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出了新疆可可托海锂辉石的性质。主要研究了可可托海锂辉石从α型到β型的晶型转化温度以及影响转化温度的因素。重点讨论了晶型转化焙烧料质量对锂浸出率的影响。最后从晶体结构角度简单讨论了α锂辉石与β锂辉石化学活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罐式煅烧炉是碳素生产中的关键设备之一,罐式煅烧炉的烘炉又是影响炉体使用寿命和生产操作的重要因素。自50年代起,一直延用硅晶型转化点即α、β、γ的转化点来确定烘炉的保温点,但罐式煅烧炉一般没有五层至八层的火道结构,很难确定准确的晶型转化温度。本文提出了以炉体纵向膨胀量来确定保温点并控制开温速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量CaO和MgO对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晶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随CaO,MgO添加量增加,玻璃转变温度(Tg)降低,晶化峰值温度(Tp)降低,有效频率因子v增加,但是玻璃向β-石英固溶体转变晶化活化能E增加,晶体生长指数n降低,晶化动力学参数k下降.晶化后得到了由β-石英固溶体、β-锂辉石和透辉石等晶相组成的复相微晶玻璃.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发现,随CaO和MgO添加量增加,微观组织从细小等轴晶向粗大的纤维状结构转变,这表明,添加CaO和MgO在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的同时,抑制了玻璃整体晶化.玻璃晶化后得到的β-锂辉石和透辉石等的复相微晶玻璃,促进了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抗弯强度从135MPa增加到186 MPa.  相似文献   

4.
船用钛合金焊接接头精细组织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2 mm厚Ti6321进行TIG焊,采用OM,TEM等方法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划分了焊接接头的区域,并讨论了各区的精细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焊缝从表面到中心晶粒逐渐由柱状晶过渡为等轴晶,随着高温停留时间的延长和温度梯度的降低,晶内α相有粗大的等轴化趋势,位错密度不断升高.热影响区根据焊接热循环所处最高温度的不同划分为过渡区、细晶区和粗晶区.过渡区为等轴α、棒状α和残留β,细晶区为棒状α和残留β,粗晶区为针状α和残留β,随着高温停留时间的降低,晶内α较为细小,位错密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固溶处理对一种亚稳β型Ti-10Mo-6Zr-4Sn-3Nb钛合金组织与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α+β)固溶后的组织为拉长的β晶粒,晶界和晶内析出球状初生α相;时效后,晶内β基体上均匀析出细小针状的次生α相。β单相区固溶后的组织为等轴β晶粒;时效后,晶界析出取向相近的次生α相片层,晶内析出针状、平行交叉的次生α相。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体积分数减少,β晶粒度增加。经(α+β)固溶+时效后,析出的次生α相细小;经β单相区固溶+时效后,析出的次生α相较粗大;经固溶后,合金拥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且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强度减小,塑性增加;(α+β)固溶时效强化大于β单相区固溶时效强化,二者差约60 MPa。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TC4钛合金显微组织及超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逐渐转变成等轴α和晶间β组织,同时高温超塑性也随之发生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退火温度820℃时,等轴α及晶间β组织明显且较细小,高温超塑性伸长率最高达589%。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轧制温度、变形量以及热处理工艺对Ti-1300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并讨论了热加工工艺与合金组织结构以及形貌之间的联系规律。结果表明:两相区轧制后的加工态Ti-1300合金主要由等轴的β相和球状α相组成,随轧制温度向合金相变点温度的升高,α相逐渐溶解在β基体上,因而β单相区轧制的合金主要由等轴的β相晶粒组成,而合金的晶粒随变形量的增加而破碎越充分,组织也更加细小、均匀。两相区固溶处理后的Ti-1300合金在晶界和晶间析出球状以及条状α相,弥散分布于亚稳定β基体,产生细晶强化效应,而β单相区固溶处理后的合金主要由平均晶粒尺寸为60μm的等轴β相组成。