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提高Windows应用层完整性度量的效率,防止一些恶意代码在应用程序通过完整性校验后仍可以在进程创建时以执行体"重定向"等方法继续运行,破坏系统的完整性,本文利用虚拟化技术、白名单技术和Hook技术提出一种并行的Windows的主动防御信任链传递模型,降低了应用层完整性度量时间开销,且有效地阻止了破坏系统完整性的恶意代码的运行。通过对所提模型的形式化验证,表明新模型满足可信传递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恶意代码分析的完整性,提出基于环境智能匹配的恶意代码完整性分析方法。分析传统恶意代码完整性分析方法,指出使用传统方法分析的不足之处,分析影响恶意代码执行完整性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实用化的恶意代码完整性分析方法。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方式,对恶意代码的环境信息进行抽取,抽取信息并通过决策树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最终配置信息。对大量样本进行完整性分析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开放系统环境的恶意代码防御模型。把系统内部划分为可信域和不可信域,可信域由已标识客体和已授权主体构成,不可信域由未标识客体和未授权主体构成。为把低完整性级别的信息限制在不可信域以防范恶意代码对可信域的渗透和攻击,定义了主体授权规则、客体访问规则和主体通信规则。为使可信域可以安全地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引入了可信完整性部件。可信完整性部件由安全性检查部件和可信度提升部件构成,其中前者对所有要进入可信域的客体进行安全性检查,后者把经检查被认为是安全的客体转移到可信域并提升其完整性级别,从而在不损害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完整性分析一直是恶意代码动态分析的难点。针对恶意代码动态分析方法存在行为获取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环境识别的恶意代码完整性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恶意代码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流信息识别恶意代码敏感分支点,构造能够触发隐藏行为的执行环境,提高了恶意代码行为分析的完整程度。通过对50个恶意代码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缩减分析时间,获得更加全面的行为信息,有效提高分析效率和分析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访问控制的恶意代码防御模型对恶意代码实行的是逻辑隔离,它可能被旁路且防御效果受限于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密码学原理建立了一个恶意代码免疫模型,以克服逻辑隔离的脆弱性;定义了代码植入规则、保护规则和执行规则,实现代码存储和执行的安全;证明了在系统初态安全且代码加、解密密钥安全的条件下,任何时刻恶意代码都不会被执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恶意代码的传播和破坏已经成为当前最严重的信息安伞威胁之一,计算机终端缺乏对町执行代码的控制机制使得恶意代码的破坏变得异常容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任链的系统安全免疫机制,保证计算平台在启动以及运行过程中始终阻止恶意代码(含已知和未知)的执行,使计算平台处于一个可信的状态中,从而保证终端的安全性.作者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实现和优化,证明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引用监控机的概念和虚拟机监控器的功能,提出了一种新的保护内核完整性的方法。该方法在虚拟机监控器中增加了引用监控模块,使之成为引用监控机;让客户操作系统内核以非特权模式运行在引用监控机上,使其对某些资源的修改操作必须经过运行于特权模式的引用监控机的验证,从而阻止恶意代码修改内核。与传统的防御恶意代码的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只能检测出内核完整性已被破坏,不能阻止恶意代码对内核的修改。  相似文献   

