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泥浆罐式冲刷腐蚀试验机研究了1Cr17Mo2和T10钢两种材料在不同冲刷速度和冲刷角度下的冲刷-腐蚀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在代速冲刷时,1Cr17Mo2钢的冲刷-腐蚀交互作用为负,在冲刷速度高时,交互作用为正;T10钢在所研究的冲刷速度范围内,交互作用均为正,随冲刷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两种材料的交互作用在不同冲刷角度时均为正,其随冲刷角度的变化规律与冲刷-腐蚀失重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2.
分别测定了不锈钢和碳钢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冲刷腐蚀失重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了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对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失重率的影响。实验表明:(1)动态纯腐蚀比静态纯腐蚀更能反映材料在液固两相流中冲刷腐蚀交互作用的本质;(2)本实验条件下。T8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的2倍以上。18-8不锈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竟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200倍以上、静态交互作用失重是动态交互作用失重率的2倍以上。可见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对定量研究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会产生很大的差异;(3)在腐蚀性浆料中,首先要保证材料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其次再考虑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冲刷腐蚀性能。对不同的工况,必须同时兼顾材料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碳钢与不锈钢在腐蚀浆料中冲刷腐蚀交互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安峰  邢建东  周心艳 《铸造》2003,52(4):260-263
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系统地研究了碳钢与不锈钢在腐蚀浆料中冲刷与腐蚀的交互作用及其电化学行为。试验表明:①冲刷腐蚀和动态纯腐蚀极化曲线与静态纯腐蚀极化曲线截然不同,两者的腐蚀机理存在本质的差异;②T8钢以腐蚀失重为主,18—8不锈钢以冲刷失重为主,两者的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失重率占其总失重率的60%以上,表明耐蚀不耐磨的18—8不锈钢和耐磨不耐蚀的T8钢在冲刷腐蚀工况中均难以胜任;③T8钢的冲刷腐蚀失重率和交互作用失重平均是18—8不锈钢的6倍以上,表明在液固两相流冲刷腐蚀工况中,材料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耐蚀性,然后再考虑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冲刷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AISI316不锈钢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方法、微观形貌观察以及失重法分析研究了AISI 316不锈钢和Al2O3陶瓷摩擦副在模拟海水中的腐蚀磨损行为,探讨了摩擦对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摩擦作用显著增加了AISI 316不锈钢的腐蚀倾向,其腐蚀率显著增加。纯磨损量占总腐蚀磨损量的76%~88%,材料的损失主要是由摩擦作用所引起,腐蚀磨损交互作用量占总腐蚀磨损量的12%~24%,腐蚀磨损交互作用是影响材料耐磨蚀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冲刷与腐蚀的交互作用与耐冲刷腐蚀合金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旋转失重实验研究了两种σ相强化的候选材料S1,S2和作为对比的316L在10%H2SO4+15%刚玉砂介质中的冲刷与腐蚀的交互作用规律及其与耐冲刷腐蚀合金设计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含量,小尺寸的σ相对S1钢耐蚀性的影响不明显,仅能提高其低流速条件下的抗冲刷性能。相反,高含量大尺寸的σ相能显著提高S2钢在各种流速条件下的抗冲刷性,从而导致其交互作用和总失重率显著降低,尽管其耐蚀性相对很差,冲刷和腐  相似文献   

