶粒尺度的代表性单元模型和多晶Cu试样拉扭实验进行跨尺度材料力学行为分析.结合对多晶集合体的后继屈服面形状及演化趋势的研究,探讨不同加载路径和不同屈服点定义对材料后继屈服面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加载路径多晶Cu非均匀性的统计分析,探讨加载历史对多晶材料细观塑性变形不均匀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后继屈服面的形状和尖角效应的出现与预加载方向和屈服定义有关;加载路径不同,多晶体内变形不均匀性的差异很大.运用子模型的晶体塑性模拟与后继屈服实验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从塑性力学应力Lode参数着手,深入研究了应力Lode参数与各应力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塑性理论中屈服准则进行了合理推广。对塑性理论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瑞坤  王得明 《金属学报》1986,22(3):21-148
在540和650℃,含氢60—80ppm的纯Ti板材的屈服强度σ_(0.2)出现降低,进一步增加氢含量,σ_(0.2)不再降低。在室温和540℃,氢含量低于50ppm时,应力-应变曲线上有明显上下屈服点;在650℃或氢含量高于50ppm,明显的上下屈服点消失。由此算得纯Ti中氢原子与位错之间的最大互作用能为0.47—0.53eV。 纯Ti中的氢化物均为片状和针状。在氢含量低于80ppm时,氢化物为体心四方结构TiH_2;高于80ppm,为fcc结构TiH_2。在氢含量低至15ppm的试样中也发现了体心四方结构TiH_2。  相似文献   

8.
CALCULATIONONTHEYIELDSTRENGTHOFAPRECIPITATIONSTRENGTHENINGNi-BASEALLOYSLiBo;WangZhixing;YangHongcai(P.O.Box326,NortheasternUn...  相似文献   

9.
EFFECTSOFPRESTRAINONFATIGUETHRESHOLDANDINITIALYIELDSTRESSOFNORMALIZED1035STEEL¥J.XLuoandY.X.Tan(StateKeyLab.forMechanicalBeha...  相似文献   

10.
铃木秀次 《金属学报》1981,17(5):583-594
本文讨论了有关金属及合金屈服强度的若干问题,包括: 1.滑移和位错; 2.位错的增殖; 3.范性流变速率方程; 4.派尔斯(Peierls)应力; 5.温度对屈服强度的影响; 6.溶质原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骆竞晞  仝明信 《金属学报》1996,32(8):834-838
20CrMo钢淬火后,在600,450和200℃回火,可以得到有上、下屈服点、没有上屈服点只有屈服平台没有物理屈服现象等3种屈服曲线。本文通过对此3种材料施以不同预变形,研究了Cottrell气团对初始屈服抗力σ0和疲劳门槛值ΔKt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不锈钢管穿孔时产生内折缺陷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文中提出,只要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严格操作,内折缺陷会大大减少,成材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纳米晶体材料屈服应力与晶粒尺寸的依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把纳米晶体材料等效成由晶粒基体和晶间界面夹杂组成的复合材料,对纳米材料屈服应力特征作了详细讨论。依此得到了纳米晶体材料屈服应力偏离Hall-Petch关系的尺寸范围,这一范围强烈地依赖于界面的性质。依据所得到的结果,解释了屈服应力随晶粒尺寸减小而降低的反常实验现象。文中还指出屈服应力对晶粒尺寸的依赖曲线可划分为线性区,非线性区,反常偏离区和不确定区四个区域,屈服应力的尺寸效应不但需要指定晶粒尺  相似文献   

14.
INFLUENCEOFCYCLEPHASETRANSFORMATIONONTEXTUREANDYIELDSTRESSANISOTROPYINTITANIUMSHEET¥Zhu,Zhishou;Gu,Jialin;Chen,Nanping(Depart...  相似文献   

15.
俞鸿勋 《上海金属》1996,18(1):10-16
通过对30万吨合金钢棒材轧机生产能力的分析,认为粗轧是影响机组生产的限制性环节,为此提出了改进方案。计算表明按新方案生产可提高平均机时产量17.37%。  相似文献   

16.
从实验结果证明,硼对珠光体的成核及成长是有影响的;在亚共析钢中硼促使珠光体的开始形成时间推迟,增长了珠光体成核的孕育期,但对成核率与时间的关系,在近于A_1温度(700℃)时,略为加速,而在珠光体转变速度最大的温度(650℃)时却没有影响。在共析钢中硼同样的使珠光体形成开始时间延迟,但对成核率与时间的关系没有改变,因此很可能硼促使奥氏体晶界能降低,珠光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成核,因而增加了奥氏作的稳定度。硼有加速珠光体成长率的作用,无论在亚共析或共析钢中皆有同样的现象产生。因此我们认为在珠光体形成温度范围内,硼虽使奥氏体转变开始时间推迟,但不影响转变终了时间的原因,是由于珠光体成长率加速所致。  相似文献   

17.
轧后冷却制度对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和屈强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EM和TEM原位拉伸方法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的影响及低屈强比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轧后弛豫+控制冷却的工艺可以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弛豫终止温度是影响铁索体体积含量和晶粒大小的决定因素.当弛豫终止温度区间为690—705℃时,试样的强度和塑性达到了较好的匹配,满足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性能要求.弛豫终止温度越低,铁索体体积含量越高,晶粒尺寸越大,屈强比越低.对拉伸过程进行动态原位观察的结果表明,铁素体(软相)和贝氏体(硬相)的协调变形机制是屈强比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薄壁管在内压、轴力作用下的初始屈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有限长薄壁管在内压、轴力作用下的初始屈服问题进行了研究 ,推导出了初始力计算公式 ,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测定金属薄膜屈服强度的纳米压入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球形刚性压头压入由金属膜与硅基体组成的膜-基体系的加载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建立了薄膜硬化指数同载荷-位移曲线的特征值, 服强度,硬化指数及扬氏模量同最大压入载荷间的关系。据此,可由纳米压入仪实测所得载荷-位移曲线的特征值与最大压入载荷,确定金属薄膜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20.
Isotropic yield surfaces of bcc and fec metals have been simulated with TBH theory.Using thefive-dimensional stress space proposed recently by Lequeu et al.,the yield subsurfaces on anytwo of the three shear stresses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inscribed circles of their correspondingsubsurfaces on n plane.Based on this concept,Hershey,Hosford and Hill (HHH) yield func-tion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formula where the parameters are uniquely determined bytwo crystallographic factors:the mean Taylor factor in plane strain (M_p) and the criticalshear stress (τ_) on slip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