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混凝土强度不足时,除了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还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及耐久性.处理这类事故的前提是必须明确处理的主要目的,如为提高承载能力,可采用一般加固补强方法处理;如果因为混凝土密实性差等内在原因,造成抗渗、抗冻、耐久性差,则主要应从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或增加强度、抗渗、抗冻、耐久性能等方面着手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功能材料》2021,52(1)
以研究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为出发点,利用碳纤维(CF)、钢纤维(UR)和玻璃纤维(SGF)3种纤维按照不同比例掺入混凝土中,制作了对比试件CF-1和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CF-2、CF-3及CF-4。通过弯拉强度试验和弯曲韧性试验,分析了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的抗折性能和抗弯性能;通过抗冻试验和抗渗试验,分析了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的抗冻性和耐久性。结果表明,纤维种类的增加对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初始弯曲裂纹程度、极限抗折强度和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开裂后的强度增长率均有所提升,试件CF-4相比CF-1分别提升了73.58%,157.39%和48.30%。纤维掺量的增加可提升混凝土试件的增韧效果和延性,抑制混凝土试件的初裂和裂缝扩展,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抗弯性能和抗折性能,试件CF-4的弯曲韧性系数最大为99.58、挠度最大为30 mm。纤维的掺入可降低混凝土试件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率,增强混凝土试件的抗冻性能,在前160次冻融循环中,试件CF-3的质量损失率1.5%。混凝土试件的抗渗性能随着纤维的掺入而提高,且3种纤维混杂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提高高于单一纤维的掺入,混杂纤维可增强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开展了高温作用后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分析了高温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能的退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分析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细微观结构损伤特征。研究表明,高温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有显著影响,经历温度越高,混凝土抗冻性越差。高温和冻融循环的耦合作用加速了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衰减,掺入适量的聚丙烯纤维能够改善和提高混凝土高温损伤后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粉对水泥-矿粉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耐久性能(抗渗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孔结构微观分析对其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表明:石粉应用于水泥-矿粉混凝土中,不仅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而且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抗渗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掺加优质粉煤灰和高效外加剂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机场道面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抗渗性和耐磨性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配制的道面再生混凝土性能优于普通道面混凝土,满足机场道面要求,较普通道面混凝土,抗折强度提高4~11%;抗冻等级提高100%;抗渗等级提高300%以上;耐磨性提高18-36%。  相似文献   

6.
[摘要]介绍渗漏对水工混凝土带来的一系列恶性循环危害、影响水工混凝士抗渗性的因素及抗渗性对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等,阐明水工混凝土抗渗性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冻融循环产生的破坏作用称为冻融破坏。水在混凝土毛细}L中结冰造成冻胀开裂使混凝土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严重下降,危害结构物的安全。一般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在其表面都可以看到裂缝和剥落。本文从混凝土的相关变化以及冻融破坏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种种因素,以及改善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使废弃混凝土和再生橡胶在北方地区混凝土工程中得以应用,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再生粗骨料掺量、再生粗骨料强化方式、钢纤维掺量与橡胶掺量对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C45)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抗冻性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镜和螺旋CT扫描技术研究了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的宏观和细观结构及其对抗冻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橡胶颗粒掺量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含气量、抗压强度和相对动弹模量的重要因素,再生粗骨料掺量是影响相对动弹模量和强度损失率的次要因素,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强作用较小,粗骨料强化方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不大;橡胶颗粒与砂浆界面的裂缝宽度在5~55μm之间,二者之间的相容性较差;当橡胶颗粒掺量(与砂的体积比)大于20%后,随橡胶颗粒掺量增大,混凝土内部孔洞数目增多,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抗冻性减弱。