6.
冯淘  陈良奭  柯伟 《金属学报》1990,26(6):94-99
本文研究了0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42%沸腾MgCl_2中,在低频,高平均应力循环载荷下的环境敏感断裂行为,研究了应力腐蚀疲劳与应力腐蚀在裂纹扩展规律及断口形貌上的差别与联系。从断裂特征上分析了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的交互作用,并着重研究了外加极化电位对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腐蚀疲劳力学—化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表明,腐蚀疲劳中力学—化学交互作用要涉及下述三种作用过程:1)介质传输;2)表面吸附与反应;3)固体扩散与脆化。其中进行最幔的过程起支配作用。由于腐蚀疲劳力学—化学交互作用过程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现在业已建立的模型,一般都是针对某一过程而提出的。本文从交互作用过程的角度,对腐蚀疲劳中的力学—化学模型进行分类与评述,给出各种模型的物理构思及数学描述,提出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最后展望了腐蚀疲劳力学—化学模型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制的冲击腐蚀磨损试验机,用电化学和失重等方法研究了冲击工况条件下高铬铸铁在锡矿浆料中的腐蚀磨损行为,定量研究了冲击功对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弱酸性矿浆的腐蚀性较小,但腐蚀磨损交互作用随冲击功的增大而增大,其比例达到26.65%~36.50%,表明磨损与腐蚀有较大的交互促进作用。在冲击功为1 J和2 J时,交互作用是以磨损促进腐蚀为主;在冲击功为3 J时,交互作用是以腐蚀促进磨损为主。最后探讨了冲击载荷下高铬铸铁腐蚀磨损的交互促进机理,以及冲击功对交互作用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正交试验的P110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正交表设计试验组数,利用高温高压釜设备辅以失重法,研究腐蚀与冲刷的交互作用。由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在冲刷腐蚀过程中,温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流速与腐蚀的交互作用。由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腐蚀产物膜进行分析知,腐蚀产物膜的形貌严重的影响其腐蚀速率,P110的CO2腐蚀产物主要以FeCO3为主。  相似文献   

10.
碳钢在含沙油田水中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的旋转试片摩擦电化学装置,参照油气生产过程,研究含沙油水电中碳钢的腐蚀-磨损。试验结果发现,交互作用强度很大,并在适中腐蚀性和磨损条件时处于极值。本研究条件下交互作用和纯腐蚀的两者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SiMn在单相液流和液固双相流中的空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超声振动空蚀实验机研究了20SiMn在蒸馏水、3%NaCl单相液流和含有3kg/m^3石英砂液固双相流中的空蚀行为,探讨了腐蚀因素对单相液和液固双相流中金属材料空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双相流空蚀中,存在电化学腐蚀、固相颗粒的冲蚀员以及空蚀力学破坏三者的交 用。受到固相颗粒的冲蚀磨损后,金属材料表面平缓,腐蚀因素促进在单相液流和液固双相流中金属材料的空蚀破坏,但腐蚀因素引起液固双相流中空蚀失重相对增加理小于其引起单相液流中空蚀失重相对增加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种试验方法,研究了钛、镍、ICr18Ni9Ti(321)和OCr17Ni7AI(17-7)不锈钢在NH_4CI介质中的腐蚀与磨蚀行为及其抗品间腐蚀和点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钛与17-7沉淀硬化不锈钢在NH_4Cl介质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与耐磨蚀性能,并具有较好的抗晶间腐蚀和点蚀能力,而Ni和321不锈钢在此介质条件下不宜选用.  相似文献   

