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旋转涂覆法制备CaMnO3热电薄膜。通过XRD、SEM、Raman对薄膜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PPMS对其热电性能进行了测试。XRD、SEM以及Raman测试结果表明,CaMnO3的成相温度高于700℃,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晶粒增大。络合剂比例及薄膜厚度对CaMnO3质量影响显著。PPMS测试发现,薄膜热导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氧化铝在许多工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新材料科学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对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为了提高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需要提高氧化铝的纯度和表面活性、降低其粒度,对此传统的氧化铝制备方法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溶胶一凝胶法是制备纳米粉末的重要技术之一,作为一种湿化学合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工艺易于控制,粉末纯度和均匀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在制备涂层以及涂层复杂形状零件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以异丙醇铝(Al(C3H7O)3)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铝(Al2O3)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研究了由凝胶至α-Al2O3,粉末的转变过程以及影响粉末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胶体在1200℃的温度下可以完全转化为纳米α-Al2O3,并且具有较高的质量密度,所制备的纳米α-Al2O3,具有较理想的晶体结构类型,未发现其它相或杂质,这表明溶胶--凝胶法是制备高纯度纳米陶瓷粉末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3.
一种制备ZrO2纳米粉末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EDTA络合物型溶胶凝胶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0nm的ZrO28%(摩尔分数,%,下同)Y2O3纳米粉末。用DTA/TG,XRD,BET,TEM等方法对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值、反应物浓度和EDTA加入量等因素对粉末比表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在石墨基体涂覆前驱体料浆,在高温下烧结后得到TaC涂层。通过XRD和SEM对涂层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TaC涂层由平均尺寸为12μm的致密颗粒组成。涂层晶粒生长方式为自由取向生长,这种生长模式使得裂纹在扩展时会被钉扎在晶界连接处,而不会贯穿整个涂层。TaC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5.35GPa 和 195.1GPa。  相似文献   

5.
传统热喷涂粉末由小颗粒粉体混合团聚制得,流动性差、致密度低,制得的涂层均匀性差、性能不稳定。以有机金属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出氧化钛质量分数为13%的氧化铝-氧化钛(AT-13)复合前驱体粉末。采用TG-DSC、XRD、FESEM、霍尔流量计研究了粉体反应机理、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流动性能,同时利用维氏硬度计、FESEM-EDS对制得的涂层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凝胶经喷雾干燥工艺后可获得球形Ti(OH)4/Al OOH复合粉体,直径约为40μm;与传统团聚粉体相比,前驱体粉末流动性更为优异,为43 s/50 g;由该粉末制得的涂层表面光滑、元素分布均匀、力学性能稳定、耐磨损性能优良,平均显微硬度达873.8 HV0.3,磨损量较团聚粉末涂层减少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凝胶注模工艺为基础,结合微波烧结技术,制备了形状和孔隙可控的多孔不锈钢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密度仪、抗弯实验等手段研究了粉末粒径、粉末形状、固相含量等特性对多孔不锈钢制备工艺和孔隙形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粒径越小,形状因子越大,胶体固相含量越高,制备得到的多孔不锈钢的孔隙率越高;粉末形状因子越小,多孔不锈钢的孔隙越不均匀;固相含量越高,虽然坯体强度有所提高,但凝胶体系的粘度也越大,流动性较差,适合不锈钢粉末凝胶注模的最佳固相含量在58%左右。通过控制颗粒直径、颗粒形状、固相含量及采用颗粒级配的方法,可实现对凝胶注模制备多孔不锈钢的孔隙结构和孔隙率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ZrO2纳米复合粉末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纳米粉末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粉末在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团聚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粉末的各项性能。本文通过在传统的化学共沉淀法中加入一种较新的脱水工艺--蒸馏法制备了纳米级的ZrO2复合粉末。结果表明,蒸馏法能充分地脱去凝胶中残余的水分,防止因胶体含水而引起的粉末硬团聚,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粉末的性能。制得的氧化锆复合粉末一次粒径已达到纳米级,粉末发散性良好,团降体尺寸小和,并具有较好的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异丙醇铝通过溶胶-凝胶法制碍Al2O3溶胶,在制膜液中引入掺杂元素Ag,探讨不同制膜液浓度和掺杂量下的膜层形貌特征,优选引入掺杂时的制膜液浓度和添加量,为引入掺杂元素合成无缺陷的陶瓷膜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引入掺杂元素Ag后膜层形貌有所改善,连续性好,覆盖全面;制膜液的最佳浓度为0.032 mol/L,Ag的最佳添加量为0.5%,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连续性好,颗粒形状均匀规则,颗粒间孔隙小的完整Al2O3陶瓷膜层.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超细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水玻璃和碳黑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碳化硅超细粉末,研究了原料组成和制备工艺对超细粉末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直接制备纯度较高、颗粒直径分布范围小,粒径可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的碳化硅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10.
以锆的无机盐ZrOCl2·8H2O为前驱体,以氨水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锆.凝胶经干燥后,在流动氮气气氛或静态空气气氛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采用激光粒度仪、综合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的粉末进行表征.讨论干燥方式和热处理温度对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醇凝胶流动氮气条件下所制氧化锆粒径、比表面积优于水凝胶在静态空气下所制氧化锆;随着热处理温度地升高,颗粒粒径相应增大,比表面积则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氧化铝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溶胶-凝胶法是目前在氧化物纳米粉制备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但多数研究集中在用各种昂贵的有机醇盐作前驱体制备纳米氧化铝粉。本实验研究用廉价的AlCl3·6H2O作原料探索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铝粉的可行的方法。以期能为纳米氧化铝的大量应用提供可能。通过实验优化了凝胶制备过程的的主要参数(铝离子浓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添加剂),制得了稳定的凝胶。在1150℃(1.5h)的条件下制得了粒径为10纳米左右的α-Al2O3粉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原料钼粉携带气体流量和钼粉加料速率对感应等离子球化钼粉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球化前后钼粉的微观形貌用扫描电镜(SEM)观测,粉体物相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等离子体处理前后钼粉的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分别用斯科特容量计和振实密度仪检测。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产品仍为纯金属钼粉,形状由不规则变为球形,颗粒平均粒径由原料的40~70 μm减小至35~60 μm,振实密度由2.5 g/cm3提高到5.8 g/cm3。制备球形钼粉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料速率45 g/min,携带气体流量0.6 m3/h。感应等离子体是制备高纯致密球形钼粉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仲钼酸铵(优级纯)为原料,通过结合气流式雾化干燥法和微波煅烧氢还原法制备出球形、微米级、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的钼粉。重点研究雾化造粒过程和微波煅烧氢还原阶段的升温速率对最终Mo粉的形貌、粒度以及比表面积的影响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控制一定的参数可以制备出球形、微米级、分散性好的钼酸铵前驱体粉末;最终Mo粉的微观形貌受升温速率的影响,升温速率越低制备的Mo粉破碎越严重,且有少量团聚现象,升温速率越高制备的Mo粉球形度越高,分散性越好;升温速率也直接影响平均粒度和比表面积,升温速率越低,平均粒度越小,而比表面积越大,升温速率越高,平均粒度相应增大,比表面减小。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雾化铝粉细粉的比例的雾化器结构参数、喷粉温度、高压风压力、铝锭纯度及筛分效率等进行了研究对比试验,找出了提高雾化铝粉细粉的比例的方法,满足了市场及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Effect of La_2O_3 nanoparticles on properties of molybdenum powd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AsoneofthealternativesofThO2 Wcathode ,La2 O3 Mothermioniccathode (La Mo)appearedinrecent 30 years[1~ 4 ] .Althoughthiscathodehasgoodemissivity ,ithasnotbeenusedcommerciallybecauseofitspooremissionstability[5~ 8] .Themicrostructurestudyonthiscathodesho…  相似文献   