两相区固溶处理后的时效态Ti-1300合金的组织主要由条状初生αp相、针状次生αs相以及β基体组成,热轧温度和变形量对时效态Ti-1300合金中αp相的形貌特征影响较小,但αp相和αs相都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不同程度的长大,针状次生αs相弥散分布在β基体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可可托海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锂辉石尾矿的回收,从小型试验到工业生产的成功历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浮选方法采用正浮选方式选别。精矿品位从2.3%提升到5.8%的合格品位,其药剂条件、捕收剂使用的改变、工艺流程的改进在选矿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氧化锆(ZrO2)属偏酸性氧化物,熔点达2 760℃,热导率低,化学稳定性好,在高温氧化和弱还原性气氛中稳定,能耐含SO2,CO和CO2等高温燃气的腐蚀,然而,纯ZrO2材料因为其晶型转化会产生剥蚀,随着温度的变化,ZrO2晶体会出现不同的晶型:1000℃下,为单斜晶体β-ZrO2;超过1 000℃,转化为四方晶型α-ZrO2,伴随约7%的体积变化,再冷却时,又恢复单斜晶型结构,但体积不能恢复到原态,产生了不可逆转变.这种晶型转变和体积变化,使其涂层在热循环条件下,产生大热应力,而出现开裂和剥落失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真空熔炼工艺制备含硅蒙乃尔合金,研究了熔体温度对含硅蒙乃尔合金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组织均由树枝状α固溶体基体、弥散分布于基体的次生β相以及枝晶间呈网状分布的α+β共晶相组成;但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中枝晶及枝晶间的α+β共晶相逐渐细化,枝晶上弥散分布的次生β相尺寸减小,数量增多,同时合金的硬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熔体温度为1450℃时,枝晶尺寸、共晶β相尺寸以及次生β相的尺寸均最为细小,组织最为致密,合金硬度值达最大值3.72GPa;而继续升高温度到1500℃,合金组织及硬度值较1450℃时并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冷-强度法测试表征了锂辉石/SiCp紫砂陶试样抗热震性能,结合SEM、XRD等测试分析手段进行物相、微观组织形貌方面分析,在SiCp含量为9%条件下,重点研究锂辉石含量(0~32%)对紫砂陶试样力学和热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锂辉石含量为16%时,紫砂陶试样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83.37 MPa;含量为24%时,平均热膨胀系数最低,强度保持率达到53.07%最高值,抗热震性能最好;莫来石和β-锂辉石固溶体晶相含量随锂辉石含量增大而增多;试样热震后断口出现裂纹,沿晶断裂是试样断裂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引言冶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于生产均匀的细晶金属材料,因为均匀的细晶材料改善了材料强度和成形性能,而且也赋予性能的均匀性。钛是同素异构体,晶粒度以及α、β相的形貌对力学性能有重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钛及其合金,在β转变线之下的温度加工和退火,可获得细晶的α相。然而,要细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铝作为生产金属铝的前驱体,其产品的多晶型控制对于下游操作以及产品性质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考察了温度和苛性碱浓度对过饱和铝酸钾溶液自发分解产物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于溶液析出的初始晶相影响显著,在低温(30℃和40℃)下,主要晶型为拜耳石;高温(60℃和80℃)下,主要晶型为三水铝石和拜耳石的混合物;苛性碱浓度对初始晶相的类型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对三水铝石和拜耳石饱和浓度与溶液浓度的比较,结合低温下拜耳石作为主要晶相析出的现象,可知拜耳石的形成在动力学上要优于三水铝石。通过SEM像观测到了拜耳石的溶解,说明由拜耳石向三水铝石的晶型转变过程应为SMPT(以溶液为介质的晶型转化)过程,同时温度的提高与苛性碱浓度的增加均能加快晶型从拜耳石向三水铝石的转化,更验证这是一个溶解-再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合金化-真空烧结方法制备出致密细晶钛合金(Ti-6Al-2Sn-4Zr-6Mo),并研究了球磨时间、烧结温度等制备条件对烧结材料密度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钛合金烧结材料的密度逐渐升高,显微组织从初生α相+针状的转变β组织逐步转化为细等轴状的α+β组织,并且其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当球磨时间为40h,烧结温度为1200℃时,烧结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9.1%,平均晶粒尺寸仅为2μm。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热处理对TA17合金φ10mm棒材组织的影响,并对该合金显微组织的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目的是为制定加工工艺等提供参数.