13.
向镍基耐蚀合金中添加Ti、Fe元素,采用手工电弧炉熔炼制备新型Ni-Cr-Mo-Cu-Mx耐蚀合金,用化学浸泡腐蚀、电化学腐蚀对其进行耐蚀性研究。结果表明:在Ni-Cr-Mo-Cu合金中加入Ti元素可以增强其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能力,减弱其耐还原性介质腐蚀和耐点蚀的能力;加入Fe元素会降低Ni-Cr-Mo-Cu合金耐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腐蚀的能力,但提高该合金耐点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管流实验法研究了321和316L两种典型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环烷酸中的腐蚀行为,并将实验结果与经验数据以及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腐蚀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一温度下冲刷角90°时的腐蚀速率大于0°;试验数据与相近条件下API581数据以及在线监测数据对比结果相近;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近壁处湍流强度越大的区域环烷酸腐蚀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王井  何冰  罗京帅  员霄  蹤雪梅 《表面技术》2019,48(9):211-217
目的 分析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的Cr3C2-NiCr涂层在碱性环境中的腐蚀及冲蚀腐蚀磨损性能,揭示涂层腐蚀及冲蚀腐蚀磨损失效机制。方法 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Cr3C2-NiCr金属陶瓷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碱性环境腐蚀性能试验台、电化学分析仪、冲蚀腐蚀磨损试验机、电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组织结构、显微硬度、碱性环境下耐蚀性能、耐冲蚀腐蚀磨损性能、冲蚀腐蚀磨损损失质量及表面形貌进行测试。结果 Cr3C2-NiCr涂层呈典型层状结构,内部随机分布着孔隙及氧化物,涂层孔隙率及显微硬度平均值分别为1.3%和817HV0.1。在pH=11的NaOH溶液中,涂层的电化学腐蚀电位为-0.38 V,腐蚀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可有效阻止腐蚀继续进行,长期浸泡过程中,腐蚀介质通过裂纹或穿透性孔隙渗入涂层内部直至基体表面,并发生腐蚀反应,形成的腐蚀产物逐渐累积并排出至涂层表面,最终形成体积较大且呈团絮状的腐蚀产物。在碱性腐蚀环境下,腐蚀介质加剧冲蚀磨损中的材料消耗。相同条件下,涂层腐蚀冲蚀磨损损失质量明显小于基体材料,涂层的冲蚀腐蚀磨损失效机制主要有腐蚀产物脱落、硬质颗粒剥落、粘结相磨耗、缺陷处因疲劳裂纹整体脱落。结论 在碱性环境中,Cr3C2-NiCr涂层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腐蚀介质能加快涂层冲蚀磨损进程,磨损后表面为非光滑表面,使涂层具有较优的抗冲蚀磨损性能,故Cr3C2-NiCr涂层可显著改善基体表面的综合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某石化公司柴油加氢装置循环氢水冷器管束多次发生腐蚀泄漏。通过对腐蚀失效管束的腐蚀形貌、材质、垢物成分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显示,造成水冷器管束严重腐蚀的主要原因为Cl-局部富集所造成的点蚀引起的,介质的冲刷作用加剧了腐蚀,本文对此提出了腐蚀控制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Mechanism of erosion corrosion in fast flowing liquids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copper, brass and gray cast iron has been studied in 3 % air-saturated NaCl solution and seawater respectively. The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an experimental setup enabling a circular Couette type flow to be formed. At low and very high rates the corrosion rate clearly depends from the flow. Above certain critical flow rates the attack is localized and erosion corrosion is found at high turbulence spots.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the particular corrosion rates are determin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cathodic partial corrosion reaction is rate-controlling. The origin of mechan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edium and the metal surface, but also to processes occurring within the covering layer. Erosion corrosion consequently depends from flow condition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and also from type and stability of the surface layers.  相似文献   

18.
采用粉末冶金和轧制工艺制备出TZM合金和稀土镧掺杂的La-TZM合金,通过动电位极化研究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能谱定量(EDS)分析表征腐蚀产物显微结构特征。保持Cl-浓度不变分别探讨合金在中性、酸性、碱性介质中耐侵蚀能力。结果表明,TZM合金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抗腐蚀性能优于La-TZM合金,而在酸性介质中La-TZM合金抗腐蚀性能优于TZM合金,两类合金抗腐蚀性均表现为酸性介质强于中性介质,碱性介质最弱。Cl-有效破坏腐蚀表面形成的钝化膜,OH-和Cl-双重侵蚀促使两类合金晶间腐蚀加剧、粉末冶金制备的TZM合金及La-TZM合金对酸性介质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9.
表面扩散合金化对ZM5镁合金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ZM5镁合金置入铝、锌混合粉末中,在氩气保护下,于温度(390±5)°C保温8h进行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处理。研究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处理前和处理后ZM5镁合金在两种不同冲蚀磨损环境中(油和石英砂,水和石英砂)的冲蚀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当冲蚀磨损介质为油和石英砂时,冲蚀磨损表面形貌为切削沟痕。油对试样的腐蚀很弱,切削磨损是主要的磨损机制。当冲蚀介质为水和石英砂时,冲蚀磨损试样表面为腐蚀坑和裂纹。水的腐蚀和石英砂的冲刷作用加剧试样的磨损质量损失。在相同的冲蚀介质中,经过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处理的试样的耐冲蚀磨损性能均比未经过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处理的试样好。  相似文献   

20.
Some factors concerning the mass losses by erosion corrosion Corrosion erosion depends on mechanical as well as corrosive actions of the particular medium. As is shown by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with carbon steel, stainless steels and aluminium alloys the velocity of the solid particle as well as their quantity and size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cases of turbulent flow the loss depends but little on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the liquid (sulfuric, hyrdrochloric acids,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etc) while corrosion effects may differ considerably. Addition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solid corrosion products give rise to increase erosion corrosion as soon as an existing protective layer has been removed.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abrasion and circumferential velocity allows the transfer of results from the model to practice; this possibility enables the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s to be reduced: abrasion losses found at high velocities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losses to be counted with a lower veloc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