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思盛行多时的科学主义教育,专家们发现其弊端,于是提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测试理应将科学人文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和原则。科学人文主义测试至少包括: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真善关的和谐统一;逻辑实证与直觉思辨的和谐统一;事实陈述判断与价值陈述判断的和谐统一;先进技术手段与终极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集体智慧与个人体验的和谐统一;科学价值体系与人文价值体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后人类主义在当代的兴起颠覆了传统人文主义的“人类中心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个体与自然界、科技、机器等非人类他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结构的重新构建。在教育领域,后人类主义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人文教育理念,拓展了教育研究的领域,还突破了人类至上的例外优越论,力图构建以互融共生关系为导向的后人类教育框架。从人类主体到万物共生,从技术增强到生命完善,从数据致瘾到数字人文,后人类主义教育如何超越人类中心的现代教育传统,转变当下人的功能化与工具化趋向,将会是后人类世创建教育新范式的必要选择和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要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分为两类:与科学教育相关的概念有科学、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教育、科学教育观、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文教育相关的概念有人文、人文学科、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人文教育观、人文主义教育观。科学与科学教育经历了从近代的崛起到当下的贬谪。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经历了从主流到退隐、从复兴到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忽视人文主义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一直是导致目前大学教学设计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大学教学设计都是遵循科学化的思维方式和要求,虽然目前研究界已经注意到这一倾向的缺陷与不足,但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仍然颇有争议.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大学教学设计的这种"科学化"倾向,分析了作为弥补其缺陷和纠正其偏失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方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如何运用人文学科所重视的现象学和阐释学方法来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家是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思想流派,针对现代教育制度的弊端,现代新儒家把书院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予以继承,力图将书院的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发扬光大,表现在:道德归宗、文化救国济世的办学宗旨;立足中学、博采西学的知识观念;研修结合、死守善道的治学精神。新儒家的这些努力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无疑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先秦原创性教育思想的生成依赖于社会变革、文化累积、学术争鸣与研究者践行等主客观条件。在相似的主客观条件下,开展原创性教育研究应遵循先秦原创性教育思想孕育、形成的内在逻辑,以探寻、解答教育的原点问题为突破口,把握好社会发展的脉搏与走向,努力找回传统文化蕴涵的"象思维",且学会运用"象思维"来叩启原创之思的门径,以便在世界教育与教育学发展中贡献出中国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精神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在科学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英国教育界围绕古典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价值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随后掀起了一场广泛的科学教育运动.19世纪后半期城市学院的兴起和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为英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英国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迈克尔·利文森教授是全球人文主义思想的积极倡导者,笔者在美访学期间对利文森教授关于全球人文主义思想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行了访谈。利文森教授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非常有必要奉行全球人文主义思想,即尊重各民族文化、维护普遍人权、保护全人类利益、捍卫全球正义、促进全世界和平。利文森教授指出,全球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面临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建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及摆脱"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思想等重大课题的挑战。全球人文主义思想在应对这一挑战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学应当注重运用全球人文主义思想来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观、世界观和人文素质。同时,把人文主义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大学之外的人,向他们普及全球人文知识,以此使整个世界充满人文主义情怀和气息,各民族人民和平相处。这一思想对全球高等教育和我国高等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六个一”为特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科技创新氛围营造、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指导体系构建、机制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3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教育大辩论是一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辩论在苏格兰大学与英格兰大学之间展开,是新兴的功利主义与传统的保守主义之间的一场交锋,是功利教育与自由教育之间的一场激辩.辩论主要集中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改革动力等方面.在辩论过程中,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为英格兰古典大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舆论基础.教育大辩论所达成的共识也彰显了改革与传统之间的兼容.  相似文献   

11.
意义性学习:人文知识内化的主体性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人文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动力作用;主体对学习意义的把握成为人文教育的关键;意义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成果内化的主体性动力。  相似文献   

12.
论人文为科学导向--兼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既需要实施科学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学居基础性地位,起导同作用,也就是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这是因为:(1)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追求人文精神;(2)科学教育重在认识物质世界;(3)人文教育重在养成人文精神。我们只有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人文为科学导向,大学才有灵魂和生命,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科学教育中,科学理性由于它的隐含性而遭到忽视和冷落。这种状况造成了学生科学素质的低层化和人文素质的片面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物理学的教学角度来讨论如何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显化科学理性、加强科学理性教育,从而真正达到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怀而不是教化。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教化”,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融入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和幸福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显示出人性的光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内涵:教艺为主、导之以道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敬业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双轮前进”,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开展的通识教育,并不完全来自西方,而有我国传统教育的渊源。通识教育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拓宽基础,沟通文理;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陶冶。通识教育拓宽创新人才的专业基础,矫治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促进高中毕业生个人志愿的认真选择,并拓宽多方适应的就业机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当前大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理念的走向与方法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了高校德育在主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上的困境 ,探讨了大学德育理念创新中的人性化、实证化、动态化、整合化、自主化走向 ,并提出了与德育理念更新相适应的大学德育新方法 ,如活动道德教育法、道德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