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社交网络中用户影响力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Rank的评价算法。基于从社交网络中收集的大规模数据集,结合最近社会学理论研究成果分析PageRank及其改进算法应用于此场景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规律,将用户与社交网络的关系强度定义为用户的人缘值,用来表示用户作为粉丝的信息再传播能力。然后提出了一个通过预测用户信息传播能力大小来分析和度量用户影响力的SRank用户影响力模型。在同样的数据集下相对于PageRank及其改进算法,SRank用户影响力模型获得了更好的影响力预测结果。基于大规模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关键节点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在社交网络中发现关键节点对舆情的分析、控制等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作为社交网络的传播节点,用户不仅与用户本身属性有关,还与微博消息的传播属性有关。对两种属性分别选取三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中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评估各个指标的权重,将用户系数和传播系数分别作为传播网络的节点和边的权值,形成双加权的网络拓扑图,然后建立考虑用户和传播属性的影响力评估算法来计算转发节点的影响力。通过与现有算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文的算法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关键节点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存在的数据稀疏、冷启动以及推荐结果缺乏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社交网络与关键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在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基础上,融合用户社交网络信息得出社交信任矩阵,融合关键用户信息得出关键用户评分矩阵。利用三大评分矩阵,分配不同的权重比例,共同来预测用户对于目标项目评分。针对海量数据问题,采用Spark分布式集群实现该算法的计算并行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缓解数据稀疏问题,提高处理速度和推荐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以图计算形式研究社交网络由来已久,但对于如何提升图计算应用于大规模社交网络的计算速度和扩展性,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谱图论的应用为社交网络在图计算方面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热点,谱图分割为社交网络社区划分带来基于结构的支撑。为了解决谱图论在处理大规模社交网络时存在计算缓慢、内存溢出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谱聚类改进算法结合矩阵方式在并行环境下的处理方法。首先,利用Spark对网络数据进行并行化预处理,将社交网络以图结构表示,再将图转化为Spark分布式稀疏矩阵。然后,将谱聚类改进算法在Spark环境下,实现并行化社交网络社区快速划分,并以分布式方式持久化存储源数据、中间计算数据和计算结果,提高图计算在社交网络中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实验证明并行化图计算方法能有效提高计算速度和扩展性,支持大规模社交网络的挖掘分析,实现并行算法下高并发、高吞吐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进行用户影响力分析,有助于识别网络环境中影响力强的用户以实现其社会和商业价值。传统方法无法高效处理海量社交网络数据,定量准确地分析用户影响力。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ageRank算法的改进的用户影响力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用户连接程度和活跃程度,并以支持大规模并行图计算的Spark GraphX为工具,快速高效地实现了微博用户影响力的定量分析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效率更高,得到的用户影响力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推荐,提高互联网信息利用率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主要目标.文中基于热扩散传播概率模型,结合用户在社交网络中隐含的跟随关系,提出基于热扩散影响力传播的社交网络个性化推荐算法.首先,算法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朋友关系转化为购物网络中用户与用户的跟随关系,构建异构信息网络图,计算用户之间的复合相似度.然后,利用基于热扩散概率模型模拟社会网络中影响力的传播过程,计算社交网络中用户的跟随概率分数并精确排序,筛选与目标用户相似的邻近用户.最后,根据目标邻近用户对各个产品的评分,将评分较高、具有潜在兴趣的产品推荐给目标用户,实现个性化的用户推荐.在公开数据集上与现有的个性化推荐算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多样化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种社交网站的不断涌现,在多社交网络上找到影响传播范围最大的一组用户,对产品推荐或产品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产品推荐或推广的广度和精准性,提出了一种跨社交网络基于话题感知的影响力最大化处理方法M-TLTGreedy。首先,根据跨社交网络中的文本语义信息和用户间的社会关系来评价多社交网络中用户间关系,以此构建一个基于话题的跨社交网络图;然后,在线性阈值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话题感知的跨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模型M-TLT(multiple-topic linear threshold);接着,基于M-TLT模型,利用改进的启发式算法,进行初始用户集的选取;最后,基于大量数据集的实验,证明了该算法无论在影响范围和时间效率上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交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由于对社交网络内容监管相对困难,导致一些负面信息容易快速扩散并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影响力阻断最大化问题旨在寻找需要采用正影响的节点集,使信息传播过程中被负向消息影响的节点数量最小化。针对现有社交网络影响力阻断算法运行时间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社区发现的影响力阻断最大化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社交网络节点的扩展h指数中心性来选择候选种子节点;然后以这些种子节点为起点,利用标签传播算法发现社交网络中的社区;接着通过计算社交网络社区的关系矩阵及当前关系矩阵的模块度对社区进行合并;最后,计算初始种子节点的标签度量等级,选取前k个节点作为具有最大阻断影响力的成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阻断性能好,且时间复杂度低。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社交网络快速划分社区算法存在质量低、不能充分利用节点链接信息的问题,而效果较好的划分算法也存在时间复杂度高、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社交网络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MapReduce的社区发现算法。利用PGP算法内信任者推荐模型迭代计算用户之间的信任强度,通过社区传播的方式聚合节点。在经典数据集上和大规模新浪微博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度量用户间的信任度,得到准确的社区发现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线社交网络中虚假信息传播蔓延成为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一种融合用户传播风险和节点影响力分析的虚假信息传播控制方法 DDC-UPRNI (disinformation diffusion control method integrating user propagation risk and node influence analysis)。