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陆珏  陈洋  谢薿 《声学技术》2019,38(3):328-333
针对高架复合道路周边既有住宅建筑及其声环境的特点,结合既有住宅室内声环境及建筑安全性等要求,以实际工程案例为示范工程,总结高架复合道路周边既有住宅建筑降噪隔声改造的关键技术。基于现场噪声监测及门窗隔声性能试验的结果,给出门窗进行选型表及阳台加固方法,对小区环境提出综合改善措施。经噪声实测分析表明,改造后住宅室内声环境已经达标,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得到提高,对今后既有住宅建筑降噪隔声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利用专业噪声测量设备及噪声频谱分析设备,对城市交通沿线既有住宅建筑室外声环境噪声级和噪声频谱进行监测,深入分析各类城市交通沿线既有住宅建筑室外声环境噪声特征,为既有住宅隔声降噪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经分析,城市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轨道交通噪声、飞机噪声、飞机与高架道路复合噪声源噪声的频谱特征基本相同。因此,适用于其中某类交通沿线既有住宅的隔声降噪改造技术在其他类交通沿线既有住宅隔声降噪改造中也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对首都机场的飞机机型和机场附近住宅的噪声现状进行监测,采用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和昼夜等效声级对室外的飞机噪声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关于机场周围建筑物隔声标准和方法的建议。以首都机场周边某住宅为例进行隔声治理,飞机起飞经过13 s时室内外开关窗的噪声值和室内现场隔声量的测量结果表明,居民对房屋隔声效果反应良好,隔声后改善了居民住宅内的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既有建筑附属用房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改善居住建筑声环境,对既有居住建筑附属用房地下换热站的噪声源以及噪声传播途径进行了分析;以既有居住建筑地下换热站室内噪声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室内环境的声学特征进行分析。在综合考虑居民的健康和舒适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该附属用房的降噪处理改造设计方案。经过改造后的空间噪声明显降低,空间声环境指标达到标准要求,有效地改善了居住建筑的声环境。文中提出的改造设计方案为制定民用建筑附属用房声学设计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既有住宅建筑阳台栏板为混凝土薄板,可能存在隔声性能不足的风险。在降噪隔声改造过程中,为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及增加建筑垃圾,探索采取增设隔声板提升阳台栏板整体隔声性能的可行性。实验设计了3种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板,实验室内测试其增设隔声板前后的隔声量。研究结果显示,60 mm~70 mm厚混凝土板的交通噪声频谱修正后隔声量达到40 dB以上,临界频率位于160 Hz~250 Hz频率范围,在临界频率以上范围基本符合质量定律;增设隔声板可一定程度提高混凝土板的隔声性能,但提升幅度差异性较大,一定范围内,增加混凝土板厚度对隔声性能提升较增设隔声板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考虑既有住宅建筑阳台栏板为薄混凝土板可能存在隔声性能不足的风险,在降噪隔声改造过程中,为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及增加建筑垃圾,探索采取增设隔声板提升阳台栏板整体隔声性能的可行性。实验设计了3种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板,实验室内测试其增设隔声板前后的隔声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厚度增加,混凝土板的隔声量有所提高,60~70mm厚混凝土板的交通噪声频谱修正后隔声量达到40dB以上;混凝土板临界频率位于160~250Hz频率范围,在临界频率以上范围基本符合质量定律;增设隔声板可一定程度提高混凝土板的隔声性能,但提升幅度差异性较大,一定范围内,增加混凝土板厚度对隔声性能提升效果较增设隔声板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隔声窗的特点,分析了常用玻璃的隔声性能,通过隔声窗的隔声性能试验,分析了玻璃形式及规格、窗框型材、开启方式、密封形式、双层窗间距等对隔声窗隔声性能的影响,从而对隔声窗的整体隔声性能进行了分析,为既有住宅建筑隔声窗改造及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筑隔声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近年来建筑隔声在研究和实践的几个主要方面进展,作一评述。所讨论的问题包括:质量定律与单值评价、轻钢龙骨板墙的隔声、楼板隔声的评价、侧向传声、声屏障及绿化降噪、窗的隔声和通风、敞开办公室的私密性。  相似文献   

9.
