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车辆自身的高速移动性和资源有限性等特征,使得采用传统通信和计算手段的车联网场景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数据计算需求和体验质量需求。采用5G和边缘计算技术构建的新型车联网架构可以满足以上需求,但由于网络结构的变化,需设计适合新场景下的车辆任务通信和计算策略。针对5G车联网场景下的移动车辆任务动态卸载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应的动态任务分配策略和卸载调度低时延算法。车辆会根据提出的策略和算法将未完成的计算任务卸载到相应的 MEC 服务器或车辆上,并且计算结果将通过边缘服务器之间的联合通信或直接从被选择接受卸载任务的附近空闲车辆上直接返回给车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和算法在优化卸载延迟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并提高了用户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车辆边缘计算(vehicular edge computing, VEC)中边缘服务器资源受限的问题,提出将路边停放车辆组织成停车簇,辅助实际部署的边缘服务器执行移动车辆产生的计算密集型任务。在此基础上设计双重任务卸载方案,即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以及停车簇内部任务分配,保证服务器尽量按时完成卸载的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停放车辆的收益,降低停放车辆执行卸载任务的能耗开销。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任务调度策略的性能显著优于其它几种对比策略。  相似文献   

3.
移动边缘计算(MEC)通过将算力下沉到网络边缘来降低计算时延和设备能耗。针对计算密集型和时延敏感型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多维动态种群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OMABC)来实现计算任务的卸载。建立一个包含云服务器的边缘计算卸载模型,并构建一个以能耗为惩罚项的代价函数;将计算任务的卸载决策转化为人工蜂群算法对代价函数的寻优过程。通过仿真实验,在CEC 2017测试函数上验证了OMABC的有效性,并在边缘计算模型仿真中与本地卸载策略、随机卸载策略、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卸载策略、基于人工蜂群算法(ABC)的卸载策略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OMABC的边缘计算卸载策略能够有效降低MEC系统的时延及代价函数,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联网场景下的边缘计算系统中MEC服务器负载不均衡,紧急任务无法得到优先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计算卸载策略(COSSA)。以最小化VEC系统的任务计算时延和MEC资源服务费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任务的属性为每个需要卸载任务分配优先级,运用麻雀搜索算法根据目标函数找出最优的卸载决策,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实验结果表明,与Random、ALP和OMP策略相比,COSSA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开销、均衡MEC服务器负载。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边缘计算(MEC)中用户任务处理时延与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云-边-端”三层MEC计算卸载结构下的资源分配与卸载决策联合优化策略。首先,考虑系统时延与能耗,将优化问题规划为系统总增益(任务处理时延与能耗相对减少的加权和)最大化问题;其次,为用户任务设置优先级,并根据任务数据量初始化卸载决策方案;然后,采用均衡传输性能的信道分配算法为卸载任务分配信道资源,对于卸载至同一边缘服务器上的任务以最大化资源收益为目标进行资源竞争,实现计算资源最优配置;最后,基于博弈论证明优化问题为关于卸载决策的势函数,即存在纳什均衡,并利用迭代增益值比较法得到了纳什均衡下的卸载决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联合优化策略在满足用户处理时延要求的情况下最大化系统总增益,有效地提高了计算卸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移动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方案的性能,提出一种移动边缘计算中利用BPSO的任务卸载策略.构建三层移动边缘计算(M EC)网络架构,移动设备根据任务情况进行本地计算,或者将其卸载至边缘计算节点与云服务器;根据M EC网络中的计算模型、通信模型设计计算卸载目标,即任务最优分配、节点负载均衡,使计算任务得到及时、有序、高效的分配;利用二进制粒子群(BPSO)算法对优化目标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卸载策略,实现能量消耗最小且时延最短,系统整体负载最为均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量损耗最小且系统整体负载性能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应用程序执行的时延和能耗,针对移动边缘计算环境,提出一种边云协同场景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任务卸载策略。通过建立边云协同架构下的网络模型、通信模型及计算模型,以最小化时延和能耗为系统目标,设计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DQN卸载策略,将每个用户产生的任务独立高效地放置在本地、服务器或者云端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其它基线算法,该方法能更有效减少任务执行的开销,得到更优的卸载策略。  相似文献   

8.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是一种高效的技术,通过将计算密集型任务从移动设备卸载到边缘服务器,使终端用户实现高带宽、低时延的目标.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的计算卸载在减轻用户负载和增强终端计算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了服务缓存,提出一种云-边-端协同的计算卸载框架,在该框架中引入D2D (device-to-device,D2D)通信和机会网络.基于建立的模型,将计算卸载决策问题转化为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并对无线特性和移动用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交互制定了一个迭代机制来共同确定计算卸载方案.对提出的计算卸载算法从理论上证明了多用户计算卸载博弈模型为严格势力场博弈(exact potential game,EPG),卸载决策可获得全网范围内的最优效益.考虑到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卸载任务数据量和任务延迟需求,提出对用户和MEC服务器之间最佳用户关联匹配算法.最后,模拟结果表明,卸载决策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并在能效方面优于其他基准算法.  相似文献   

9.
