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缩聚醚酯聚酰胺亚胺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四次亚甲基)醚(APTMO),4,4-二氨基二苯酰胺(DABA)及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利用溶液聚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共缩聚醚酯聚酰胺亚胺。用动态力学分析(DMA)、示差扫描量热(DSC)研究了样品的热性能和相态结构,用热重分析(TGA)和应力-应变试验测定了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共缩聚醚酯聚酰胺亚胺具有两相结构,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  相似文献   

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硬脂酸钾为三聚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三聚甲苯二异氰酸酯(tTDI),然后将不同tTDI含量的TDI溶液作为交联剂制备交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碳谱分析研究了泡沫制备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及最终的交联网络。结果表明,在最终泡沫的交联网络中实现了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定量引入。动态力学热分析对泡沫玻璃化温度的研究表明,无苯酐的体系中三聚体含量在10%左右出现拐点;有苯酐改性的体系中,泡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三聚体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所合成的PHB/PET/HQ-TPA三元液晶共聚酯样品进行了热失重曲线测试。采用Freeman和Canrdl的微商法对TG曲线所得的主要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共聚芳酯样品的热分解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聚1,2-亚丙基碳酸酯/天然橡胶共混弹性体Ⅲ. 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聚1,2-亚丙基碳酸酯(PPC)/天然橡胶(NR)共混弹性体的结构与热稳定性进行了讨论。TEM照片表明PPC/NR是不相容的两相结构。凝胶含量数据表明PPC参与了交联网络的构筑,从而提高了力学性能。热失重数据表明,由于共混PPC参与了交联网络,共混提高了PPC相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环氧树脂(E-54)为原料,分别以Cr3+、Al Cl3和Al Cl3·HMPA为催化剂,在100℃合成了聚口恶唑烷酮/异氰脲酸酯。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异氰脲酸酯与口恶唑烷酮的反应历程,用热重分析表征了口恶唑烷酮/异氰脲酸酯的比例与耐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首先快速催化氨基甲酸酯/脲基甲酸酯以及异氰脲酸酯三聚环的生成;口恶唑烷酮环逐渐形成,随着受热时间延长,氨基甲酸酯/脲基甲酸酯和异氰脲酸酯逐渐解聚与环氧反应转化为口恶唑烷酮环。材料的耐热性能随口恶唑烷酮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最大热失重温度较环氧树脂提高了50℃,达434℃,且750℃时的残炭率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6.
异氰脲酸酯固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氰脲酸酯广泛用作聚氨酯涂料的固化交联剂,以提高产品的耐腐蚀、耐辐射、热稳定等性能,作者从催化剂、聚合方式,阻聚与阻聚剂、游离单体含量控制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异氰脲酸酯固化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我国异氰脲酸酯固化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含活性端基聚L-丙交酯大分子单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交联型聚L-丙交酯。发现端基数对交联产物的性质有明显影响。溶解试验、凝胶含量测定表明,端基数目较多的大分子单体的交联产物凝胶含量较高热重分析(TGA)、降解试验和拉伸试验表明,交联产物的耐热性和拉伸强度提高,降解速率减慢,其变化趋势和交联样品的凝胶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MA)为封端剂对聚丙撑碳酸酯(PPC)进行了封端,采用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热失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对封端前后样品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马来酸酐参与了封端反应,聚合物分子量的测试表明,封端过程中有扩链反应的发生,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封端能较大地提高聚丙撑碳酸酯的热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物基热塑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与绿色植物多酚,利用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生物可降解的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茶多酚(TP)共聚物(PHTP)。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台偏光显微镜、热重分析及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研究了PHTP共聚物的结构及TP对共聚物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改性提高了PHTP共聚物的结晶起始温度和结晶温度,降低了PHTP共聚物的结晶速率;PHTP共聚物的耐热性提高,初始降解温度和最大降解温度均升高约10℃;PHTP共聚物薄膜样品的拉伸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34%和200%。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锡氟磷酸盐玻璃(Pglass)杂化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结果表明Pglass以亚微米级颗粒均匀分散在PBT基体中,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当Pglass含量大于5%时,Pglass出现剪切诱导结晶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杂化材料中没有新的化学键形成。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表明杂化材料的熔体结晶能力得到了提高,热失重则表明Pglass的添加对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几乎没有影响。力学测试表明Pglass的加入可使基体的弹性模量增加70%。  相似文献   

11.
聚1,2-亚丙基碳酸酯/橡胶体系的热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态热重分析(TG)研究了聚1,2-亚基碳酸酯(PPC)/橡胶共混弹性体的热分解反应,讨论了PPC/橡胶的热失重情况,动力学研究表明,热分解主要有3个过程,反应程度α<0.1时主要是防老剂,促进剂等有机配合剂的挥发失耗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PPC相的失重,其活化能不断升高;第三阶段是橡胶相的失重过程。3个反应阶段都是一级反应。热分解活化能数据验证了1,2-亚丙基碳酸酯(PPC)/丁苯橡胶(SBR)弹性体中PPC与SBR形成界面互穿网络,网络互穿部分热分解活化能明显升高。马来酸酐的加入使相界面分子链的缠绕互穿更加完全。  相似文献   

