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息抽取技术用于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中提取关注度较高的信息。事件抽取技术是信息抽取研究领域中具有挑战的研究方向。事件抽取的目的是从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中抽取描述事件的关键元素,并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事件抽取被看作序列标注任务,首先采用ALBERT预训练模型学习特征,其次引入条件随机场CRF模型提高序列标注性能,最后完成事件类型以及事件要素的识别分类。在ACE2005标准语料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模型相比,ALBERT-CRF模型在触发词识别和分类任务上的召回率和F值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从中文百科中抽取属性关系时所面临的训练语料匮乏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极少人工参与的弱监督自动抽取方法。首先,利用中文百科条目信息模板中的半结构化属性关系回标条目文本自动获取训练语料;然后,根据朴素贝叶斯分类原理优化训练语料;最后,基于条件随机场(CRF)建立属性关系抽取模型。在互动百科中采集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综合评价F值达到了80.9%。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质量较高的训练语料,并取得良好的抽取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从中文百科中抽取属性关系时所面临的训练语料匮乏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极少人工参与的弱监督自动抽取方法。首先,利用中文百科条目信息模板中的半结构化属性关系回标条目文本自动获取训练语料;然后,根据朴素贝叶斯分类原理优化训练语料;最后,基于条件随机场(CRF)建立属性关系抽取模型。在互动百科中采集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综合评价F值达到了80.9%。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质量较高的训练语料,并取得良好的抽取性能。  相似文献   

4.
事件抽取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信息抽取的关键任务之一。事件检测是事件抽取的第一步,事件检测的目标是识别事件中的触发词并为其分类。现有的中文事件检测存在由于分词造成的误差传递,导致触发词提取不准确。将中文事件检测看作序列标注任务,提出一种基于预训练模型与条件随机场相结合的事件检测模型,采用BIO标注方法对数据进行标注,将训练数据通过预训练模型BERT得到基于远距离的动态字向量的触发词特征,通过条件随机场CRF对触发词进行分类。在ACE2005中文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中文事件检测模型与现有模型相比,准确率、召回率与F1值都有提升。  相似文献   

5.
事件抽取旨在从非结构化的文本中抽取出事件的信息,并以结构化的形式予以呈现。监督学习作为基础的事件抽取方法往往受制于训练语料规模小、类别分布不平衡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传统基于特征工程的事件抽取方法往往会产生错误传递的问题,且特征工程较为复杂。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深度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事件抽取方法。该方法将RNN模型对触发词分类的置信度融入在主动学习的查询函数中,以此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语料标注效率,进而提高实验的最终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这一联合学习方法能够辅助事件抽取性能的提升,但也显示,联合模式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实体识别和事件分类任务中文本表征时存在的一词多义问题,提出使用层次多头注意力网络HMAN来学习文本字向量的高层次特征表示,结合经典的BiLSTM-CRF模型,构建一个称为HMAN-BiLSTM-CRF的多任务联合学习模型.模型共享文本特征表示模块,使用CRF对共享表征进行解码获得最优实体标注序列,而全连接层则根据输入的文本特征预测事件类别.在FEIC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HMAN-BiLSTM-CRF在突发事件实体识别和分类两项任务中都优于其他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义的中文事件触发词抽取联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事件触发词抽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针对中文事件触发词抽取中存在的事件论元语义信息难以获取以及部分贫信息事件实例难以抽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语义的中文事件触发词抽取联合学习模型.