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梅 《硅谷》2014,(21):91-91
本文阐述了在在连铸生产中,钢包钢水在浇铸末期对钢水下渣的监测与控制方式,以及VSD2000连铸钢包下渣自动监测系统在宣钢第二钢轧厂连铸机中的应用,包括VSD2000连铸钢包下渣自动监测系统的检测原理、系统总体结构、控制柜结构及效果收益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莱钢特钢事业部银前区酣机采用的振动法下渣检测的原理及使用效果,钢包下渣检测已成为连铸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对减少中间包渣量、提高钢水纯净度、提高中间包寿命、提高连铸炉数、提高钢水收得率、提高连铸坯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明显效果,使用钢包下渣自动检测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钢包下渣检测技术在济钢三炼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济钢第三炼钢厂1#连铸采用的电磁法下渣检测的原理及使用效果,钢包下渣检测已成为现代连铸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对防止钢包过量下渣、提高钢水纯净度,提高连铸钢水浇铸收得率、改善大包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均有明显的效果,使用钢包下渣检测技术不仅提高了连铸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鞍山钢铁股份公司在新建热轧薄板连铸生产线时,为了满足大型板坯连铸工艺的要求,从德国引进了处于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连铸大包回转台钢水称重装置、中间包台车钢水称重装置。其中大包称重装置用来控制大包内不断降低的钢水液位,并在渣层接近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钢水大包下渣检测技术在提高连铸坯质量方面的意义及渣检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描述了下渣检测系统的构成及测量过程 ,并介绍了大包下渣检测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启兵  刘杰  应怀樵 《振动工程学报》2004,17(Z2):1087-1089
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分析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的钢水连铸下渣自动检测方法.利用小波包分析的高时频分辨率特性来提取特征参数,并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参数的自动聚类,实现正常浇注和下渣信号的自动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进行下渣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7.
结晶器振动控制是连铸工艺的关键性环节,针对其液压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和模型结构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一种连铸结晶器液压振动系统复合控制解决方案:由位移传感器和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 controller)控制器构成抗扰动的内环系统;外环由迭代学习控制器(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ler,ILC)单元构成结晶器液压振动系统,以保证系统的跟踪性能。通过电液系统的设计计算和MATLAB的仿真分析,检验了ILC控制方案的动态跟踪效果。在此基础上,将其投入控制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具有鲁棒性强、动态性能好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生产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连铸结晶器倨护渣的主要功能包括:使结晶器壁与铸坯壳之间保持润滑;控制结晶器与铸坯之间的热交换;保持结晶器顶部处于绝热状态;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吸收钢水中上浮到液面的夹杂物。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功能是保持结晶器壁与坯壳间的润滑和控制传热。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连铸钢坯表面裂纹缺陷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模仿人工视觉对连铸钢坯表面图像信号进行模式识别检测 ,由此实现对热状态下连铸钢坯表面裂纹进行不间断检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连铸钢坯表面裂纹缺陷,采用小波分析方法模仿人工视觉对连铸钢坯表面图像信号进行模式识别检测,由此实现对热状态下连铸钢坯表面裂纹进行不间断检测。  相似文献   

11.
连铸保护渣是连铸过程用于生产各类型钢种的重要、必需的功能材料,具有保温、防止钢液氧化、吸附杂质、润滑、改善传热等功效。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对指导行业制定保护渣相关标准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已进行了相关标准研制,但未形成健全的标准体系,仍有一些关键、重要的标准急需研制。因此,本文基于连铸保护渣生产工艺、冶金应用、微观结构、信息化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原理,围绕连铸保护渣从原料配制、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和结晶器应用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系统地开展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建立连铸保护渣产品类型、产品性能和技术标准体系的三维空间模型,构建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明细表,归纳和梳理了20项行业标准,提出了拟研制的29项连铸保护渣标准,其覆盖了基础、产品、方法、质量、生产加工、信息化领域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并对方法标准中拟研制的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研究,为行业开展连铸保护渣标准研制提供技术支撑和奠定理论基础,对加快连铸保护渣的国际流通、产品认证、质量追溯有重要作用,对推动生产高质量钢种及特殊钢种技术开发有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夹杂物检验、蓝脆断口检验以及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对40MnBH钢表面出现轴向裂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是由连铸坯卷渣造成的。由于连铸拉速过高,导致钢水在结晶器内形成紊流,使得吸附了大量Al2O3和SiO2等脱氧产物的保护渣被卷入钢水中,形成了连铸坯卷渣。  相似文献   

