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介绍稻米加工副产物中主要生物大分子(如大米蛋白、米糠蛋白、大米淀粉)构建膜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食品包装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综述目前以稻米加工副产物为基础的膜材料的开发,探讨可有效改善成膜特性的方法与手段;分析基于抑菌成分构建的稻米源膜材料在鸡蛋、水产品、果蔬等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潜力,展望稻米加工副产物基膜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存在问题。结论 稻米加工副产物基膜的开发在绿色食品包装领域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对提升其副产品的高效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某油藏在注水开发时存在一定的速敏损害问题,分析了油藏的孔渗特征、岩石学特征、粒度特征及粘土成分,在此基础上,对地层水及注入水水质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速敏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某油藏泥质含量较少,蒙脱石成分较低,伊利石、高岭石较多,且孔喉细小;地层水与注入水水型不同,且注入水矿化度低于地层临界矿化度,部分混合产生轻微结垢;注水开发易导致微粒严重运移,渗透率下降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MSH型磨损试验机将过共晶成分Al—Mn合金及A1203颗粒增强过共晶成分铝锰基复合材料在3.5m/s速度下进行不同磨粒粒度和不同磨粒含量的冲蚀磨损试验,分析了两种材料的组织结构,并对材料的失重率、抗冲蚀磨损性能、微观失效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冲蚀磨损失重率随着磨粒含量的增加明显增大;在3%磨粒加入量下二者的失重率随着磨粒粒度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随着磨粒含量的增加两种材料在较大粒径下出现增重的现象消失。此外,在锰含量相近的条件下A120s颗粒增强过共晶成分铝锰基复合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优于过共晶成分铝锰合金。  相似文献   

4.
微波吸收材料是指将投射至材料表面的电磁波能量转变为热能等其他类型的能量,从而实现电磁波的衰减和损耗的一类功能材料。随着抗磁干扰、辐射防护和军用隐身的现实需求不断增加,电磁波吸收材料不断向材料复合化、结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有限元分析、第一性原理计算为代表的材料计算科学,已广泛应用于微波吸收材料成分结构设计中,是实现材料可复合、可分析、可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综述阻抗匹配、电磁衰减等电磁波吸收基本原理与重要方程的基础上,论述了材料结构成分设计理论与计算机辅助方法,并根据研究现状对微波吸收复合材料进行分类,介绍了各体系复合材料的结构成分设计特点,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0钟以铁钴镍为基的非昌态软磁材料,对非晶态合金的成分,熔点,晶化温度,居里温度及一些磁性能作了分析比较、将将材料制成元件装到电子镇流器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铁磁元素铁钴镍的含量比例,是影响非晶态磁性的主要因素;类金属元素对软磁材料的磁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含磷的非晶态合金的熔点,晶化温度及居里温度比含碳的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及X射线电子衍射测量,摘要选用进口和国产滑板材料作为对比材料,并进行高温烧结处理。分析了试样的形貌和结构,并表征了不同碳滑板材料在高温烧结前后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两种表征方法的结果存在一致性;进口碳滑板材料的石墨化度高于国产滑板,且两种滑板材料都有不同的石墨相组成,不同相的石墨化度也不同;经过高温烧结处理,滑板材料的石墨化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竹炭及SiC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毛竹、印度莉竹为原料,在氮气氛中炭化制得竹炭,然后于1450℃下采用熔融Si渗透技术制得SiC陶瓷材料。借助SEM、XRD、X射线能谱仪、TGA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竹炭和SiC陶瓷材料的微观构造、物相构成、材料的微区成分、力学特性及竹材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竹炭及其SiC陶瓷材料都继承了竹材的各向异性和微观构造特征;竹基SiC陶瓷是一种包含单质Si、C和SiC多相成分的复合材料;由两种竹材制备的竹炭及其SiC材料在微观构造、相组成和抗压力学性能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SIMS分析技术在半导体生产中的几个典型应用实例:在材料分析方面的应用---鉴别杂质成分;在工艺分析方面的应用--了解工艺情况;在解剖分析方面的应用-获得器件内部组成成分。以此说明SIMS分析技术在半导体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计算机信息防泄复合薄膜屏蔽材料研究中,引入材料设计的思想,运用传输线的理论模型,借助于计算机,对不同材料进行多层屏蔽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非磁性导体间的多层复合,屏蔽效果随分层数的增加而趋于一极大值,但变化值很小;磁性导体的多层复合,屏蔽效果与分层数存在着最佳的匹配关系,并随频率、膜厚、成分变化而变化;金属与铁氧体的复合,仅当屏蔽衰减较大时(膜较厚),铁氧体对屏蔽才起明显作用,分层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体质谱仪和气体质谱仪分别进行了聚酰亚胺绝缘膜的表面成分及在高温烘烤过程中的放气性能和气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酰亚胺材料中不存在污染阴极的有害成分,并且经高温烘烤后,在300℃时的平衡压强小于1.9×10-3Pa。因此,它完全可以作为真空中的绝缘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李玲珍 《真空》2000,(6):8-11
本文介绍了可熔性聚酰亚胺胶粘剂与其他二种胶粘剂的结构及使用特点,并运用四极质谱计对它们进行真;空放气性能和放气成分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可熔性聚酰亚胺不仅具有优良的耐高温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真空性能,因此,它完全可能作为真空中使用的耐高温胶粘剂材料。  相似文献   