首先,根据中文句子结构灵活和句法成分多省略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模式匹配的核心论元和辅助论元抽取方法,这两类论元可以较好地表示论元语义,进一步提高中文事件触发词抽取性能;其次,根据同一文档中关联事件实例间存在的高度一致性,构造了一个关联事件语义驱动的中文事件触发词识别和类型分配二维联合模型,用于抽取贫信息事件实例.在ACE 2005中文语料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最好的中文事件抽取系统相比,所提出方法的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事件检测任务的目标是从文本中自动获取结构化的事件信息。目前基于表示学习的神经事件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利用潜在语义信息,但人工标注数据集的语义知识含量有限,制约了神经网络模型的认知广度。相对地,多任务表示学习框架,有助于模型同时学习不同任务场景中的语义知识,从而提升其认知广度。BERT预训练模型得益于大规模语言资源的充沛语义信息,具有高适应性(适应不同任务)的语义编码能力。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的多任务事件检测模型。该方法将BERT已经包含的语义知识作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多任务模型的表示、学习和语义感知能力。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事件检测的综合性能,其在ACE2005语料集上事件分类的F1值达到了76.7%。此外,该文在实验部分对多任务模型的训练过程进行了详解,从可解释性的层面分析了多任务架构对事件检测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分步骤事件抽取方法中,事件元素识别的结果无法指导事件类型识别,而事件类型识别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件抽取系统的整体性能。文中为解决事件类型识别对元素识别的后向依赖问题,将事件抽取看作序列标注,构建一个改进的条件随机域联合标注模型,将事件类型和事件元素在图模型中同时进行标注。同时,通过触发词嵌入试图解决事件抽取中的数据不平衡问题。ACE 2005中文语料上的实验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方法提高了事件类型识别的性能,最终F值达到63。53%。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医学文本挖掘领域, 生物医学的命名实体和关系抽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文生物医学实体关系标注语料十分稀缺, 这给中文生物医学领域的信息抽取任务带来许多挑战。 该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搭建了中文生物医学实体关系抽取系统。首先利用公开的英文生物医学标注语料, 结合翻译技术和人工标注方法构建了中文生物医学实体关系语料。然后在结合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CRF)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Bi-directional LSTM, BiLSTM) 模型上加入了基于生物医学文本训练的中文 ELMo (Embedding from Language Model) 完成中文实体识别。最后使用结合注意力(Attention) 机制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抽取实体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地从中文文本中抽取生物医学实体及实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事件信息抽取是信息抽取任务中的一种,旨在识别并提出一个事件的触发词和元素.由于容易受到数据稀疏的影响,事件要素的抽取是中文事件抽取任务中的一个难点,研究的重点在于特征工程的构建.中文语法相较英文要复杂许多,所以捕获英文文本特征的方法在中文任务中效果并不明显,而目前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仅考虑了上下文信息,不能兼顾词法和句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关系边界识别能力弱和文本语义表征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层CNN-BiGRU-CRF深度学习模型的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将因果关系抽取任务转换为两次序列标注任务分别由两层CNN-BiGRU-CRF模型完成,上层模型用于识别事件因果关系语义角色词,其标注结果作为特征输入下层模型划分因果关系边界。在每层模型中,采用突发事件样本数据对BERT模型进行微调,形成文本表示模型以获取语义特征向量矩阵,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分别提取局部和全局深层特征,并将上述特征在每个时间序列步进行线性加权融合以增强语义表征能力,最终基于残差思想将高区分度特征输入CRF模型解码完成序列标注任务。在中文突发事件语料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BiLSTM-Att-规则特征、GAN-BiGRU-CRF等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效果更好,F值达到91.81%,能有效实现事件因果关系的准确抽取。  相似文献   

13.
