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热潮,重大并购案此起彼伏,而近一两年,以零售企业为代表的我国企业并购势头也是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
软件外包企业在加速兼并扩张的同时,应该学会把并购成长转变成企业的一种长期发展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亚太新闻     
日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新加坡人买下美国环球电讯,东盟与印度和日本加深经济合作,亚洲企业并购成为全球经济亮点,加拿大宏利金融百亿美元并购美国恒康。  相似文献   

4.
为了技术而进行的海外收购隐藏着巨大风险。10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不断增加,但是海外并购的步伐却并不顺利。来自麦肯锡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里,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中国67%的海外收购不成功。海外并购,成为大多数民企冲动下的误判。当攻城略地的亢奋回归苦心经营的冷静,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中,企业并购的意义非同寻常。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后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克服了通过自身积累渐进式发展的局限性,为企业跨行业经营和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当新一轮并购浪潮席卷全球时,我国企业的并购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通过对许多企业并购的分析却看出,企业并购成少败多。究其原因是,并购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特别是人力资源整合。由此可见研究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6.
吴勇毅 《信息与电脑》2011,(10):47-49,55
近两三年来,国内掀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热潮,重大并购案此起彼伏,而今年,以零售企业为代表的我国企业并购扩张势头也是如火如荼。可以想象,在全球化浪潮中,扩张式的并购、重组已经成为CEO策动企业变革与发展最常用的模式。然而对于任何一项并购案,完成资本层面的并购只是"长征第一步",如何对并购企业的业务与管理进行重组整合才是  相似文献   

7.
政府快讯     
杨洪林 《程序员》2009,(5):12-12
近年来,企业间的并购在全球范围内的IT外包服务产业中屡见不鲜,而不少国际公司通过并购,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不断壮大的成功案例,也引来一些中国企业的纷纷效仿。但是,骤然袭来的金融危机也令其中的不少跨国公司遭受重击。如何走通并购发展之路,在目前的环境下远离与并购和扩张如影随形的风险,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前,日经(Nikkei)最新选出的"2008年百大杰出企业名单"出炉,作为全球互联网内容安全领导者趋势科技名列第八。不仅与Toyota丰田汽车并列,甚至领先电信大厂NTT DoCoMo、本田(Honda)、新力(Sony)等知名日本企业。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全球型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在今年的杰出企业排名中"稳定性"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于两个已经形成各自不同文化的企业来说,并购首先带来的是企业文化的冲突,它体现为员工日常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的差异,有时这种差异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其次是岗位竞争的冲突。两家公司会有很多重复的岗位,“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往往是裁员或转岗,最终也会导致员工间的冲突。面对这样的冲突,企业的决策者不应该简单地从个人好恶的角度来平衡,而应该从帮助员工成长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从正面讲,一个员工不离开一个企业有两种原因:或者是能挣到高薪;或者是可以学到新知识,说俗了就是“长能耐”。当并购发生时,员工通常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既不…  相似文献   

10.
企业之间的纵向并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效率原因同,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限制竞争的市场封锁效应。企业之间纵向并购的市场封锁效应很大程度上受到序列市场结构的影响。本文分析四种序列市场结构下纵向并购的经济效应,结论显示:在序列寡头市场结构下,纵向并购可能会带来下游零售市场的价格上升,应该受到反垄断机关的重点关注;在其他序列市场结构下,纵向并购本身不会伤害市场竞争,反垄断机关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滥用行为。据此,提出了基于序列市场结构的纵向并购的四步反垄断执法检验规则,并认为应该采取以行为救济为主的反垄断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很难考证"并购"这种实现企业有效扩张的途径,从诞生到现在究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多么巨大的冲击。聚焦本世纪初的那场并购狂潮,人们甚至还来不及准确描述并购的内涵,便惊讶地发现这个神奇的孵化器仿佛一夜之间造就了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超...  相似文献   

