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种基于流行度分类特征的托攻击检测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容易受到托攻击的危害, 如何检测托攻击成为推荐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针对现有托攻击检测手段使用基于评分的分类特征易受混淆技术干扰的局限, 本文从用户选择评分项目方式入手, 分析由此造成的用户概貌中已评分项目的流行度分布情况的不同, 提出用于区分正常用户与虚假用户基于流行度的分类特征, 进而得到基于流行度的托攻击检测算法. 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托攻击检测中具有更强的检测性能与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检测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的用户概貌注入攻击,从攻击的目的性考虑,通过对攻击概貌中目标项目与填充项目之间的特征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项目评分背离度的计算方法;利用项目评分背离度来确定受攻击的目标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目标项目识别的用户概貌注入攻击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攻击检测的精度,确保了系统推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周全强  张付志  刘文远 《软件学报》2014,25(11):2652-2665
针对已有检测方法不能有效地检测未知推荐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模式识别(bionic pattern recognition)的检测方法。首先,依据项目流行度划分项目到不同的窗口,把用户对窗口内项目的评分视为随机事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提取评分分布特征作为检测推荐攻击的通用特征。然后,在特征空间中,利用仿生模式识别技术覆盖真实概貌样本,将覆盖范围外的测试数据判为推荐攻击。在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未知推荐攻击时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4.
推荐系统托攻击检测算法监督学习过度依赖训练集,无监督算法依赖于攻击概貌之间相似性。本文提出一种半监督托攻击检测模型,对标记用户分类计算簇中心,给出中心用户相似度特征属性。对不同攻击选择合适的特征指标,把输入用户划分到不同的簇集中,通过簇集中输入用户全部评分项为最大值的均值与标记用户对该项均值差,确定攻击项。依据特征指标对不同簇集进行两次分类,进而确定攻击对象。实验证明,该检测算法对不同的托攻击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无监督检测算法对正常用户误检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分解的托攻击检测算法。对评分矩阵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技术提取出用户的特征。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提取出的用户特征聚类,得到初始正常用户集和初始托用户集。利用初始正常用户集的特征对初始托用户集进行二次分类,进一步提高托攻击用户检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算法与其他检测算法相比较能够更有效地检测出托攻击。  相似文献   

6.
托攻击是当前推荐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由于推荐系统的开放性,恶意用户可轻易对其注入精心设计的评分从而影响推荐结果,降低用户体验。基于属性优化结构化噪声矩阵补全技术,提出一种鲁棒的抗托攻击个性化推荐(SATPR)算法,将攻击评分视为评分矩阵中的结构化行噪声并采用L2,1范数进行噪声建模,同时引入用户与物品的属性特征以提高托攻击检测精度。实验表明,SATPR算法在托攻击下可取得比传统推荐算法更精确的个性化评分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检测托攻击的本质是对真实用户和虚假用户进行分类,现有的检测算法对于具有选择项的流行攻击、段攻击等攻击方式的检测鲁棒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真实用户和虚假用户的评分分布情况,结合ID3决策树提出基于用户评分离散度的托攻击检测Dispersion-C算法。算法通过用户评分极端评分比、去极端评分方差和用户评分标准差3个特征衡量用户评分离散度,并将其作为ID3决策树算法的分类特征,根据不同特征的信息增益选择特征作为分类属性,训练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Dispersion-C算法对各类托攻击均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的推荐算法面对托攻击时鲁棒性差的情况,提出一种融合层次聚类和粒子群优化的鲁棒推荐算法.首先,根据用户评分矩阵,使用层次聚类将用户聚为两类,并根据平均类内距离进行类别判定,对攻击概貌进行标记;然后,基于矩阵分解技术,引入粒子群优化技术进行特征矩阵初始化,为模型训练提供初始最优解;最后,根据攻击概貌标识结果构造标记函数,降低对模型训练过程的影响,实现对目标用户的鲁棒推荐.在公共数据集上将本文提出的算法和其他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算法在鲁棒性方面有很大的提升,推荐精度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恶意攻击者利用协同推荐系统用户偏好敏感的缺陷向系统中注入虚假数据破坏推荐结果真实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协同推荐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将用户概貌项目评价数偏离度作为服务质量控制属性构建休哈特控制图,利用判异规则检测攻击用户,从而完善协同推荐系统模型。实验证明这种检测方法对各种不同的攻击模型都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和查全率。  相似文献   

