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体积非晶态合金材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国  陈国良 《材料导报》1999,13(3):15-17
综述了大体积非晶合金的形成原理以及合金的结构和成分特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体积非晶合金的制造工艺;简要介绍了几类大体积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磁性能。  相似文献   

2.
Ni-P非晶镀层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Ni-P非晶镀层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分析了这种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微动磨损性能其及影响因素,讨论了Ni-P非晶镀层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现有非晶合金的种类,并从合金的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3个方面阐述了合金的非晶形成机理,同时全面总结和探讨了表征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各种参数,主要包括Inoue经验规律、△H(熔化焓)、△S(熔化熵)、过冷液体温度区间△Tx(△Tx=Tx=Tg)、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Trg=Tg/Tm)、粘度(η)、αβ1/3、临界冷却速度(Rc)、非晶晶化开始温度(Tx)与合金开始熔化温度(Tm)之比(Tx/Tm)、合金开始熔化温度(Tm)与玻璃转变温度(Tg)或非晶晶化开始温度(Tx)之差△Tm(△Tm=Tm-Tg或△Tm=Tm-Tx)、电子浓度e/a、原子尺寸、重力等.  相似文献   

4.
薛春娥  吴晓 《材料导报》2012,(Z1):421-425
非晶基复合材料可以改善非晶合金的一些性能缺陷,尤其是可以提高非晶合金的室温塑性,近年来已经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近几年非晶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块非晶研究的现状和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华星  陈光 《材料导报》2002,16(7):18-20,40
总结和介绍了大块非晶合金的成分、非晶形成能力、性能特点等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并通过介绍高性能大块非晶合金高尔夫球杆展望了大块非晶合金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用Kissinger方法测定非晶材料晶化激活能时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Kissinger方法测定非晶材料晶化激活能时应确保所选温度对应的晶化分数相差不大,否则将会引入较大误差。以NiTi非晶薄膜为例对此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非晶合金泡沫是结合金属泡沫与非晶合金两者优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结构材料。作为轻质与强韧的完美统一,非晶合金泡沫材料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简要综述了非晶合金泡沫的发展、制备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提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本领域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成功地制备了非晶碳薄膜薄膜。拉曼光谱表征表明所沉积的非晶碳薄膜是非晶结构,具有类金刚石特性。对所制备的掺氮非晶碳薄膜用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同时还研究了两种薄膜的光学性质,为该类薄膜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制备块状非晶合金的原理及方法,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功能材料》2021,52(2)
稀土元素是改善非晶态合金形成能力和性能的重要添加剂,本文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一系列Cu_(50-x)Zr_(46)Al_4RE_x(RE=Dy,Tb,Gd;x=0,1,2,3,4)非晶态合金,系统地探究了重稀土元素Dy、Tb、Gd添加对Cu-Zr-Al合金非晶形成能力(GFA)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重稀土元素Dy、Tb、Gd后,合金系的玻璃转变温度显著降低,而过冷液相区宽度ΔT_x(ΔT_x=T_x-T_g)增大,1%(原子分数)的Dy、Tb和3%(原子分数)的Gd添加获得了最大的γ=T_x/(T_g+T_l)参数值,表明合适的添加量有利于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提高。同时,适量的Dy、Tb、Gd引入可以显著提高Cu-Zr-Al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硬度和γ参数随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非晶形成能力与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稀土元素添加导致非晶态合金样品硬度呈现更大的径向不均匀性,有利于合金塑性变形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非晶合金是一种新型亚稳金属材料,因其内部原子呈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排列规律,使其展现出诸多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特性。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至今,一直备受材料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在已开发的众多合金体系中,铁基非晶合金兼具高强度、高硬度、低成本、强耐蚀性以及良好软磁性能等特点,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对较差的非晶形成能力和室温脆性严重制约了铁基非晶合金的广泛应用。为此,本文从铁基非晶合金形成规律(包括组元种类、制备工艺、原料纯度、成分设计等)和室温力学性能(主要涉及强度、塑韧性、成分与结构设计等)两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重点分析了铁基非晶合金形成能力与室温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方法,尤其是涵盖了本课题组在铁基非晶合金领域近1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当前研究难点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强  梁迪飞  鄢波  邓龙江 《材料导报》2006,20(Z1):45-48