12.
自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热潮。重大并购案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愈演愈烈。而近几年我国的海外并购势头发展更是迅猛,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2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总投资的50%。与前几次并购浪潮相比,近年我国并购浪潮呈现许多不同的特点,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软件企业参与其中,内外市场并购交替进行,并将并购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转型的构建紧密结合。学会并购,重视、加强并购中营销的关键作用,将成为中小软件企业跳跃式发展的新捷径。  相似文献   

13.
吴勇毅 《软件世界》2009,(10):78-80
并购已成为当今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有哪些优势,给能企业带来什么?在并购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软件,一度以“印度模式”作为自己终极目标。回头看看几十年来中国传统加工制造行业走过的道路,“印度模式”只能使中国软件产业沦为价值链的最低层,对中国软件走出国门没有任何意义。在中国硬件厂商开始在国际市场与老牌巨头们平起平坐的时候,国内软件企业不应该把自己的企业发展目标局限在中国这个区域市场,而应该对全球各个区域市场予以关注。11月5日,瑞星杀毒软件在日本市场登陆是我国反病毒软件第一次走出国门。瑞星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他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首先,在成熟度极高的欧美和日本市场,我国的企业很少获得成功,数来数去也就海尔还有些竞争力。面对被趋势科技和赛门铁克占了80%的日本反病毒市场,瑞星如何运作?这是一个大难题。做了多年国内市场,瑞星是成功的,但是面对文化背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8日,西部数据宣布以43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三大硬盘制造商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时隔仅1个半月,4月20日,第二大硬盘制造商希捷也以13.75亿美元将三星硬盘业务纳入囊中。两起并购让本来就不多的硬盘制造商缩减至仅存3家——西部数据、希捷和东芝。而前两者占据了市场近90%的份额。基于并购后各家业务的偏重,西部数据事实上已成为消费级硬盘的寡头。并购完成后,传统硬盘产业长期的低利润或将不再,而新型存储产业则会从今年开始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软件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周刊》日前刊文表示,目前发生在全球软件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软件市场无限增长的时代即将结束。在未来几年内,全球的软件行市场将刮起一阵前所未有的“并购”狂潮。在美国600家上市软件企业中,至少有300家将从此销声匿迹。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全球计算市场已经由硬件为主转变为以软件为核心。为此,无数的软件企业应用而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几乎在一夜之间暴富。但据最新种种迹象表明,软件市场无限增长的时代似乎将从此划上句号。7月8日,应用软件开发商Siebel和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商BMC几乎同时宣布,他们将无法实现其第二季度预期收入目标。而基础软件开发商Veritas公司在公布了一份不尽如人意的第二季度收入报告后,公司股价一路狂跌30%。业内分析家对此表示道,基于这种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在未来几年内全球软件市场将刮起一阵前所未有的“并购”狂潮。据多家投资银行预测,目前在美国上市的600家软件开发商最终将有半数企业销声匿迹。Jefferies投资银行分析师PaulCrisci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全球软件市场的重组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全球IT开销增长缓慢,软件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发展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些大企业为了增加...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发生在2003年全球管理软件巨头甲骨文公司准备继续收购仁科公司的行为视作"恶意收购"的话,那么在中国也正发生着类似的事件.只不过,中国管理软件业的并购还不那么血腥…  相似文献   

18.
进 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企业并购 高潮的掀起,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行业并购来势凶猛,与以往相比,计算机行业和通信企业并购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并购增长速度非常快。进入90年代,企业兼并在全球兴起,通信行业兼并更是迅猛,1997年全球通信业兼并额高达963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美国通信业兼并额就达到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以上。1997年,计算机行业并购势头不减,网络公司、ISP大行收购之风,1998年必将愈演愈烈。 2、强强联合。从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行业并购案来看,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已…  相似文献   

19.
张述冠 《互联网周刊》2001,(11):118-120
并购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整合,甚至可以说,并购的一半是整合。现在有一些井购经验的企业都在为整合而头疼。在他们看来,并购只是第一步,而并购之后的整合才更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周刊》2008,(3):46-46
《互联网周刊》:最近几年间,全球软件业的并购不断,2007年同样也不例外,前些天甲骨文还刚刚并购了BEA。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软件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会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