1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硬脂酸钾为三聚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三聚甲苯二异氰酸酯(tTDI),然后将不同tTDI含量的TDI溶液作为交联剂制备交联聚氯乙烯泡沫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碳谱分析研究了泡沫制备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以及最终的交联网络。结果表明,在最终泡沫的交联网络中实现了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定量引入。动态力学热分析对泡沫玻璃化温度的研究表明,无苯酐的体系中三聚体含量在10%左右出现拐点;有苯酐改性的体系中,泡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三聚体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开环聚合法,对L-丙交酯和D,L-丙交酯混合制备PLA工艺进行探讨,分别考察了D,L-丙交酯含量、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和体系真空度对PLA粘均分子量的影响。经过GPC测试,所得PLA的质均分子量达到1.15×105,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差热-热重分析仪对PLA进行了结构和热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和聚(丁二酸乙二醇-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ST)。核磁共振(1H-NMR)分析表明,合成的共聚酯是典型的无规共聚酯树脂。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随对苯二甲酸(PTA)的加入,共聚物的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加,熔点先降低后上升;随ET共聚组分含量的增加,PEST的结晶形态从PES经过无定型态过渡到PET;玻璃化温度(Tg)随PTA的加入单调上升。热重(TG)分析显示,PTA的加入提高了聚酯的热稳定性,失重5%的温度由337.6℃上升到384.7℃。酶降解实验得出PES和PEST10有良好的降解性,降解性随着PTA的加入递减。  相似文献   

15.
对所合成的PHB/PET/HQ-TPA三元液晶共聚酯样品进行了热失重曲线测试。采用Freeman和Canrdl的微商法对TG曲线所得到的主要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共聚芳酯样品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第三单体(HQ-TPA)加入量的提高,共聚芳酯的热稳定性提高。由微商法求出热分解反应级数n=1~3,反应活化能E=167~293kJ/mol。  相似文献   

16.
以衣康酸(IA)、癸二酸(SA)和1,4-丁二醇(BDO)为反应单体,采用熔融酯化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衣康酸丁二醇酯癸二酸丁二醇酯)(PBIS)。采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热失重分析和酶降解测试等方法对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凝胶渗透色谱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共聚酯中衣康酸含量的增加,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先减小后增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得出,产物的熔点和结晶温度随衣康酸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热失重分析表明,共聚酯拥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酶降解测试得出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降解速率随衣康酸含量的增加而加快。  相似文献   

17.
用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的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oly(3HB-co-4HB)]/纳米高岭土(nano Kaolin)复合降解材料;利用万能拉力机、旋转流变仪和SEM对其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微观结构及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S/poly(3HB-co-4HB)/nano Kaolin(100/10/8)复合降解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此后随着nano Kaolin质量百分比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经过土埋一段时间后的降解实验,PBS/poly(3HB-co-4HB)/nano Kaolin(100/10/12)复合材料发生了明显的降解,复合降解材料的失重率也已经降到64%左右,说明材料的降解性能较好;纳米复合降解材料熔融剪切储能模量(G′),剪切损耗模量(G″)随着频率的增大呈单增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含量的二氧化钛(TiO2)改性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并进行了纺丝研究。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热重分析仪、单丝强力仪测试了P(3HB-co-4HB)/TiO2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热性能、单丝力学性能和回弹性。实验结果表明,P(3HB-co-4HB)和P(3HB-co-4HB)/TiO2为假塑性流体,TiO2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的加工流动性;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TiO2的加入使纤维的断裂强度降低;但纤维的弹性恢复率可达100%,退绕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采用N-羧基内酸酐合成法,分别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L-谷氨酸甲酯、聚L-谷氨酸乙酯以及聚L-谷氨酸苄酯.将聚L-谷氨酸甲酯、聚L-谷氨酸乙酯以及聚L-谷氨酸苄酯制备成手性固膜,利用扫描电镜表征其结构.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聚L-谷氨酸酯、渗析溶剂中不同乙腈含量、原料液浓度、渗析时间、温度等对拆分对羟基苯甘氨酸外消旋体的影响.在优选的实验条件下,这些膜对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手性拆分的e.e.值可达45%以上,且聚L-谷氨酸甲酯聚L-谷氨酸乙酯聚L-谷氨酸苄酯.该研究为对羟基苯甘氨酸外消旋体的分离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比例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ε-己内酯(PCL)经过混炼、压膜成型制成PBS/PCL共混聚酯。通过红外(FT-IR)、热失重(TG)、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拉力测试对聚酯的化学结构、热性能、结晶度、表面形貌、拉伸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聚酯的热稳定性随着PB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结晶度随着共混比例的变化呈现减少、增加、又减少的趋势,PBS/PCL60结晶度最大达到58%,聚酯结晶均以球晶为主;延展性随着PCL比例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