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国内外混凝土抗冻性与氯离子扩散性实验与评价方法;对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抗冻性和氯离子扩散性实验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选择.讨论了混凝土冻融与氯离子扩散实验盐溶液浓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冻融介质选择海水或NaCl溶液浓度在0.6~0.8mol/L范围较合理;氯离子扩散试验盐溶液浓度的选择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但现阶段最好与冻融介质浓度统一较合适.在分析对比混凝土抗冻性和氯离子扩散实验以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推荐了适合研究海工混凝土抗冻性和氯离子扩散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科科  彭小芹  冉鹏  王淑萍  曾路  李静静  王双 《材料导报》2021,35(24):24095-24100,24106
通过调整地聚合物的氧化物SiO2/Al2 O3、Na2 O/Al2 O3和H2 O/Na2 O的物质的量比,利用碱激发偏高岭土制备不同强度等级的地聚合物混凝土.同时,用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PC)混凝土作对比,评价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冻性.结果表明:随着n(Na2O)/n(Al2O3)和n(H2 O)/n(Na2 O)增大,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冻性降低;当n(SiO2)/n(Al2 O3)=3.3时,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冻性最佳,冻融循环次数可达200.当地聚合物混凝土达到冻融极限时,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较小,说明其冻融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表面脱落,而其内部结构破坏速率较OPC混凝土更慢.当抗压强度为30~50 MPa时,地聚合物混凝土抗冻性略优于OPC混凝土的抗冻性;但抗压强度在50~70 MPa时,OPC混凝土抗冻性远优于地聚合物混凝土抗冻性.此外,地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高水饱和系数,值均在0.85~0.95,说明地聚合物混凝土孔结构以开口孔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望海珍珠湾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码头工程的方块施工,通过加入引气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通过混凝土冻融破坏的分析和实际施工情况,提出了抗冻性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以及在施工管理方面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将原状和煅烧的煤矸石粗骨料分别按不同掺量替代碎石,制备煤矸石粗骨料?地聚物混凝土,分析了煤矸石掺入量、煅烧与否对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性能的影响,并探究混凝土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煤矸石粗骨料的合适掺量及其煅烧的必要性.此外,借助扫描电镜探讨其内部机理.结果显示:随着煤矸石粗骨料掺入量增加,煤矸石粗骨料地聚物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减弱,其中以抗冻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与原状煤矸石粗骨料地聚物混凝土相比,相同煤矸石掺量下的煅烧煤矸石粗骨料地聚物混凝土在抗压强度上展现出很大的优势,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不如原状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抗冻性能与原状粗骨料地聚物混凝土差别不大;煤矸石粗骨料合适掺量的阈值为50%.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严寒地区机场道面混凝土的工作特点,分析了道面混凝土掉皮剥落的机理,对五种类型的道面混凝土进行了抗冻性能与抗表面剥落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道面混凝土中掺入优质粉煤灰、合成纤维和引气减水剂可以大大减少道面掉皮的发生,确保飞行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研究喷射混凝土抗冻性能,采用快冻法,对普通喷射混凝土及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进行快速冻融实验,并与同配合比模筑混凝土进行对比,研究模筑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抗冻性能差异;而后对冻融循环后试件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分析其性能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模筑混凝土性能衰减程度远大于喷射混凝土。而此时试件内部微气孔相互连通继而发展成为微裂缝,凝胶体在冻胀压力及过冷水渗透压作用下结构酥松且部分流失,进一步加剧试件性能劣化速度;钢纤维的加入可显著改善喷射混凝土内部微观孔结构,提高其抗冻性能。同时,对冻融循环50,100,150及200次后试件进行轴心抗压强度实验,分析冻融损伤对试件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随着冻融损伤的加剧,试件弹性模量及峰值应力减小,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增大,应力-应变曲线趋于扁平。经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时,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增大,说明钢纤维的掺入可显著提高喷射混凝土延性及韧性。  相似文献   

15.