13.
以电力线传输为基础,研制了一种温湿度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温湿度检测单元、系统集成单元和综合控制单元组成;温度和湿度由检测单元的传感器SHT10检测,通过电力线通信传送至系统集成单元;集成单元接收数据后通过RS-232接口发送到综合控制单元,综合控制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以图形或报表多种方式显示输出,实验结果证实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环境多点温湿度的监测与管理,以及对历史数据的再现显示,而且大大节省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振动测试系统设计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喷雾干燥塔喷管故障在线检测系统时,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传感器、S7-200和计算机等实现了喷管振动信号的采集,并利用小波分析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预处理。事实证明,该系统可以完成振动信号的采集,并可以分析强噪声背景下的信号。  相似文献   

15.
称重装置是大型板坯连铸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马钢热轧薄板连铸生产线上的钢水称重装置系统构成、功能和标定。  相似文献   

16.
钢水直接铸成接近最终产品尺寸的钢坯。这一想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探索,终于使该技术在本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用于实际,并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连铸技术。主要设备由钢包、中间包、结晶器、结晶器振动装置、二次冷却和铸坯导向装置、拉坯矫直装置、切割装置、出坯装置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层隔振系统振动控制过程中参考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反馈理论的参考信号重建FXNLMS算法,在多种工况下进行振动主动控制试验。搭建双层隔振主动控制试验平台,采用最小均方算法建立误差通道的FIR滤波器数据通道模型;分析经典FXLMS控制算法,通过获取输出与误差信号对参考信号进行重建,采用归一化方法实时调整步长因子。单频和多频情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重建信号与实际信号具有很高的重合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考信号重建算法比FXLMS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且不同条件下激励频率处振动衰减量可达15~30 dB。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解耦补偿思想,设计了多输入多输出正弦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应用乘法输出不确定性描述了系统模型误差,对控制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仿真,检验了算法的可行性.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基于VXI总线仪器,构建了试验控制系统.编写了测量与控制软件,实现了驱动信号发生、响应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在一悬臂梁上进行了两点正弦振动试验控制,结果表明,算法可以使控制点的响应信号快速、稳定地收敛于参考信号,验证了设计的多输人多输出正弦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间包钢水温度是影响连铸正常生产的重要参数,连铸拉坯速度过快,钢水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漏钢事故。目前唐钢连铸均为操作人员根据中包连续测温情况手动调整拉速,存在操作反应不及时、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开展连铸中包温度与拉速自动控制的研究。首先根据钢种的液相线温度及过热度算出中包温度上限,通过连续测温获取实时钢液温度;然后计算实时温度与最大允许温度的差值,根据不同等级的超限温度值对目标拉速进行降速;最后通过PLC程序给出一种拉速自动控制的方法,同时结合IbaPDA分析工具在唐山不锈钢连铸机进行了模拟及应用。拉速自动控制的实现,避免了手动操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拉速控制的精度及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模态振动信号的在线监测和跟踪,提出基于随机子空间(SSI)和粒子滤波(PF)算法的仿真振动信号在线监测和跟踪方法。通过SSI算法提取得到振动系统的模态主频和阻尼比,根据振动系统模型模态主频和阻尼比的计算公式,得到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输出矩阵。将计算所得状态矩阵和输出矩阵代入状态方程,利用PF算法进行信号的在线监测和跟踪,实现信号的降噪处理和预测分析。对于大型机械、桥梁等建筑物,对其进行在线监测保障其正常营运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中利用SSI算法提取系统的模态参数,进一步构建振动系统的状态矩阵和输出矩阵,并利用PF算法进行信号滤波抑噪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结构状态实施在线监测及预警控制,实际大桥斜拉索振动信号测试也表明本文算法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信号跟踪与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