12.
粉末冶金法制备PSZ/Mo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成分的PSZ/Mo复合材料。并对其密度、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用XRD进行了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锆的烧结性能比金属钼好;弹性模量估算选用简单混合法则进行计算时应进行修正;钼和氧化锆在烧结时不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热压PSZ/Mo功能梯度材料的断口扫描分析发现:虽然金属钼和纳米氧化锆具有一定增韧作用,但材料断裂方式仍以脆性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13.
Al2O3—Ti系梯度功能材料残余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Al2O3-Ti系梯度功能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进行了线弹性分析,详细讨论了梯底层数目,梯度层厚度和成分梯度指数对应务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各项最佳参数。非梯度功能材料与优化后的梯度功能材料的残余热应务对比结果显示;梯度功能材料缓和热应力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沥青作为常用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路面铺筑、房屋防水等领域。采用沥青材料铺筑的路面具有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性好、维修方便等优点,是道路路面类型的主要选择方式。然而,沥青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VOCs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深入开展沥青材料VOCs释放特性与抑制措施研究是发展绿色交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表征方法、组分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抑制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对研究成果归纳表明,目前沥青材料VOCs的表征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导致研究成果难以对比分析;VOCs组分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未与沥青材料内部属性建立关联;当前抑制措施中的抑制剂开发缺乏理论指导,抑制剂存在抑制效率低、沥青性能差等缺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沥青材料VOCs释放特性与抑制措施的研究现状,分别对沥青材料VOCs的表征方法、组分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抑制措施进行介绍,分析了沥青材料VOCs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周浩 《中国科技博览》2014,(19):371-371
探究内外压载荷下梯度材料球罐与相关时间行为之间的解析公式,在这一基础上,对蠕变梯度分布与弹性梯度分布对于球罐蠕变应力应变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计算出来的结果显示,弹性参量的梯度变化,只会影响蠕变初始阶段中存在的应力,当蠕变应力处于一个稳定状态之后,蠕变参量的梯度分布状况是球罐应力水平的唯一决定因素;对于蠕变应变分布而言,它与材料的蠕变梯度变化以及弹性梯度变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针对梯度材料球罐应力在蠕变条件下的应力应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梯度材料球罐蠕变应力应变值的降低,以此对梯度材料球罐结构进行优化,保证梯度材料球罐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与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着重从宏观的角度论述材料现代分析方法与新材料技术发展的关系。从材料科学研究的实质出发,其目的在于解释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指出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进行材料科学研究以及材料工程应用及失效分析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是对材料的组元、成分、结构特征以及组织形貌或缺陷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的重要手段,列举了主要材料现代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的进展。阐述了在新材料的研究及产品的应用中,材料检测评价技术所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碳质中间相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碳质中间相是制备高性能炭材料制品的优质前驱体,其产品已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二次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碳质中间相产品的结构复杂、形态各异,造成了生产这些产品涉及的原料和处理过程的多样化。为了分析和预测一定条件下获得的碳质中间相产品的性能,进而确定其具体的用途,需要弄清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通过系统地探讨碳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对以往文献中的解释给予了归纳和分析。分析认为传统解释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对一些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微域构筑”理论在传统解释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该理论中引入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片层微晶单元而使其存在缺陷;“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摒弃了以上两种理论中的不合理成分,能够对碳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进行很好的解释。此外,对“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的一些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在电子元器件筛选或验收过程中,无法区分金属封装管壳是否存在腐蚀、玷污及暴露底层金属问题,介绍了一种通过能谱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表面可疑部位镀层材料成分的分析,能够准确的判别是否存在问题,并对产品是否能够接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郭爱云  薛亦渝  胡小峰 《真空》2006,43(1):39-42
试验以Ti2O3、Ti3O5和TiO2作为初始膜料,在ZZS7OO—6/G型真空镀膜机上采用O^2-离子束辅助蒸发制备氧化钛薄膜。用XRD检测方法确定各种膜料和薄膜的相成分,并全面的分析了各种膜料的蒸发特性和薄膜;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透射率,并分析薄膜的光学性能。试验表明,在采用Ti2O3、Ti3O5和TiO2作为蒸发制备氧化钛薄膜时,在钛的氧化物中存在Ti3O5固态同一蒸发相;各种膜料在蒸发时,发生分解,熔池中的物质的成分逐渐转变并晟终完全成同一蒸发相成分。  相似文献   

20.
AlSi13CuMgNiFe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强度及耐磨损性能,广泛应用于高速汽车转子材料的生产。但在合成AlSi13CuMgNiFe材料的机边炉内,发生严重沉降进而形成大块聚集异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相关批次产品在机加工时出现刀具严重磨损甚至崩刀报废现象以及产品裂纹等问题。本研究对上述聚集异物取样后,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等系统检测。结果表明:由于AlSi13CuMgNiFe材料成分设计不合理、原料使用不当及工艺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沉降异物、夹渣的形成,并且不合理的使用温度加剧了缺陷的聚集,从而导致崩刀现象与产品裂纹的出现。采取工艺细节管控、综合成分配比、铸造温度优化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