姜秀辉 《硅谷》2011,(14):155-155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可以克服普通混凝土抗弯能力差,易开裂等缺点,是一种新型的纤维混凝土建材。在研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多方面性能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证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防裂性能、变形、韧性、抗渗、抗冻、耐磨、抗冲击、耐久性均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为使模袋混凝土在大流动性下达到高抗冻性,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含气量、消泡剂和增稠剂对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气量和消泡剂掺量是影响模袋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的显著因素,且含气量影响效果显著大于消泡剂掺量,增稠剂掺量对相对动弹性模量的提高幅度较小。消泡剂和增稠剂复掺能够达到协同改善模袋混凝土工作性、孔结构和抗冻性的效果,当含气量为5vol%~6vol%时,0.15wt%消泡剂和0.03wt%增稠剂复掺使模袋混凝土含气量损失率减小了64.28%、扩展度损失率减小了55.04%;主要消除有害大气泡数量达81.38%,增加小气泡数量达14.89%,使气泡间距系数减小了11.54%,气泡比表面积减小了20.49%,相对动弹性模量增大了11.97%。气泡间距系数和气泡比表面积均与相对动弹性模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当气泡间距系数不大于361 μm、气泡比表面积不小于16.13 mm?1时,模袋混凝土抗冻等级可达F300。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模袋混凝土抗冻性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中热水泥、低热水泥和花岗岩沙石、一级和二级粉煤灰、木钙、萘系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配制成三峡大坝混凝土,测定了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抗冻性等性能和孔隙率、水泥浆体和集料界面上晶体取向、气泡间隔系数等.提出:为确保三峡大坝混凝土耐久性,必须使用一级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水/胶比应低于0.50.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合成纤维--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聚丙烯纤维掺加在混凝土中可以起到阻裂和细化裂缝的作用,明显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使混凝土中原生的微裂纹减少、裂缝宽度减小,这必然使混凝土硬化体的抗渗性和韧性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使混凝土表面光滑,进而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得聚丙烯抗裂纤维混凝土被广泛应用在大面积地下筏板、侧墙、顶板及道路面层、水工混凝土之中。  相似文献   

19.
李冬  丁一宁 《振动与冲击》2017,36(2):123-128
为了研究钢筋与结构型合成纤维混杂后对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改进的自由落球冲击试验装置,对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合成纤维增强混凝土以及钢筋-结构型合成纤维混杂增强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冲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钢筋、结构型合成纤维以及钢筋与结构型合成纤维混杂后对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及其增强机理。同时,利用Weibull分布理论分析了试件初裂冲击次数和破坏冲击次数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结构型合成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钢筋与结构型合成纤维表现出显著的正混杂效应;两参数Weibull分布能较好的描述钢筋-结构型合成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次数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引气剂作为一种能在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过程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闭合而稳定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及同行的高度关注。其一方面能有效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保水性和粘聚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能极大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抗盐渍性、抗渗性、耐硫酸盐侵蚀及抗碱集料反应性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热扩散及传导系数,并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增强野外结构的耐候性,从而延长公路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混凝土的耐久性。引气剂主要用于抗冻性要求高的结构,如混凝土大坝、路面、桥面、飞机场道面等大面积易受冻的部位,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然而,如今的引气剂,对于公路混凝土,尤其是低坍落度塑性混凝土和无坍落度干硬性混凝土,一直以来存在引气困难、引入气泡的起泡性差、稳泡性差、气泡直径较大以及气泡分布不均等难题,从而导致公路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冻性以及耐久性等性能较差。近年来,研究焦点主要基于如何有效解决引气剂引气难、引入气泡的起泡性差、稳泡性差、气泡直径较大以及气泡分布不均等问题而展开。目前已经基于松香树脂类、烷基和烷基芳烃磺酸类、脂肪醇磺酸盐类、皂苷类等原料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在以上原料的基础上,从分子结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分子进行有效改性,并引入一定量的特殊官能团,对引气剂在公路混凝土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以全新的视角讨论了公路混凝土用低坍落度塑性混凝土和无坍落度干硬性混凝土用引气剂的定义和种类及其评价方法,重点阐述了公路混凝土用低坍落度塑性混凝土和无坍落度干硬性混凝土用引气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分子类型、合成、设计、模型等角度解析了公路混凝土用引气剂的研究进展,综合评述了公路混凝土用低坍落度塑性混凝土和无坍落度干硬性混凝土用引气剂在工作性、抗冻性与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提出两种"理想"引气剂分子结构模型。本文有助于理解公路混凝土用引气剂对低坍落度塑性混凝土和无坍落度干硬性混凝土的作用规律,并指导更好地设计开发出新型公路混凝土用低坍落度塑性混凝土和无坍落度干硬性混凝土用引气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