事件抽取是项重要的信息抽取任务,旨在抽取文本中的事件信息。目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事件联合抽取方法大多基于硬参数共享,此类方法往往会导致跷跷板现象的出现,即一项任务的性能往往通过损害另一项任务的性能来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软参数共享的事件联合抽取方法,该方法明确地分离了共享参数和任务特定参数,并通过双层门控网络增强模型提取和筛选语义知识的能力,使模型能同时为两个任务学习到合适的特征表示,实现了更高效的信息共享和联合表示学习。在DuEE1.0公共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使用准确率、召回率、F1值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基于硬参数共享的联合抽取模型事件识别任务F1值提高了2.0%,论元角色分类任务F1值提高了0.9%,有效地缓解了跷跷板现象的出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事件抽取(event extraction)是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中的一个重要且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完成从文本中识别出事件触发词(trigger)以及触发词对应的要素(argument)。对于一个句子中有多个事件的多事件抽取任务,提出了一种注意力机制的变种——动态掩蔽注意力机制(dynamic masked attention network,DyMAN),与常规注意力机制相比,动态掩蔽注意力机制能够捕捉更丰富的上下文表示并保留更有价值的信息。在ACE 2005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中,对于多事件抽取任务,与之前最好的模型JRNN相比,DyMAN模型在触发词分类任务上取得了9.8%的提升,在要素分类任务上取得了4.5%的提升,表明基于DyMAN的事件抽取模型在多事件抽取上能够实现领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事件抽取是构建知识图谱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当前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事件抽取研究从非结构化的自然语言文本中自动抽取用户感兴趣的事件信息,对人们认知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信息检索、智能问答、情感分析等应用场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公开国际测评和语料的推动下,事件抽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按照事件抽取任务定义,有预先定义结构化的事件表示框架的框架表示事件抽取和通过事件实例中触发词及事件元素进行聚类的实例表示事件抽取。根据事件抽取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两大类,中文事件抽取方法还要考虑中文语言特性问题。文中全面介绍了中文事件抽取的任务和方法,并总结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武国亮  徐继宁 《计算机应用》2021,41(7):1891-1896
针对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条件随机场(BiLSTM-CRF)的事件抽取模型仅能获取字粒度语义信息,可学习特征维度较低致使模型上限低的问题,以开放领域的中文公共突发事件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反馈增强的中文突发事件抽取方法FB-Latiice-BiLSTM-CRF。首先,将Lattice(点阵)机制融合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作为模型的共享层,获取句子中的词语语义特征;其次,增加命名实体识别辅助任务,以联合学习和挖掘实体语义信息,同时将命名实体识别任务的输出反馈到输入端,提取其中实体对应的分词结果作为Lattice机制的外输入,以减少该机制自组词数量大带来的运算负荷并进一步强化对实体语义特征的提取;最后,通过最大化同方差不确定性的最大高斯似然估计方法计算模型总损失,从而解决多任务联合学习产生的损失不平衡问题。实验结果表明,FB-Latiice-BiLSTM-CRF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81.25%,召回率达到76.50%,F1值达到78.80%,较基准模型分别提升7.63、4.41和5.95个百分点,验证了该方法对基准模型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事件结构性语法特征与事件语义特征各有优势,二者融合利于准确表征事件触发词,进而有利于完成事件触发词抽取任务。现有的基于特征、基于结构及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等的抽取方法仅能捕捉事件的部分特征,不能够准确表征事件触发词。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了事件结构性语法特征和事件语义特征的混合模型,完成事件触发词抽取任务。首先,在初始化向量模型中融入句子的依存句法信息,使初始向量中包含事件结构性语法特征;然后,将初始向量依次传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CNN和BiGRU-E-attention模型中,在捕获多维度事件语义特征的同时,完成事件结构性语法特征与事件语义特征的融合;最后,进行事件触发词的抽取。在CEC中文突发语料库上进行事件触发词位置识别和分类实验,该模型的F值较基准模型的分别提高了0.86%和4.07%;在ACE2005英文语料库上,该模型的F值较基准模型的分别提高了1.4%和1.5%。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在事件触发词抽取任务中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7,171(8-9):586-605
In this paper, we model multi-agent events in terms of a temporally varying sequence of sub-events, and propose a novel approach for learning, detecting and representing events in videos. The proposed approach has three main steps. First, in order to learn the event structure from training videos, we automatically encode the sub-event dependency graph, which is the learnt event model that depicts the conditional dependency between sub-events. Second, we pose the problem of event detection in novel videos as clustering the maximally correlated sub-events using normalized cuts. The principal assumption made in this work is that the events are composed of a highly correlated chain of sub-events that have high weights (association) within the cluster and relatively low weights (dis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lusters. The event detection does not require prior knowledge of the number of agents involved in an event and does not make any assumptions about the length of an event. Third, we recognize the fact that any abstract event model should extend to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human understanding of events. Therefore, we propose an extension of CASE represent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s that allows a plausible means of interface between users and the computer. We show results of learning, dete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events for videos in the meeting, surveillance, and railroad monitoring dom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