10.
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面临着托攻击的安全威胁。研究抵御托攻击的鲁棒性推荐算法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传统的鲁棒性推荐算法在算法稳定性与推荐准确度之间难以权衡。针对该问题,首先定义一种用户可信度指标,其次改进传统的相似度计算方法,通过结合用户可信度与改进的相似度,滤除攻击概貌,为目标用户作出推荐。实验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具备更强的稳定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推荐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Recommender systems are emerging techniques guiding individuals with provided referrals by considering their past rating behaviors. By collecting multi-criteria preferences concentrating on distinguishing perspectives of the items, a new extension of traditional recommenders, multi-criteria recommender systems reveal how much a user likes an item and why user likes it; thus, they can improve predictive accuracy. However, these systems might be more vulnerable to malicious attacks than traditional ones, as they expos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user opinions on items. Attackers might try to inject fake profiles into these systems to skew the recommendation results in favor of some particular items or to bring the system into discredit. Although several methods exist to defend systems against such attacks for traditional recommenders, achieving robust systems by capturing shill profiles remains elusive for multi-criteria rating-based ones.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first consider a prominent and novel attack type, that is, the power-item attack model, and introduce its four distinct variants adapted for multi-criteria data collections. Then, we propose a classification method detecting shill profiles based on various generic and model-based user attributes, most of which are new features usually related to item popularity and distribution of rating values. The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three benchmark datasets conclud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successfully detects attack profiles from genuine users even with a small selected size and attack size. The empirical outcomes also demonstrate that item popularity and user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ir rating profiles are highly beneficial features in capturing shilling attack profiles.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数据非随机缺失机制的推荐系统托攻击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聪  骆志刚 《自动化学报》2013,39(10):1681-1690
协同过滤推荐系统极易受到托攻击的侵害. 开发托攻击探测技术已成为保障推荐系统可靠性与鲁棒性的关键. 本文以数据非随机缺失机制为依托,对导致评分缺失的潜在因素进行解析, 并在概率产生模型框架内将这些潜在因素与Dirichlet过程相融合, 提出了用于托攻击探测的缺失评分潜在因素分析(Latent factor analysis for missing ratings, LFAMR)模型. 实验表明,与现有探测技术相比, LFAMR具备更强的普适性和无监督性, 即使缺乏系统相关先验知识,仍可有效探测各种常见托攻击.  相似文献   

14.
一种融合项目特征和移动用户信任关系的推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勋  孟祥武  张玉洁  史艳翠 《软件学报》2014,25(8):1817-1830
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普遍存在评分数据稀疏问题.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的余弦、Pearson 等方法都是基于共同评分项目来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而在稀疏的评分数据中,用户间共同评分的项目所占比重较小,不能准确地找到偏好相似的用户,从而影响协同过滤推荐的准确度.为了改变基于共同评分项目的用户相似度计算,使用推土机距离(earth mover's distance,简称EMD)实现跨项目的移动用户相似度计算,提出了一种融合项目特征和移动用户信任关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余弦、Pearson 方法相比,融合项目特征的用户相似度计算方法能够缓解评分数据稀疏对协同过滤算法的影响.所提出的推荐算法能够提高移动推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黄光球  刘嘉飞 《计算机工程》2012,38(5):25-29,34
提出一种基于记忆原理的推荐系统托攻击检测模型。利用短时记忆元和长时记忆元所描述的记忆增强和衰减规律,以及这2种记忆元与综合记忆元的联系,对托攻击进行检测。该模型的特征记忆库可及时更新,由此节省系统开销。实验结果证明,基于该模型的推荐系统具有较高的托攻击检测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