通过自主开发的熔融快淬炉制备出了铁基非晶合金纤维,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纤维几何尺寸、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轮线速度、线圈功率(熔体温度)及气氛等对其微观形貌和几何尺寸的影响较大,通过调整优化工艺参数可稳定地制备直径为10~40μm可调的非晶磁性纤维.通过适当热处理可得到双相纳米晶磁性合金纤维.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非晶合金铁心的应用和技术发展阶段非晶合金带材作为绿色节能型的高新技术材料,相比传统硅钢片运用于配电变压器,更具高效节能、环保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用电企业的广泛应用和认可。作为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核心部件——非晶合金铁心,在整个从非晶合金原材料的生产到非晶合金变压器制造及运用的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随着原材料、非晶变压器的发展,非晶合金铁心的制造技术经历了几个阶段历程。第一阶段,非晶合金基础材料和应用的技术研究期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4.
季世军  孙俊才 《功能材料》2000,31(B05):45-47
研究了球磨过程中的非晶化过程度对不同成分Mg-Ni非晶合金电化学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金成分的不同,非晶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当Ni含量低于50%(原子分散)时,合金粉末中的非晶相所占比例越高,即非晶化程度越高时,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越大;而当Ni含量高于50%(原子分数)时,非晶合金中存在少量游离态的Ni相,可提高电极的放电量。分析认为这与Ni的相的存在改善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a—C:H/a—Se复合膜结构的红外及喇曼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镁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镁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微量元素、纳米颗粒对Mg-Cu-Y大块非晶的影响,并对现有非晶形成能力的判据进行了分析.对镁基非晶合金及其非晶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非晶粉末价格昂贵、成型困难等问题,采用真空气雾化法制备了Ni FeCrMoNbBSi合金粉末,利用火焰喷涂焰流温度高、冷凝速度快有利于形成非晶相等特点,经火焰喷涂后制备了镍基非晶涂层。通过XRD、SEM、EDS、TEM等对粉末和涂层的相组织结构、表面形貌和微观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 FeCrMoNbBSi合金粉末形貌为球形或近球形,主要由晶体相FeNi3和Ni CrFe固溶体组成,非晶含量较少。制备的Ni基非晶涂层组织结构致密,主要由非晶相和Cr2Ni3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非晶含量可达70%(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8.
非晶、纳米晶合金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1960年美国Duwez教授发明了用快淬工艺制备非晶态合金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高效的制备工艺、优异的材料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受到材料科学工作者和产业界的特别关注。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伴随着非晶态材料基础研究、制备工艺和应用产品开发的不断进步,各类非晶态材料已经逐步走向实用化。特别是作为软磁材料的非晶合金带材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并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在传统电力工业中,非晶软磁合金带材正在取代硅钢,使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降低70%以上,从节能和环境保护角度被誉为绿色材料。在现代电子工业中,最近发展起来的纳米晶合金进一步兼备了非晶合金和各类传统软磁材料的优点,成为促进电子产品向高效节能、小型轻量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抽拉法和单辊急冷法分别制备了Co68.25Fe4.5Si12.25B15非晶丝和薄带。测量了制备态下两者的巨磁阻抗(GMI)效应,发现非晶丝的GMI比率高于薄带。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退火后非晶丝和薄带的GMI效应,结果发现ΔΖ/Ζ=[Z(H)-Z(H=0)]/Z(H=0)都明显上升,且非晶薄带数值更大;当电流密度等于0.96×107A/m2时,薄带的这一比率最大达到410%,磁场灵敏度达到5.1%/(A/m)。分析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阐述了降低非晶合金变压器噪音所采取的措施,同时对不同措施的降噪效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