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供应商关系管理关系质量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供应商关系管理中的关系质量研究缺乏实时决策支持,根据关系质量定义维度特点,结合已有的信任研究成果,构建了关系质量维度中的动态的信任模型。模型的特点是:根据满意和信任的关系,以满意度代替直接评分或者成功交易的概率,并充分考虑交易的重要性,提高了信任度量的精度,实现了信任模型度量得动态性。同时,设置适当的触发策略提高了模型的抗欺诈程度。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模型良好的可行性,为供应商关系管理中关系质量实时度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信任管理模型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从信任管理问题的研究出发,给出了信任管理的定义和模型;随后详细分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信任管理模型;最后提出了当前PKI域中信任管理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数据库数据质量评价问题,给出了一个属性粒度的质量评价模型,定义了正确性评价指标。在分析量化前后属性错误率的基础上,给出了两种错误率之间的关系。还研究了关系代数选择运算在键属性条件下的质量传播关系,得出了选择运算前后正确性不变的结论,并分别用属性量化前后错误率进行了表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ERP供应商管理模块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供应商基础信息不全面,不能对供应商做出系统全面的评价,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缺,乏供应商的控制、优化。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建立ERP系统的背景;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供应部ERP供应商管理模块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出现以后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将供应链上的整体存货水平降到置低限度。结合水产品及其库存管理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水产品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水产品的VMI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 努力使得用户满意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之一。分析用户对产品以及服务的满意情况对产品的改进具有直接推动作用,但是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基于用户主观打分的满意分析方法和理论在时效性及灵活性上存在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行为的Web用户满意模型, 以Web访问日志为数据来源,通过分析用户的访问行为来研究用户的客观满意。此模型针对分析对象实时获取、分析用户的访问信息和客观满意情况,保证了较好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电子政务用户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电子政务用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论述,接着对电子政务的用户群体进行研究,并从宏观与微观、电子政务系统以及政府等角度对电子政务的用户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电子政务的用户群体关系模型.最后,讨论了该模型在电子政务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本质是一个决策问题。针对供应商的选择问题,首先基于最优化模型提出一种乘性一致模糊偏好关系的构建方法,并引入新的一致性指数用以衡量模糊偏好关系的一致性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乘性一致性调整算法的供应商权重确定方法,该方法不仅保证调整后的模糊偏好关系满足满意一致性条件,而且使得决策者获得合理可靠的供应商权重向量。最后将提出的选择方法运用于经销商选择综合条件最优的供应商问题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复杂的供应链系统中,由于供应商之间信息保密,那么供应商之间将会出现不完全信息竞争博弈。基于一级密封拍卖方式与供应链中供应商的投标报价的相似性,利用一级密封拍卖模型对供应商的竞争报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供应商报价博弈模型,得到供应商的最优报价策略,定量地解决了报价中的信息不完全的问题,为供应商的报价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网的安全水平主要取决于其使用产品的质量是否过关。如果产品的质量较好,则能建造出优质的电网,电网的安全水平便会随之提高。因此,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从而提高电网的安全水平。我们可建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及时抽检出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从而消除电网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虚拟协作能力与协作伙伴管理技术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CSM的基本概念出发,在虚拟企业环境下,对CSM技术的内涵及功能需求进行了扩展,提出了虚拟协作能力与协作伙伴管理(VSCM)的概念,探讨了其实现的关键技术,以及它在虚拟企业和其它具有一定敏捷性的企业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Previous information systems satisfaction research predominantly focused on generic technological attributes, failing to account for the specificity of the artefact. Furthermore, viewing satisfaction as a static evaluation state, the prevalent cross-sectional approach could not account for the dynamic nature of satisfaction. In this study, we address these gaps by following a functional approach and taking a temporal view in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model explaining the effects of various types of electronic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CRM) functions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the context of online shopping. A framework based on the transaction cycle is used to classify eCRM functions into pre-, at-, and post-purchase eCRM. Two distinct temporal phases, i.e. attraction and retention, a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of a longitudinal survey involving 670 customers of hardware retailers demonstrat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in investigating eCRM success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temporal conceptualisation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deficiency research of service quality by integrating the importance–satisfaction model (I‐S model) and the performance control matrix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odel for improving specific quality attributes. The study applies this integrated measuring instrument in a Taiwanese high‐tech industry by us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production‐line employees to assess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in their capacity as internal customers of the company. The study thus identifies and prioritizes quality attributes that require improvement. The findings are significant for service providers because they take into account: (i)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quality attributes; (ii) the relative satisfaction level of these attributes; and (iii)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improvement.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S model and the performance control matrix, taken together, provide an excellent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prioritie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5.
对模糊聚类分析法的改进及其在SRM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模糊聚类分析法在信息系统的决策分析中无法有效解决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干扰,以及不同特征属性对聚类目标存在重要性差异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层次分析法、Mahalanobis距离法及专家群决策法的改进模糊聚类分析法。在特征属性的重要性处理环节,层次分析法用于判断不同特征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引入Mahalanobis距离法进行相似矩阵的构建,能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干扰问题;专家群决策法用于确定最佳阈值λ,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主观因素对评价结论的不利影响。在SRM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糊聚类分析法在客观性和准确性上更能满足信息系统决策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offers a model for predicting users’ perceived benefits and user satisfaction i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Four constructs are theorized to influence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system quality, knowledge quality, user IS competence, and organizational attitude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model was empirically tested among 100 respondents working in the knowledge-intensive software industr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hold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to be considered when evaluating technical and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user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蔡丽丽  郑建国  刘力辉 《微机发展》2006,16(11):168-171
采购作为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初始环节,直接影响着生产经营过程、企业业绩,并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和开发适应制造业的现代化采购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阐述采购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供应链和ERP中的采购管理,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同传统采购的不同,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给出了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ERP采购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下,针对功能型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问题,提出了使用双层规划模型分析方法。上层规划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外包业务成本最低为目标,下层规划以客户服务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其中,在下层规划中提出客户服务满意度指数模型,并借助熵权法对模型中的各外显指标进行赋权,进而得出客户服务满意度指数。最后,结合模型特点设计了云自适应遗传算法,并借助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