8.
完整性保护是计算机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绝大多数安全操作系统都设计实现了完整性保护机制,但仍存在着系统的完整性被破坏以及完整性策略不够灵活的不足。在实施完整性保护的基本原则下,提出了一种灵活的完整性访问控制策略FIC,并给出了在LSM框架下的实现过程。FIC定义了主完整级和辅助完整级,通过访问控制规则、进程再标记规则和新建客体标记规则,实现了系统的完整性保护以及进程执行的灵活完整性保护控制。最后分析了实现效果,并指出了进一步可扩展性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9.
传统恶意代码在网络中通常尽最大能力进行传播,这种不受控制传播使得许多不具有攻击价值的主机被感染,从而影响了网络性能,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恶意代码被截获的概率。针对该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恶意代码传播效果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从限定恶意代码的生存期、调节传播途径、限制传播范围三方面对恶意代码的传播效果进行综合调控。仿真实验详细分析比较了上述三因素对恶意代码的传播速度、感染主机数量、完成整个传播耗时等传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明显提高了恶意代码的传播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环境敏感分析的恶意代码脱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贾春福  鲁凯 《计算机学报》2012,35(4):693-702
加壳技术是软件的常用保护手段,但也常被恶意代码用于躲避杀毒软件的检测.通用脱壳工具根据加壳恶意代码运行时的行为特征或统计特征进行脱壳,需要建立监控环境,因此易受环境敏感技术的干扰.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敏感分析的恶意代码脱壳方法,利用动静结合的分析技术检测并清除恶意代码的环境敏感性.首先,利用中间语言对恶意代码的执行轨迹进行形式化表示;然后,分析执行轨迹中环境敏感数据的来源和传播过程,提取脱壳行为的环境约束;最后,求解环境约束条件,根据求解结果对恶意代码进行二进制代码插装,清除其环境敏感性.基于此方法,作者实现了一个通用的恶意代码脱壳工具:MalUnpack,并对321个最新的恶意代码样本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alUnpack能有效对抗恶意代码的环境敏感技术,其脱壳率达到了89.1%,显著高于现有基于动态监控的通用脱壳工具的35.5%和基于特征的定向脱壳工具的28.0%.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ne kind of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extrac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of malicious code based on semantic; it extracts the key behavior and dependence relations among behaviors by combining with stain spread analysis in command layer and semantic analysis in behavior layer. And then it uses anti-confusion engine identification semantic irrelevance and semantic equivalence behavior to obtain malicious cod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with certain capacity of resisting disturbance, as well as realize characteristic extraction and detection on prototype system. It completes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n this system through analysis and detection on plenty of malicious code samples. The test result indicates that extraction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 above methods has characteristic such as stronger capacity of resisting disturbance etc., detection based on this characteristic has better identification ability for malicious code.  相似文献   

12.
网页恶意代码是木马用来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各种有危害性的木马都可以做成网页恶意代码来传播危害用户,通过分析网页恶意代码的运行机理,对其中网页恶意代码实现跨安全域的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跨域漏洞形成原因,从程序开发人员的角度给出跨域网页恶意代码的防范方法,为上网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3.
The expans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made convenience. On the one hand various malicious code is produced. The number of malicious codes occurrence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ing, and new or variant malicious code circulation very serious, So it is time to require analysis about malicious code. The being so malicious code pattern extract for malicious code properties of anti-virus company. Visualization possible to make one image for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malicious code. and It is possible to extract unseen pattern. Therefore this paper of object is various malicious code analysis besides new or variant malicious code type or form deduction using visualization of strong. Thus this paper proposes unseen malicious code pattern extract.  相似文献   

14.
针对P2P文件共享系统中恶意代码的扩散特征提出了一种识别方法.并制订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减缓、抑制恶意代码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恶意代码家族变种的多样化和混淆等对抗手段的不断加强,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鉴于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恶意代码家族分类模型。首先,使用逆向反汇编工具获取恶意样本的各区段特征,并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各区段转化为RGB彩色图像的各通道;其次,引入通道域和空间域注意力机制来构建基于混合域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从通道和空间两个维度提取恶意样本的图像纹理特征;最后,选取九类恶意代码家族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单一区段特征对恶意代码家族分类的准确率较低,采用融合特征能够有效地区分各类恶意代码家族,同时该模型相比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取得了更好的分类效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8.38%。  相似文献   

16.
Android现有的恶意代码检测机制主要是针对bytecode层代码,这意味着嵌入Native层的恶意代码不能被检测,最新研究表明86%的热门Android应用都包含Native层代码。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ative层的Android恶意代码检测机制,将smali代码和so文件转换为汇编代码,生成控制流图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子图同构方法与恶意软件库进行对比,计算相似度值,并且与给定阈值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待测软件是否包含恶意代码。实验结果表明,跟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检测出Native层恶意代码而且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检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