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针对传统漏洞修复策略存在难以确定同一危害等级漏洞修复优先次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漏洞类型聚类的层次化漏洞修复(vulnerability remediation based on vulnerability type clustering,VR-VTC)模型。首先,运用PSO-K-means(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K-means)算法对漏洞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再根据每种漏洞类型高危、中危、低危各个危害等级的百分比,计算每种漏洞类型的威胁因子;然后,将目标主机漏洞划分为主机、漏洞类型威胁等级、漏洞类型和漏洞4个层次,再采用"自下而上、先局部后整体"的漏洞修复策略,提出一种基于漏洞类型的层次化漏洞修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VR-VTC模型可为用户提供细粒度的漏洞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开源软件漏洞,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聚类算法的软件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代码图模型构造开源软件代码属性图,遍历得到关键代码节点并提取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序列,将其嵌入向量空间,以关键代码为中心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计算每个函数的异常值,生成检测报告并匹配漏洞库,从而检测出源代码中的漏洞。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定位开源软件中漏洞所在的关键代码段并检测出相应漏洞。  相似文献   

3.
针对克隆代码与非克隆代码产生"漏洞"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漏洞"对不同类型克隆和非克隆代码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提取软件系统中具有漏洞的代码,并使用克隆检测工具检测出软件的克隆代码;其次分别提取能够产生"漏洞"的克隆和非克隆代码,并分别计算不同克隆类型和非克隆的BOC漏洞密度和LOC漏洞密度;最后对type-1、pure type-2、pure-type3的克隆和非克隆漏洞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代码中产生的"漏洞"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使用曼—惠特尼检验(WMM)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type-1类型的克隆更容易产生"漏洞",pure type-3类型的克隆引入漏洞的几率相对较小。研究还得出在克隆和非克隆代码中分别存在出现频率较高的"漏洞"集合,增加了对克隆特性的理解,帮助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减少代码克隆对软件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传统网络协议挖掘的缺陷,着重分析了传统网络协议的分析手段、漏洞类型、产生原因和挖掘方法。文章针对传统网络协议挖掘中协议的分析过程不能自动化、构造Fuzz的数据不符合网络协议格式规范和交互的流程导致无法深入快速地进行漏洞挖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化协议分析算法、流量聚类分类算法、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Fuzz技术相互整合的自动化协议分析漏洞挖掘工具设计方案。文章设计了一套自动化协议分析的漏洞挖掘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以及各个模块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一个自动化协议分析漏洞挖掘系统的原型。文章的最大创新是通过自动化协议分析、流量聚类分类算法和DPI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自动化协议分析、自动形成测试路径的网络协议漏洞挖掘技术。  相似文献   

5.
徐同同  刘逵  夏鑫 《软件学报》2024,35(1):136-158
软件漏洞是计算机软件系统安全方面的缺陷, 给现代软件及其应用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巨大威胁. 人工治理漏洞费时且易错, 为了更好应对漏洞治理挑战, 研究者提出多种自动化漏洞治理方案, 其中漏洞自动修复方法近来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 漏洞自动修复技术旨在辅助开发人员修复漏洞, 涵盖漏洞根因定位、补丁生成、补丁验证等功能. 现有工作缺乏对漏洞修复技术系统性的分类与讨论, 为了促进漏洞修复技术发展, 加深研究人员对漏洞修复问题的认知理解, 对现有漏洞修复方法技术的理论、实践、适用场景和优缺点进行全面洞察, 并撰写了漏洞自动修复技术的研究综述. 主要内容包括: (1)按照修复漏洞类型不同整理归纳特定类型漏洞的修复方法以及通用类型漏洞的修复方法; (2)按照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将不同修复方法进行分类与总结; (3)归纳漏洞修复主要挑战; (4)展望漏洞修复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聚类分析技术是数据挖据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对聚类的典型要求和聚类方法的分类,研究分析了聚类的主要算法.并从多个方面对这些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聚类分析技术是数据挖据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对聚类的典型要求和聚类方法的分类,研究分析了聚类的主要算法,并从多个方面对这些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核心技术。本文对大型数据库中的聚类方法作了分析,并对聚类分析进行了分类,列举了每类中的典型的聚类算法,以便于人们更容易、更快捷地找到适用于特定问题的聚类方法;最后提及到了将聚类方法应用于大型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基本准则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德山 《计算机科学》2011,38(11):148-152
针对现有搜索结果分类算法在聚类标签筛选、聚类质量评估及控制重叠聚类方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向量空间模型与后缀树模型的检索结果聚类算法,从而完善了LINGO算法的聚类及聚类标签打分函数,增加了基本类合并过程,改善了对中文的处理效果。最后对算法的分类效果及产生标签的质量进了实验分析,基于carrot2框架,建立了Wcb搜索结果聚类推荐平台。验证了CQIG算法分类的准确性和聚类标签的区分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选择合适的聚类数和准确划分类间重叠的数据是聚类分析领域2个被广泛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层次聚类算法(HCGMM),该算法基于重叠度的衡量,而且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算法根据高维空间中混合模型每2个组成成分之间的重叠情况自动运行或停止,从而准确划分类间重叠的数据,并自动确定聚类数.最后,通过标准的数据的测试,以及通过把它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真实彩色图像分割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而且对噪声影响不敏感.把它和其他层次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证明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Software vulnerabilities are the major cause of cyber security problems. The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 (NVD) is a public data source that maintains standardized information about reported software vulnerabilitie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97, NVD has published information about more than 43,000 software vulnerabilities affecting more than 17,000 software applications. This information is potentially valuable in understanding trends and patterns in software vulnerabilities so that one can better manage the security of computer systems that are pestered by the ubiquitous software security flaws. In particular, one would like to be able to predict the likelihood that a piece of software contains a yet-to-be-discovered vulnerability, which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security management due to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zero-day attacks. W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applying data-mining techniques on NVD data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edicting the time to next vulnerability for a given software application. We experimented with various features constructed using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NVD and applied variou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examin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data.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ta in NVD generally have poor prediction capability,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few vendors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s. We suggest possible reasons for why the NVD data have not produced a reasonable prediction model for time to next vulnerability with our current approach, and suggest alternative ways in which the data in NVD can b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risk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12.
软件脆弱性是系统安全受到各种威胁的根本原因,对软件脆弱性进行科学、合理、有实用价值的分类是研究软件脆弱性的基础。分析了软件脆弱性的本质,说明了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并重点分析了各种典型的软件脆弱性分类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维的软件脆弱性分类法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软件脆弱性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伊莎  曾庆凯 《计算机应用》2008,28(9):2244-2248
分析了在分类标准、分类规则、框架结构以及分类视角等方面具有特色的软件脆弱性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脆弱性分类的要素,并对经典的分类法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每个分类法的特点和主要问题,讨论了现今脆弱性分类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软件脆弱性分类属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明  曾庆凯 《计算机工程》2010,36(1):184-186
针对软件脆弱性分类中分类属性的选择问题,给出软件脆弱性的基本概念,讨论分类研究的目标及属性选取的基本原则。通过对5种典型分类属性的比较和总结,归纳分类属性的类别,提出一个新的分类思路。根据目前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星型网模型的安全漏洞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进行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中,安全漏洞分类是一个重要和必需的过程。然而,现有的漏洞分类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些弊端。为了使分类更加科学、有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型网模型的安全漏洞分类。该分类利用星型网的特点,将所有漏洞构造成一个7维数据空间,每一维都有具体的粒度划分,可以利用多维数据模型上的数据挖掘对漏洞进行较全面的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相似文献   

