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决北方寒冷地区冬季空气源热泵由于室外温度低而造成的制热效率低的问题,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结合,把原有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改为低温太阳能热水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提高蒸发温度,改善其制热效果。本文介绍改造后的系统原理,对改造后的系统与原系统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发现低温太阳能热水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相对于空气源热泵系统,制热量约为后者的2.1倍,制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昆明地区的气候特征,分别以电加热热水系统与燃气热水系统为参照,对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的太阳能热水系统集中供生活热水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昆明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性与经济性均较显著,是适宜推广的生活热水系统形式。  相似文献   

3.
为减小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经济性评价的偏差,基于不同月份太阳能保证率变化这一特性,并采用费用年值为评价目标,研究了太阳能保证率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并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结果表明:太阳能保证率是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经济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使用设计阶段选取的单一太阳能保证率作为参数对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价时,与考虑各月份太阳能保证率变化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偏差,年能耗费用偏差达9.43%,系统费用年值偏差达5.16%。提出的计算方法贴合工程实际运行情况,有利于提高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的准确性,且对类似项目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利用Fluent软件对该系统以及冷却塔辅助冷却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两年仿真计算。分析各系统夏季、冬季以及全年的能耗特性,发现新型的太阳能辅助系统比辅助冷却系统要节能,特别是冬季的节能优势明显。另一方面,这种新型太阳能辅助系统造成地下土壤温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5.
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成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地区应用的几种不同形式空气源热泵辅助型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介绍探讨,并以其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成的多功能系统设计方案。总结了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空气源热泵辅助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方案、特点及新集成系统运行模式等,为我国不同地区应用此类系统时选择具体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某社会福利院热水系统节能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形式、设计选型及经济效益。表明在上海地区,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供应生活热水节能效果显著、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理论,介绍了一种将太阳能与空气源相结合的双热源热泵热水器系统。该系统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用热水,辅以空气源热泵来满足太阳辐射照度不足时的用热水需求,同时用太阳能辅助加热来解决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运行工况恶劣的问题。系统充分利用了低品位的太阳能,保证稳定性,又可提高夏季阴雨天气、过渡季节及冬季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水温度,对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土壤排取热量不均衡地区,地源热泵应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土壤热失衡问题,该问题严重制衡了地源热泵系统在该地区长期高效稳定运行。针对此类地区土壤排取热量严重失衡的特点,同时基于土壤排取热量平衡的理念,提出太阳能对土壤进行全年补热的地源热泵—太阳能耦合系统,并通过一个典型工程案例对地源热泵—太阳能耦合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方案、运行策略、经济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能源系统,本项目地源热泵—太阳能耦合系统每年可节能308万kWh,节约运行费用47.64万元,节能率达72.13%,节能减排及环境、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以期为土壤排取热量不均衡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相关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原康举  于雷  刘尚斌  高卫星  索开强 《安装》2023,(3):66-67+74
本文详细介绍了以太阳能为主热源,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对初步设计图纸进行优化,降低了建设方的投资和成本。对热水系统在运行期间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太阳能、空气能的碳减排量达整个热水系统碳排放的74%,采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方式替代传统热源,可有效减小系统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综合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综合应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与太阳能的应用实例及其设计,探讨建筑生活热水的节能系统形式。  相似文献   

11.
王存艳  侯家涛  郭宏宾 《制冷》2012,31(1):60-64
针对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特点,以天津地区某别墅项目为例,从工程概况、系统布置、机组选择、钻孔数量的确定以及埋管沉沙的处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土壤源热泵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比较了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与多联机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情况,可为土壤源热泵在天津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热泵技术的原理及分类,分别对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比了这四种空调方式的优缺点,为不同地区选用热泵空调机组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指出,通过合理热泵空调形式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空调能耗,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该办公建筑实际状况,提出了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及冰蓄冷空调加燃气锅炉共三种方案。采用BIN法计算三种方案全年能耗,并就全年能耗、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最佳的冷热源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地源热泵蓄能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地源热泵技术与冰蓄冷技术,分析了两者的技术优缺点,进而讲述了两者联合运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建立了一个生态节能的空调系统,首先对地下埋管的深度及距离的取值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该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和流程,实现了机组在常规空调工况、制冰工况以及供暖工况三者之间的调节.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在运行费用上,比传统空调系统节省69%,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进的温频法进行负荷计算,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居住建筑的冷热源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地源热泵方案经济性最好,比空气源热泵节省费用约7.5%,比冷水机组加燃气锅炉方案节省费用约21.2%。同时,输配能耗占总能耗比重约20%,应优化设计输配系统,降低输配能耗。采用地源热泵方案时,如能采用与冷却塔的复合运行模式,其运行能耗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直流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和容积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以天津某别墅热泵热水器系统的设计计算为例,对两者以及容积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在性能系数、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说明了,在相同工况下,直流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相比于容积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来说,性能系数较大、耗电量较低,但其运行费用和初投资较高;在同时满足户主热水需求条件下,容积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相比于容积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来说,初投资较低,但其能效系数也较低,耗能较多,运行费用较多,经济性较差。本文为热泵热水器系统的选择、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且指出了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热水系统设计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地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天津某别墅地源热泵热水系统进行设计与计算,并在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与空气源方案进行对比,指出地源热泵热水系统的优缺点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烟台地区某公共建筑为例,借助HDY-SMAD全年动态负荷模拟软件对建筑物的冷热负荷进行模拟计算,根据全年能耗分布曲线图、季节性能耗分布曲线图和全年负荷频率分布图进行冷热源的匹配,并从室外土壤换热系统及室内空调通风系统两方面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介绍;最后通过经济性比较,说明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上海世博园汉堡之家辐射顶板系统设计的方法,该系统采用地源热泵一体机制取低温冷水承担潜热负荷,高温冷水承担显热负荷的方式,并结合混凝土心辐射末端和独立新风系统达到了节约高品位电能,减轻大气污染,减少运行费用的效果。分析其在节能和舒适性方面的优势,并对该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和设计进行相关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空气与土壤复合源热泵系统通过空气换热器实现了间接空气源热泵模式与补热模式,可补偿取、放热量的差值,解决土壤源热泵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运行产生的土壤热不平衡问题。为能够在保障供暖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地埋管数量,本文以我国5个北方城市的住宅为例,在TRNSYS平台上建立了空气与土壤复合源热泵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地埋管和空气换热器的匹配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减少地埋管数量后的复合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源热泵系统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济南的地埋管数量最大减少比例为29%~43%,每延米地埋管需对应匹配0.029~0.050 m2的空气换热器面积;减少地埋管数量后的复合源热泵系统在长期运行中可维持土壤温度稳定,其十年总费用节省率为12.6%~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