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几十年前,欧洲曾经上演的"电解铝大转移"如今正在中国上演,只是当时欧洲的电解铝一路向东,转移向中东、中国方向,而今天中国的电解铝是在自家院子里向西南、向边疆进行"乾坤大挪移"。据笔者了解,中铝集团旗下的山东电解铝企业全线停产,甘肃、山西的电解铝企业部分产能停产,同期中铝集团加快了在云南的铝产业布局,河南神火集团商丘分公司全部关停拆除,产能转移至云南,河南丰源铝电、林丰铝电全部转移至内蒙古。与内地的关停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是,云南、广西、内蒙古地区的电解铝产能一路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2.
<正>在国家政策调控、扩大铝应用及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取得积极进展。电解铝项目投资过热现象得到明显遏制,铝行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但化解产能的压力依然很大。扩大应用最关键"要化解电解铝行业的过剩产能,在四个一批中,消化一批最重要,扩大铝消费才是根本出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表示。铝应用扩大有着成本和节能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面对世界铝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情况,如何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讲话为指导,全面分析当前我国铝工业面临的新形势,增强铝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结合目前铝电解工业“投资热”的新情况,实现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电解铝工业 发展的回顾 建国50年来,我国电解铝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1954年10月抚顺铝厂生产出第一包铝水至今,我国电解铝工业走过近50年风雨历程。到2000年底,我国已建成电解铝  相似文献   

4.
《轻金属》2016,(6)
电解铝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用电效率及用电价格是影响电解铝企业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铝电联营被认为是一种电解铝优化效益发展模式,并逐渐被企业所接纳。但在铝电联营建设项目中,电解铝与其自备电厂机组选择和装机规模的匹配性问题却经常存在误区。本文综合分析了铝电联营项目效益优化原理及影响因素,研究建立了铝电联营项目配套自备电厂机组经济规模评价模型,为相关产业投资发展过程中的设计优化和效益评价提供了解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轻金属》2017,(11)
<正>东北大学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铝中央研究院东南分院、南通大学等联合主办,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铝资源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技术交流会"9月13~15日在沈阳市召开。氧化铝、电解铝环境保护及含铝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东北大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对我国电解铝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尽管企业强化管理、深挖潜力,但自身的艰苦努力难以改变经营业绩下滑的尴尬处境,究其原因,产能过剩、成本过高、价格持续下降等是影响电解铝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的问题。解决电解铝企业当前的问题,应当从扩大铝应用,加强创新,从推动铝业高端发展着手。扩大铝应用,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建筑行业、电力行业推广以  相似文献   

7.
正今日的中国铝工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将登上未来电解铝工业大省宝座?让市场决定国内电解铝企业命运的时刻已经来临。近日,一组数据引爆电解铝行业。"预计2014年年底新疆电解铝建成产能将增加到550万吨,已接近全国电解铝总产能的15%。"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铝部高级分析师姚希之告诉记者,2013年,铝工业第一大省山东电解铝产能584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9%。早在2011年前新疆电解铝产能还不足50万吨,但2013年年底已增加到近400万吨,3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电解铝企业现状和成本构成的具体分析,从我国电解铝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电解铝企业成本构成、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未来电解铝企业的发展方向。电解铝企业现状1886年,美国的霍尔(Hall)和法国的埃鲁(Heroult)同时发明了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提炼铝的技术,至今全球电解铝工业化生产仍然采用此法。在电解铝工业产业链中,上游是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生产,下游是铝型材加工,主要用于建筑、包装、机械制造、电力、日用品和交通运输等行业,铝型材的市场供需关系直接决定铝行业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9.
《轻金属》2021,(1)
电解铝企业用电成本一直是影响铝价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拥有自备电站的电解铝企业参与弃风消纳的方案。分析了电解铝企业用电负荷特点、自备电站特点及辽宁省弃风特性,阐述该方案具有可行性。构建了电解铝企业与风电场联合运行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案可以降低用电成本,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全球宏观面总体向好,各国在货币政策上的宽松态度及对经济采取的刺激作用利好于商品价格,有助于铝价上涨;但从铝行业的供求基本面来看,情况并不乐观。2012年对于国内电解铝行业来说,是较为沉重的一年。由于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的低迷,供给过剩压力使得铝价持续走低。从国内电解铝行业的平均冶炼成本来看,电解铝行业再度步入全年亏损状态,铝企度日艰难。铝企的大幅亏损促使国内多省对企业进行电价补贴,但是这部分微小的电力成本下浮,非但没有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反而成了铝价暴跌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1.
<正>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再生铝产量普遍超过原铝。而在中国,再生铝比例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废铝再生时代已经款款来临,加快构建"电解铝——铝加工——再生铝"体系是当前铝工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从东环合金一家企业来看,中国再生铝行业既有足够大的供需市场,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中国再生铝产业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而23家骨干电解铝企业的铝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12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电解铝企业座谈会上,23家骨干电解铝企业和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并向全国其他电解铝企业发出倡议,严格控制产量增长,压缩过剩产能,自觉维护电解铝行业的整体利益,在国际氧化铝价格过高情况下主动减产10%。  相似文献   