浮筑隔声房通常应用于对背景噪声要求较严格的技术用房,如消声室、广播录音室、琴房等。选择某油田注水泵房值班室为例,通过噪声实测及频谱分析,设计出浮筑隔声房的降噪方案。对浮筑隔声房的声学结构,如浮筑地板、隔声墙体、吸隔声吊顶、隔声门窗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采用浮筑隔声房的技术措施,室内声压级由53.1 dB(A)降至38.7 dB(A),中低频声压级得到有效控制,达到降噪标准。同时,对降噪设计、房屋结构及功能工艺的有机结合,浮筑隔声房成功地应用到值班室改造中,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可为此类工业场所的降噪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都市二环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噪声垂向分布测试结果以及实验条件下的工程降噪措施降噪效果,采用Cadna/A软件模拟预测综合降噪措施对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纯电动公交对高架复合道路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仅为0~0.1 dB(A);OGFC路面主要降噪频段为交通噪声频段,对临街建筑的降噪效果不超过4.1 dB(A);等效高度3.5 m顶部弧形声屏障和等效高度1.5 m高透明折臂声屏障预测降噪效果分别为0~5.2dB(A)和0~2.5 dB(A),仅对声屏障声影区内的楼层有一定降噪效果,对低层和高层楼层降噪效果不明显;对声源和传播途径采用综合降噪措施后噪声水平依然较高时,可使用隔声窗保证临街建筑室内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军强 《声学技术》2021,40(5):657-662
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对室内声舒适性有明确的要求。空气传声途径的隔声是反映建筑物声学质量最重要的物理量,控制建筑室内噪声水平已经成为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工作。本文研究了轻质墙体的隔声性能,重点分析了墙体中龙骨的类型、龙骨间距、空腔填充材料类型、填充材料厚度、面板层数和质量等对轻质结构墙体隔声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扩大独立面板尺寸,增大龙骨间距,墙体空腔填充岩棉或玻璃棉,增大面板层数或提高面板质量,避免结构性连接,对于优化改善双叶结构轻质墙体的隔声性能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铁隧道活塞风井向外排风的同时,产生较强的噪声,特别是活塞风井置于住宅小区内部时,噪声对周围敏感建筑的影响更大,现场实测噪声超过了国家标准。为了有效控制活塞风井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合地铁已有消声降噪措施降噪量不足的情况,基于声学仿真软件Comsol和Cadna/A对活塞风井消声降噪技术措施进行理论研究,以寻求更优化的降噪技术来解决噪声问题。通过实测和模拟,采用合理设计消声器以后,住宅小区内部敏感建筑的噪声达到标准。文中的研究结果为此类噪声控制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军强 《声学技术》2023,42(1):57-61
住宅声学性能将在心理、生理和社会上影响住户,声学舒适性是高要求敏感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文章对比分析了中国和欧美等国家隔声指标和要求的差异,发现国内住宅空气声隔声指标比国外的指标要求低4~10 dB;楼板撞击声压级比国外的要求高3~25 dB,最大偏差达到-25 dB。考虑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居住密度和容积率的不断增大,以及多高层居住建筑的大量应用,以预期满意度50%~67%为目标,建议住宅声学设计标准在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提高5 dB左右,以期改善住宅的声学品质和住户的声学满意度,而后期开展相应的声学社会调查,改善居住声学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行时产生的振动所引起沿线建筑物室内振动与二次结构噪声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6层居民楼1楼现场测试,对不同扣件工况下地铁沿线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振动与二次结构噪声问题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地铁沿线建筑物室内各振动、噪声测点峰值频率基本一致,在扣件A工况下峰值频率约为63 Hz,替换为刚度较低的扣件B后,峰值频率在40 Hz~50 Hz左右;采用刚度较小的扣件有利于室内振动与二次结构噪声的降低;虽然所测得的不同测点峰值频率一致,但振级和声压级大小有所不同,基本呈现出振级与声压级随着与地铁线路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庆市某道路某处居民楼所存在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实际监测,根据声屏障声学设计的步骤设计出适合该区域的三个不同顶部造型的声屏障,采用声学软件Virtual. Lab Acoustic对三种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确认直立型声屏障的设计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有砟轨道动力性能分析的频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砟轨道的三层连续弹性支承模型,推导了钢轨、轨枕和道床的运动方程,并在频域内求得简谐激励下的稳态响应。再引入轮轨相互作用频域模型,并借助动柔度法计算轮轨力。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平台自编程序,实现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频域分析。在案例分析中,综合考虑轮轨力、力传递率、轨道各部件的振动等指标,对弹性扣件、枕下弹性垫板、复合轨枕、道砟垫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多种减振措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减振措施使得系统的固有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各指标在不同频率范围出现复杂的变化规律;相比于弹性扣件,枕下弹性垫板和道砟垫表现出更好的综合效果,而复合轨枕的减振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