蜂窝工业物联网数据流量卸载因移动终端设备资源受限,需要的能耗较大。为此,设计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蜂窝工业物联网数据流量卸载方法。按照拓扑结构,划分应用程序,确定计算顺序,将计算卸载任务分配至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计算卸载,输出最优卸载策略和最低能耗值。经实验分析,通过与利用分层卸载方法和基于光纤-无线网络的协同计算卸载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卸载方法对节省能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边缘计算的兴起,如何处理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成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多任务-多边缘服务器的场景,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延迟优化的移动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模型,该模型考虑边缘设备的剩余电量,使用时延、能耗加权因子计算边缘设备的总开销,具有延长设备使用时间、减少任务卸载时延和能耗的优点。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移动边缘计算任务卸载算法,将求解最优卸载决策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种群最优解的问题。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任务卸载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求解任务卸载问题,改进后的任务卸载算法求解更精确,能够避免局部最优解,利于寻找最优任务卸载决策。  相似文献   

11.
移动边缘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分布式和泛在计算模式,其将计算密集型和时延敏感型任务转移到附近的边缘服务器,有效缓解了移动终端资源不足的问题,显著减小了用户与计算处理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开销。然而,如果多个用户同时提出计算密集型任务请求,特别是流程化的工作流任务请求,边缘计算环境往往难以有效地进行响应,并会造成任务拥塞。另外,受任务负载、电力供给、通信能力的实时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边缘服务器本身的性能总是处于波动和变化中,从而为保证任务执行效能和用户感知服务效率带来了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Q网络(DQN)与概率性能感知机制的边缘计算环境多工作流调度方法。首先对边缘云服务器的历史性能数据进行概率分析,然后利用获得的性能概率分布数据驱动DQN模型,不断迭代优化,生成多工作流的卸载策略。在实验验证环节,基于边缘服务器位置数据集、性能测试数据和多个科学工作流模板,在反映不同系统负载水平的多个场景下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工作流执行效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边缘计算场景中,通过将部分待执行任务卸载到边缘服务器执行能够达到降低移动设备的负载、提升移动应用性能和减少设备开销的目的.对于时延敏感任务,只有在截止期限内完成才具有实际意义.但是边缘服务器的资源往往有限,当同时接收来自多个设备的数据传输及处理任务时,可能造成任务长时间的排队等待,导致部分任务因超时而执行失败,因此无法兼顾多个设备的性能目标.鉴于此,在计算卸载的基础上优化边缘服务器端的任务调度顺序.一方面,将时延感知的任务调度建模为一个长期优化问题,并使用基于组合多臂赌博机的在线学习方法动态调整服务器的调度顺序.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任务执行顺序会改变任务卸载性能提升程度,因而影响任务卸载决策的有效性.为了增加卸载策略的鲁棒性,采用了带有扰动回报的深度Q学习方法决定任务执行位置.仿真算例证明了该策略可在平衡多个用户目标的同时减少系统的整体开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慧物联体系的发展,物联网中应用程序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在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中,通过允许移动用户将任务卸载至附近MEC服务器以加快移动应用程序的速度.本文通过考虑不同任务属性、用户的移动性和时间延迟约束模拟移动边缘场景.根据用户移动轨迹,将目标建模为寻找满足时延约束条件且在卸载过程中产生最小能耗MEC服务器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最小能耗卸载算法求解该问题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在约束条件下,提出的算法可以找到在用户移动轨迹中产生最小能耗的MEC服务器,并显著降低任务卸载过程的能耗与时延,提高应用程序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车辆边缘计算环境下任务卸载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密集和延迟敏感型车辆应用的出现对车辆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将任务卸载到传统的云平台会有较大的传输延迟,而移动边缘计算专注于将计算资源转移到网络的边缘,为移动设备提供高性能、低延迟的服务,因此可作为处理计算密集和延迟敏感的任务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鉴于城市地区拥有大量智能网联车辆,将闲置的车辆计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提供巨大的资源和价值,因此在车联网场景下,结合移动边缘计算产生了新的计算模式——车辆边缘计算.