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学习资源设计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鼓励教师通过设计适合的教学资源和运用有效的认知工具,让学生可以进行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建构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习如何从经验中获取知识,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自行管理学习行动以及自我建构知识,而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协助学生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课堂教学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3.
网络科技时代 新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科技时代新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网络科技时代的新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模式流程图如下所示。 一、新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学习是达成该目标的最佳方式。新教材知识不仅在编排结构上体现了探究学习,而且其知识呈现方式、资源选择都体现了探究教学的特征。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探究学习要求来理解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应用探究教学思想来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程序,将教材资源转化为探究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各类情境中自主探究,主动建构学科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7.
初中信息技术课,鉴于其学科特点,应该成为凸显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阵地.笔者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就信息技术课如何渗透、凸显创新教育谈一些浅见. 转变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课凸显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启发、组织、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的新型综合课程,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9.
浅谈任务驱动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把原来的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结合沈阳农业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介绍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下自主学习模式的特点.实践证明,网络平台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造了开放式的英语学习环境;整合了优秀的教学资源,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克服了学生的心理障碍,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条件.网络教学平台下自主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优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精心组织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1.
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相似文献   

12.
一、网络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在教师有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素养。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构一个宽松、民主、活跃的信息技术课堂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建构以“任务驱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文章结合计算思维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型,探讨如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与计算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人类是一个整体,虽然各自有不同的脸、不同的肤色和信仰,但是我们却共享一个家园,有着同样的命运,并期盼我们的星球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世界能有一个安全的未来和希望,今日的青少年应该一起努力学习、共同成长.互联网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快速走到一起来的捷径,这使我们与全球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远程协作式学习成为可能.在协作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满足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该帮助学生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协作式学习的环境中,学生会将一些自己收集的新知识带到课堂上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信息,指导学生去建构他们的知识、个人的经验、语言、学习策略和文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注重学习过程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创新.研究性学习倡导提升英语教育中的人文性、综合性、信息度;把英语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体验等紧密结合起来.多媒体和网络的辅助更使这种学习方式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落实在操作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创新点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创编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去探究、感知新知识.教师通过"寻找宝藏"和"设计校园"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更应当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在实践中动手体验发现的乐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点评:数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本课通过创设"寻找宝藏"和"设计校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辨别平面上两物体之间的位置与方向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