16.
利用莆田市2005-2011年闪电资料和2000-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莆田市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闪电密度、雷灾频度、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伤亡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模型,对莆田市各乡镇的雷电灾害易损度进行了综合评估;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综合评估值进行更合理科学的分级,形成莆田市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码漏洞检测模型因其检测效率高和精度准的优势,逐步成为检测软件漏洞的重要方法,并在代码托管平台Github的代码审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深度神经网络已被证明容易受到对抗攻击的干扰,这导致基于深度学习的漏洞检测模型存在遭受攻击,降低检测准确率的风险.因此,构建针对漏洞检测模型的对抗攻击,不仅可以发掘此类模型的安全缺陷,而且有助于评估模型的鲁棒性,进而通过相应的方法提升模型性能.但现有的面向漏洞检测模型的对抗攻击方法,依赖于通用的代码转换工具,并未提出针对性的代码扰动操作和决策算法,因此难以生成有效的对抗样本,且对抗样本的合法性依赖于人工检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漏洞检测模型的强化学习式对抗攻击方法.本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系列语义约束且漏洞保留的代码扰动操作作为扰动集合;其次,将具备漏洞的代码样本作为输入,利用强化学习模型选取具体的扰动操作序列.最后,根据代码样本的语法树节点类型寻找扰动的潜在位置,进行代码转换,从而生成对抗样本.本文基于SARD和NVD构建了两个实验数据集共14,278个代码样本并以此训练了四个具备不同特点的漏洞检测模型作为攻击目标.针对每个目标模型,训练了一个强化学习网络进行对抗攻击.结果显示,本文的攻击方法导致模型的召回率降低了74.34%,攻击成功率达到96.71%,相较基线方法,攻击成功率平均提升了68.76%.实验证明了当前的漏洞检测模型存在被攻击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升模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合理评价物流服务供应链脆弱性是实现网络高效率的重要前提。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节点作用规律,引入聚集系数、最大连通度及连通效率作为网络脆弱性测度指标,基于所构建攻击策略对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进行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指标可较好描述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脆弱性能变化;相较于功能型物流服务供应商与物流客户,物流服务集成商对网络脆弱性影响程度最大。最后提出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脆弱性的有效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融合拓扑和安全及稳定的静态电力网脆弱性评估方法。先从依赖物理规律的不同程序提取出评估电力网脆弱性的三个主导指标:拓扑脆弱性指标、安全脆弱性指标、稳定脆弱性指标。基于邻接矩阵构建了拓扑脆弱性指标的度量方法。结合线路热极限和功角稳定极限,分别给出了安全脆弱性指标和稳定脆弱性指标的度量方法。计及三个主导脆弱性指标影响电力网脆弱性方式的差异,提出了三合一脆弱性指标的融合模型,并给出了脆弱性指标的算法。示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三合一脆弱性指标方法对评估电力网脆弱性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