16.
工艺参数对同轴送出粉末流动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高速摄像拍摄同轴送粉粉末束流宏观形貌,结合图像灰度化处理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粉末束流动状态的影响.针对所用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用灰度值表征粉末空间浓度大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粉末束流焦点处及上、下间隔3 mm左右范围内横截面的粉末空间浓度分布基本呈典型的高斯分布;送粉速率对粉末束流焦点位置影响较小;随着载气量增加粉末焦点位置逐渐上移,粉斑直径逐步变小;同轴保护气流量不易过大,8 L/min是其临界值,大于该值可能会因产生"涡流现象"而导致粉末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存在烧结膨胀的特点,提出用粉末压制、真空热压烧结和热挤压相结合的致密化工艺。为给后续的烧结提供相对密度较高、质量好的冷压坯,采用刚性模常温单向压制方法研究高能球磨3%C—Cu(质量分数)粉末的压制压力与相对密度的关系,用黄培云压制理论考察球磨粉末的压制特性。用扫描电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别研究高能球磨粉末的微观组织和微区成分。结果表明,压制压力相同时,粉末压坯相对密度随高能球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高能球磨时间相同时,粉末压坯相对密度随压制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高能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体越来越难压制。压制压力和保压时间分别为700MPa和30s时,所得粉末压坯的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陈昆昆  郑晶  党蕊  张卜升  杨阳 《贵金属》2022,43(1):44-48
为制得形貌和粒径均匀的氧化银(Ag2O)微纳米粉体,对比研究了氧化银的3种化学合成法。结果表明,采用常规方法可制备出类球形氧化银,添加剂PVP不改变氧化银粉体形貌,但可减小其粒径,氧化银产率为100%;采用铵盐络合法可制备出正八面体和削角八面体的氧化银粉体,且粒径均匀(平均粒径为1~2μm),氧化银产率为100%;采用氨水络合法可制备出八面体、削角八面体、类球形、六足体、正方体的氧化银粉体,随AgNO3:NH3·H2O摩尔比增大,氧化银粉体粒径增大,氧化银产率降低,为提高氧化银产率,可增大NaOH摩尔占比,所得氧化银粉体其物相为立方晶系氧化银且无其他杂质相。  相似文献   

19.
20.
In the conventional metallothermic reduction (MR) process used to obtain tantalum powder in batch-type oper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morphology and location of the tantalum deposits. In contrast, an electronically mediated reaction (EMR) process is capable of overcoming this difficulty.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a continuous process, but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a poor reduction yield. A process known as the MR-EMR combination process is able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MR and EMR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an MR-EMR combination process is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of tantalum powder via sodium reduction of K2TaF7. In the MR-EMR combination process, the total charge passed through an external circuit an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FSSS) increase as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 of fine particles (−325 mesh) decreases as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s. The tantalum yield improved from 65 to 74% as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ge, impurities, morphology, particle size and yield, a reduction temperature of 1123 K was found to be optimum for the MR-EMR combin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