13.
电解铝企业的高温原铝液直接在企业内进行合金化生产,就地转化成铝合金扁锭、圆棒等合金化产品,是一种节能降耗降成本的短流程生产方式,是铝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的电解铝企业大多数仍然以重熔锭或纯铝液作为出厂产品,并未在企业内部进行合金化。通过分析国外各大铝业公司近年的财报或其他报告,研究国外先进铝企的电解铝液合金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并分析合金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原铝生产企业的电解铝液合金化发展提供参考。2016年,阿联酋环球铝业公司的合金化率最高,达到82%,而原铝产量最高的俄罗斯联合铝业公司的合金化率最低,只有44%,但也超过了国内大多数电解铝企业。  相似文献   

14.
<正>在有色金属行业鼓励铝材新产品开发,以扩大应用领域是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的重要措施之一。日前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扩大铝在建筑行业应用高层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表示,工信部在《有色金属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中,将鼓励扩大建筑铝模板、泡沫铝抗震房屋、铝结构活动板房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并鼓励铝模板企业逐步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转移,降低生产成本并拓展西部市场。骆铁军表示,扩大铝材应用是  相似文献   

15.
积极发展水电,调整电解铝发展路径,变"煤—电—铝"为"水—电—铝",逐步调整电解铝生产的空间布局,在水电产地打造我国新"铝谷",更多地用四川等地区清洁丰富的水电生产电解铝,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减少了排放。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屡屡下跌的铝价已迫使电解铝企业在成本线上挣扎,而最近频频出台的政策又使得电解铝行业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由于电解铝在整个铝行业中的地位,优惠电价取消后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全行业性的。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电解铝企业厂址选择过程中应从区域各类规划、《铝行业规范条件》、电解铝企业对各环境要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选择厂址以避免电解铝企业建成后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曾深受"双反"之痛的中国铝行业似乎看到了一丝复苏的曙光。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8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0%。4月8日,国务院决定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这对于电力成本约占40%生产成本的电解铝企业无疑是双重利好。但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铝行业还面临外部压力。全球最大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下称俄铝)日前质疑中国铝出口  相似文献   

19.
<正>展望2014年,受化解过剩产能滞后效应的影响,国内电解铝价格弱势中缓慢寻底的可能性较大。整体来看,2014年一季度西部铝锭逐步到货,铝价触底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投资者可关注逢低做多的机会。电力成本是构成电解铝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成本总额的30%~40%,有的电解铝企业电力成本已经超过氧化铝成本。随着自备电的电解铝企业比例的与日俱增,电解铝行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据调研,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中国铝需求量预计将达到4200万吨。但当中国电解铝产量跨上2000万吨台阶时,铝工业发展的瓶颈骤然显现。面对铝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内铝生产供应维艰的矛盾,到"十三五"期间,电解铝满足内需为主的这一发展目标更需要调整,必须加快实施海外电解铝投资和供应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