近年来,智能网联车辆数量的增长和新兴车辆应用的出现促进了对车辆边缘计算环境下任务卸载的研究,本文对现有车辆边缘计算环境下任务卸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从计算模型、任务模型和通信模型三个方面对系统模型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然后介绍了最小化卸载延迟、最小化能量消耗和应用结果质量三种常见的优化目标,并按照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归类和比较.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实验工具,包括SUMO、Veins和VeinsLTE.最后,本文围绕卸载决策算法复杂度、安全与隐私保护和车辆移动性等方面对车辆边缘计算任务卸载目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车辆边缘计算环境下任务卸载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5.
移动边缘计算场景中任务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任务卸载及资源分配的复杂性和难度.鉴于此,提出一种移动边缘计算不确定性任务持续卸载及资源分配方法.首先,构建一种移动边缘计算不确定性任务持续卸载模型,通过基于持续时间片划分的任务多批次处理技术应对任务的不确定性,并设计多设备计算资源协同机制提升对计算密集型任务的承载能力.其次,提出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自适应策略选择算法,避免计算资源过度分配导致信道拥堵进而产生额外能耗.最后,基于泊松分布实现了对不确定任务场景模型的仿真,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时间片长度减小能够降低系统总能耗.此外,所提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任务卸载及资源分配,相较于对比算法,最大可降低能耗11.8%.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5G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被提出,作为传统的云计算模式的扩展与补充。边缘计算的基本思想是将移动设备上产生的计算任务从卸载到云端转变为卸载到网络边缘端,从而满足实时在线游戏、增强现实等计算密集型应用对低延迟的要求。边缘计算中的计算任务卸载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问题,即计算任务应在本地执行还是卸载到边缘节点或云端。不同的任务卸载方案对任务完成时延和移动设备能耗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归纳了边缘计算的几种系统架构。随后,详细阐述了边缘计算中的计算任务卸载问题。基于对任务卸载方案研究的必要性与挑战的分析,对现有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车载边缘计算(Vehicular Edge Computing,VEC)是一种可实现车联网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用户将计算任务卸载到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服务器上,不仅可以解决车载终端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减少能耗,降低车联网通信服务的时延。然而,高速公路场景下车辆移动性与边缘服务器静态部署的矛盾给计算卸载的可靠性带来了挑战。针对高速公路环境的特点,研究了临近车辆提供计算服务的可能性。通过联合MEC服务器和车辆的计算资源,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协同计算卸载方案,以实现在满足任务时延约束的前提下最小化所有任务时延的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没有车辆协同的方案,所提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时延和计算卸载失败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车联网(IoV)中存在大量的车辆卸载任务计算需求,而本地端边缘服务器运算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移动边缘计算分层协同资源配置机制(HRAM)。所提算法以多层式的架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移动边缘计算(MEC)服务器的运算资源,减少不同MEC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多跳转发时延,并优化卸载任务请求时延。首先构建IoV边缘计算系统模型、通信模型、决策模型和计算模型;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多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卸载任务迁移的目标服务器;最后提出动态权值的任务路由策略,调用整体网络的通信能力以缩短卸载任务的请求时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HRAM算法相较于任务卸载单层式资源分配(RATAOS)算法和任务卸载多层式资源分配(RATOM)算法,分别降低了40.16%和19.01%的卸载任务请求时延;且所提算法在满足卸载任务最大可容忍时延的前提下,能够满足更多卸载任务的计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