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优秀的影视作品占领军营思想文化阵地,是部队影视发行放映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民族文化集中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民族性格,构成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深刻的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兴旺,都离不开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开发与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继承和发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个性表露,也是煤矿企业管理领域中双文明建设的综合表现;是渲染情感,激励和凝聚员工价值观,向心力的高品位、高境界的理念追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人才,而大学生是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群体,大学生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优秀建设者不但要有专业的技能,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和报国的志向,因而,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胡红忠  徐敏 《包装工程》2007,28(3):171-172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转变,人们对产品包装越来越挑剔,中国传统产品包装的设计也必须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对传统产品包装设计是享用不尽的文化宝藏.中国传统产品包装设计应以民族文化为本位的文化策略思想出发,同时吸收外来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做到真正有传统意味的产品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8.
序言     
《中国计量》2012,(Z1):5-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民族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把握与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并与校园文化交融,这一问题是中国高校校园文化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将结合实际,就该问题进行理论与实破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相对一个国家而言,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一个企业来说,则是该企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如果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硬件设施等硬实力,铸造企业的筋骨肉。那么,文化水平、人文环境、体制机制等软实力,则培育企业的精气神。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