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下,TA17合金棒材的组织形貌特征是等轴α 晶间B组织、变形的等轴α 晶间β组织或二者的混合组织.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呈长大趋势,此时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对组织形貌影响不大.加热温度接近相变点时,TA17合金棒材的组织形貌特征是粗晶粒等轴α和细晶粒针状β二者的混合组织.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后者将完全转变成粗晶粒等轴α组织,冷却方式对组织形貌影响不大.加热温度高于相变点时,TA17合金棒材的形貌空冷时为板条α 晶间β组织,水冷时为针状α'组织.保温时间对组织形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包套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粉末冶金Ti-5Al-2.5Sn ELI(extra low interstitial)合金,研究了热等静压温度、粉末粒度、后续热处理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当热等静压温度在800℃时,粉末体压坯显微组织保持颗粒形态,致密度为99.2%;当温度在900~940℃时,显微组织演变为完全致密、细小的等轴晶。在α相区热等静压温度下,包套中的Fe在基体中的扩散不明显;在α+β、β相区温度下,Fe在β相中向基体快速扩散,影响合金表面质量。粉末粒度越大,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越大,残留孔隙较多。在α相区热处理,显微组织仍为细小等轴晶;当温度升至1000℃时,出现热致孔隙。  相似文献   

17.
热型连铸锌铝合金定向凝固线材的组织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热型连铸锌铝合金定向凝固线材的铸态及热处理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热型连铸锌铝合金线材的显微组织为定向生长的平行柱状枝晶组织;共晶合金ZA5的枝状芥是的每个枝晶都由多层片状共晶β和η两相构成,过共晶合金的组织为初生树枝晶和枝晶间共晶组织,其中ZA8,ZA12初生相为β相,ZA22和ZA27的初生相是α相。  相似文献   

18.
采用BLT-C1000型激光立体成形设备制备了沉积态的TB18钛合金,然后采用OM、SEM和拉伸试验机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TB18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试验合金的宏观组织以长条形β晶粒为主,晶内由亚稳β相和针状次生α相组成,且存在贯穿β晶粒的沉积层线。随着直接时效温度的升高,原始β晶粒形状变化不大,内部次生α相厚度增加,在形貌上次生α相从针状向片状转变。直接时效温度高于550 ℃时,沉积层线消失,直接固溶温度高于830 ℃时显微组织以全β晶粒组成。固溶+时效处理后,微观组织以纵横交错的细层片状α相为主。随着直接时效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固溶+时效后析出次生α相,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显著增加,同时伸长率下降。综合考虑,实际生产中沉积态的TB18钛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直接时效500 ℃×4 h,此时强度和伸长率均高于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Cu-7.9%Co包晶合金不同定向凝固速率下的凝固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定向凝固速率1μm/s~100μm/s下,随凝固速率的提高,初生α-Co相体积分数减少,使形态从定向生长的枝晶转变为等轴枝晶,相应地β-Cu包晶相的生长界面形态由平界面转变为枝状界面。利用最高界面生长温度假设,计算得到了凝固速率在0.55μm/s~5000μm/s范围内α-Co相领先于β-Cu相生长,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并当凝固速率大于5000μm/s时,β-Cu相的凝固界面生长温度高于α-Co而成为领先相,可以不通过包晶反应直接从熔体中凝固析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对冷轧Ti-4.5Al-2.5V-1.5Fe-0.25O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α相和β相组成,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中β相含量逐渐增多,显微组织出现了由初生等轴α相向β转变组织转变、进而向全片层状β相转变组织和晶间α相的转变过程;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呈增加趋势、伸长率呈降低趋势,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与固溶处理温度升高过程中显微组织的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