综合考虑虚假信息传播特征空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实现用户传播虚假信息行为维度、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特征的嵌入表示,运用改进的无监督聚类K-means++算法实现不同用户传播风险等级的自动划分;设计一种自适应加权策略实现对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进而提出一种基于离散粒子群优化的虚假信息传播关键节点选取方法,用于从具有特定传播风险等级的用户节点集合中选取若干个具有影响力的控制驱动节点,从而实现精准、高效的虚假信息传播控制;基于现实在线社交网络平台上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DDC-UPRNI方法与现有算法相比,在控制效果和时间复杂度等重要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该方法为社会网络空间中的虚假信息管控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博用户影响力分析作为社交网络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现有研究工作分析用户行为时间性的不足和忽略用户与参与话题之间关联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微博话题的用户影响力分析算法——基于话题和传播能力的用户排序(TSRank)算法。首先,基于微博话题分析用户转发行为时间性,进一步构建用户转发和用户博文转发两种话题转发关系网络,预测用户话题信息传播能力;然后,分析用户个人历史微博和背景话题微博文本内容,挖掘用户与背景话题之间的关联性;最后,综合考虑用户话题信息传播能力以及用户与背景话题间关联性计算微博用户影响力。爬取新浪微博真实话题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话题关联度更高用户的话题转发量明显大于关联度很低的用户,引入用户转发行为时间性相比无转发时间性,TSRank算法的捕获率(CR)提高了18.7%,进一步与典型影响力分析算法WBRank、TwitterRank和PageRank相比,TSRank算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分别提高了5.9%、8.7%、13.1%和6.7%、9.1%、14.2%,验证了TSRank算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对社交网络的社会属性、话题传播等理论研究以及好友推荐、舆情监控等应用研究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叶小莺  万梅  唐蓉  谢云  陈桂宏  李强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6):1670-1674,1687
针对社交网络中社交关系的有向性与多样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聚类与蚁群算法的社交网络聚类算法。首先,在网络覆盖率的约束下为社交网络建立有向、非全连接的二维图模型;然后,采用K-medoids算法搜索用户分组的中心用户,采用人工蚁群算法在2D图中搜索各个用户与中心用户的相似性,将满足相似性阈值的用户分为同一个用户组。设计了低活跃用户的预测机制解决网络的稀疏性问题与冷启动问题。此外,通过网络覆盖率的约束条件权衡聚类准确率与覆盖率两个指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较好的社交网络聚类性能,并且有效地缓解了稀疏性问题与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石进平  李劲  和凤珍 《计算机科学》2018,45(Z6):423-427
以协同过滤为代表的传统推荐算法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率较高的推荐列表,但忽略了推荐系统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多样性。随着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大量冗余和重复的信息充斥其间,信息过载使得快速、有效地发现用户的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困难。针对某个用户推荐最能满足其兴趣爱好的物品,需要具备显著的相关度且能覆盖用户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基于社交关系和用户偏好提出一种面向多样性和相关度的图排序框架。首先,引入社交关系图模型,综合考虑用户及物品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建模它们的相关度;然后,利用线性模型融合多样性和相关性两个重要指标;最后,利用Spark GraphX并行图计算框架实现该算法,并在真实的数据集上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一社交网络平台中推荐相似用户结果单一,对用户兴趣和行为信息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和重启随机游走的跨平台用户推荐方法(URCP-KR)。首先,在分割、匹配出的目标平台图谱和辅助平台图谱的相似子图中,利用改进的多层循环神经网络(RNN)预测出候选用户实体,再综合利用拓扑结构特征相似度和用户画像相似度筛选出相似用户;然后,将辅助平台图谱中的相似用户的关系信息补全到目标平台图谱;最后,计算目标平台图谱中的用户游走到社区内每个用户的概率,从而得到用户之间的兴趣相似度来实现用户推荐。实验结果表明,与协同过滤(CF)算法、基于跨平台的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推荐算法(URCP)和基于多开发者社区的用户推荐算法(UR-MC)相比,URCP-KP在推荐精确率及推荐多样性等方面均有所提高,推荐精确率最高可达95.31%,推荐覆盖率最高可达88.42%。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规模社交网络应用中检索结果过于庞大复杂的问题,将个性化推荐与可视化相结合,用于在大量数据中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在开拓网络缩放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关键信息显示算法,能够区别显示社交网络关系图中用户相对重要的信息和次要信息,增强关联度较高数据的显示效果。将带权值的力导向布局算法应用于用户关系聚类中,通过在二维显示空间中合理安排节点布局,达到减少用户认知负担和个性化推荐的目的。设计并实现个性化推荐的可视化工具HRVis,在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HRVis能够强调显示具有良好社会关系的重要用户以及与用户相似的关联用户,获得较好的可视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汤小月  周康  王凯 《软件学报》2020,31(4):1189-1211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用户交互服务,提及机制(mention mechanism)正在用户在线交互和网络信息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用户提及行为的研究能够揭示用户的隐式偏好与其显式行为之间的联系,为信息传播监控、商业智能、个性化推荐等应用提供新的数据支撑.当前,对用户提及机制的探索多集中在其信息传播属性上,缺少从普通用户角度对其用户交互属性的学习.通过对普通用户提及行为的分析和建模构建一个推荐系统,为给定的社交媒体消息生成目标用户推荐.通过对大型真实社交媒体数据集的分析发现,用户的提及行为受其提及活动的语义和空间上下文因素的联合影响.据此,提出一个联合概率生成模型JUMBM(joint user mention behavior model),模拟用户空间关联提及活动的生成过程.通过对用户语义和空间上下文感知的提及行为进行统一建模,JUMBM能够同时发掘用户的移动模式、地理区域依赖的语义兴趣及其对应目标用户的地理聚集模式.此外,提出一种混合剪枝算法,加快推荐系统对在线top-k查询的响应速度.在大型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推荐有效性和推荐效率方面均优于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7.
