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临濮输油管线某站35KV供电系统采用固定电容器组无功补偿,缺少动态无功调节手段,在供电峰谷期间功率因数波动较大,反复出现过补和欠补偿,35kV系统电压高低变化大,影响设备运行问题,为解决无功过(欠)补偿,稳定系统电压,本文以QAC高压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为例,浅析高压无功功率因数自动综合控制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临濮输油管线某站35KV供电系统采用固定电容器组无功补偿,缺少动态无功调节手段,在供电峰谷期间功率因数波动较大,反复出现过补和欠补偿,35kV系统电压高低变化大,影响设备运行问题,为解决无功过(欠)补偿,稳定系统电压,本文以QAC高压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为例,浅析高压无功功率因数自动综合控制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采用双向变流技术的微电网的稳定控制和电能质量改善方法。考虑到大电网中的动态电压恢复器(DVR)、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等由于动态响应、功率等级和经济性的原因并不适用于微电网,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复合控制方法。该方法对电流内环通过状态反馈使非线性系统精确线性化,并完全解耦有功和无功电流,从而提高了内环电流的跟踪精度及动态响应速度,提升了电压外环的快速响应能力。对电压外环采用滑模控制,解决了系统时变参数的问题,提高了外环电压的鲁棒性。实验表明,该复合控制方法具有网侧电流动态响应速度快、跟踪精度高、谐波电流小,直流侧电压动态响应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个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系统,它通过检测电压电流计算出功率因数、无功电流、无功功率,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投切电容器组,实现电压无功控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电压无功控制方面取得了满意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光伏并网容量的比重不断增加,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当电网电压跌落时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问题,已成为光伏并网技术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原理及其光伏并网低电压要求,在对当前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基于光伏系统控制策略穿越低电压和基于增加辅助设备的穿越低电压的两种方案,为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通过把光能转化为电能,不经过蓄电池储能,直接通过并网逆变光伏发电系统,把电能输送上电网。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对石油、煤、天然气等有着替代的作用。现在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急速增长,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迅速,发展光伏发电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因此加强光伏发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并网光伏发电的特性和光伏发电的优缺点及并网光伏发电对我国电网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制定了可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功功率不足会使系统电压及功率因数降低,从而损坏用电设备,严重时会造成电压崩溃,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的问题。本文对无功补偿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无功补偿设备进行了介绍,并对变电站实时无功补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但电能质量及安全稳定性不是很理想。为解决风电场并网运行存在的电压稳定问题,多数风电场均采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以提高风电场并网运行时的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有源钳位和反激式结构对电路的影响,针对在电流连续模式下的电网质量问题,提出了重复控制方式,改善并网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质量,降低谐波含量.为了提高光伏能源利用效率,需要对光伏阵列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结合恒定电压法和扰动观察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提高了MPP追踪速度.结合上海晴天的日照情况,利用光伏模拟器,进行了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重复控制方法可有效改善并网输出的电网质量,转换效率达到了94.2%,MPPT效率最高达到了99.7%,实验样机验证了产品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孙俊 《中国科技博览》2012,(17):608-608
一无功补偿概述 近年来由于电网容量的增加,对电网无功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功电源如同有功电源一样,是保证电力系统电能、电压质量、降低网络损耗以及安全运行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电力系统中,无功要保持平衡,否则,将会使系统电压下降,严重时,会导致设备损坏、系统解列。此外,网络的功率因数和电压降低,使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促使网络传输能力下降、损耗增加。因此,解决好网络无功补偿问题,对网络降损节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代电网的网架结构复杂,用电负荷性质种类繁多,变化无常等原因,经常会使电网出现功率因数低,电压波动大,谐波含量高等问题,严重的降低了电网的电能质量。而本文所采用的磁控电抗器式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MSVC),能快速补偿系统无功,使功率因数保持在较高水平,滤波效果好,抑制电网电压的波动,很好地改善了供电质量,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黎健 《硅谷》2009,(22)
无功电源如同有功电源一样,是保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降低网络损耗以及安全运行所不可缺少的部分。电力系统中无功不平衡,就会使功率因数和电压降低,导致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电网网络传输能力下降、损耗增加。电网中无功补偿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电网的供电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合理安装补偿设备可以改善电压质量,适当提高运行电压也是一项重要的降损措施。另外,功率因数越高,每千乏补偿容量减少损耗的作用将变小,也是不经济的,通常情况下,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是比较合理的补偿。若用户进行了合理的无功补偿,功率因数达到要求,用户可以得很好的效益。我国各地配网和农网平均功率因数普片偏低,有降低线损的潜力。因此,解决好网络补偿问题,对网络降损节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汝杰 《硅谷》2011,(23):196-196
近年来,随着农网改造的深入,电网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电网的容量也随着增加,对电网的无功需求也与日俱增,电网的无功负荷同有功负荷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功负荷是保证电网电压稳定、降低网络损耗的重要因素,在电网运行中,必须保证电网无功平衡,否则,系统将出现电压降低,严重时,将会导致设备损坏、系统解列,造成大面积停电现象,此外,还会出现功率因数和系统电压偏低,是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传输能力下降,损耗增加,尤其是变电站的无功补偿对保证母线电压尤为重要,因此解决好变电站的无功补偿问题,对保证系统电压正常,解决线损偏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勇 《硅谷》2012,(5):12-14
并网逆变器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发电系统的并网电能质量。在分析模型预测控制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预测电流控制来进行并网逆变器控制。这种控制方法补偿一般模型预测控制造成的并网电流相位滞后的问题,提高并网功率因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改进后,逆变器的并网电流纹波满足并网要求的同时,无功功率也有明显的降低,提高并网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的比例不断提高,光伏发电的间隙性与不可确定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多问题,而光储电站可通过能量存储和资源容量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的基本平衡。对于光伏并网系统,通过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系统组成可控型光储一体化发电系统,使光伏发电具有与传统发电系统一样的特性,具备可调度能力,减少对大电网的并网冲击,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不确定性及电力电子接口给电网带来的  相似文献   

16.
陈丹阳 《硅谷》2014,(6):31-31,29
为了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文章着重对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单个光伏电池的建模、仿真来认识光伏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曲线,选取扰动观测法进行研究,并选用BOOST电路的DC/DC功率变换器,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光伏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脉宽调制(PWM)占空比的变化来改变电路的输出电压来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开发住宅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阐述了并网设备的系统组成、研究内容,对并网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展望了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扩大,相应地增加光伏发电系统的占比,成为重要能源形式。光伏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光伏并网将会对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产生严重冲击,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影响作用,确保光伏并网系统运行安全。该次研究主要是讨论和分析光伏并网与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影响关系,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无功补偿能提高系统电压水平,增强电网稳定裕度,降低线损,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为了确保功率因数达到考核指标,保证电网供电的政策运行,无功补偿就显得尤为重。本文着重对无功补偿在电力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输电系统的无功补偿,因为提高了用户的功率因数,所以也就提高了电工设备的利用率。而从另一个角度讲,输电系统的无功补偿,由于减少了电力网络的有功损耗,合理地控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流动,因此也就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改善了电能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动态的无功补偿装置上,配置适当的调节器,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的动态性能,从而也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输电性能和稳定性。所以本文从提高电力系统的使用效率出发,对于已知输电系统进行无功补偿计算,以达到提高电能使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