Optimal closeness query in social networks requires obtaining the social datasets from each user so that he/she finds out a shortest social distance with any target user. For example, we can make friends in terms of the most similar social relationship of family background, education level and hobbies etc. Unfortunately, social data concerning user’s attributes might reveal personal sensitive information and be exploited maliciously. Considering the above privacy-revealing issu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ivacy-Preserving Optimal Closeness Query (PP-OCQ) scheme, which achieves the secure optimal closeness query in a distributed manner without revealing the users’ sensitive information. We construct an equivalent cost graph where all users’ information are encrypted by his/her public key and the data are authenticated by signature. It employs the ElGamal Cryptosystem to achieve the privacy protection in social networks, and gives an optimal closeness query protocol without leaking the users’ sensitive information on homomorphic user ciphertexts. Then it follows the routing protocol, distributed Bellman-Ford shortest-paths protocol, to query the optimal closeness through the users’ message propagation in multiple iterations. The direction of propagation is controlled by some indicators so that each user performs corresponding operations based on homomorphism property and fails to obtain other user’s information due to the masking of random numbers. Our analysis and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efficient in terms of computation cost and communication overhead.  相似文献   

18.
Recently,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re offering a rich resource of heterogeneous data. The analysis of such data can lead to the discovery of unknown information and relations in these networks. The detection of communities including ‘similar’ nodes is a challenging topic in the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 data, and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e social networking community in the context of underlying graph structure. Online social networks, in addition to having graph structures, include effective user information within networks. Using this information leads to enhance quality of community discovery. In this study, a method of community discovery is provided. Besides communication among nod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discovered communities, content information is used as well. This is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frequent patterns and the actions of users on networks, particularly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where users carry out their preferred activities.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proposed method are twofold: First, based on the interests and activities of users on networks, some small communities of similar users are discovered, and then by using social relations, the discovered communities are extended. The F-measure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wo real-world datasets (Blogcatalog and Flickr), demonstrating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incipals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detection quality.  相似文献   

19.
传统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社交推荐算法通过加强用户和项目特征的学习提升预测精度,但随着用户数据日益稀疏和社交关系趋于复杂,推荐质量提升缓慢。为挖掘用户和项目的潜在关联关系,提出一种结合图神经网络的异构信任推荐算法(GraphTrust)。在显式信任关系的基础上获取用户的潜在好友,根据动态影响力传播模型将图神经网络中的节点和边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类型的边在不同节点间进行影响力传播扩散,捕捉隐藏在高阶网络结构中的影响力扩散特征,并使用户和项目的潜在特征随着影响力传播过程达到平衡状态,最终将用户交互的项目特征作为辅助特征与用户特征聚合进行评分预测。在Yelp和Flickr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潜在特征维数为64时,GraphTrust算法相比于DiffNet++算法的命中率和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分别提升了13.2%、22.2%和20.4%、25.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推荐过程的可解释性和预测精度,并且缓解了数据稀疏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单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如今多社交网络之间呈现信息互通的趋势.多社交网络中存在的桥梁用户(Bridge User,BU)(即同时拥有多个社交网络账户的用户),可将信息从一个社交网络分享至另外一个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单个网络.本文针对多社交网络信息影响最大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桥梁用户在多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桥梁用户的多社交网络聚合算法,并在得到的聚合图上对多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实验对多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进行了求解,并证实了桥梁用户在多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