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XEN网络I/O完全虚拟化机制的可扩展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付赛平  任国林 《计算机工程》2008,34(23):102-104
研究多虚拟机和多处理器结构对XEN虚拟机中网络I/O完全虚拟化机制可扩展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虚拟机数量不断增加或处理器数量超过限度时,网络性能会下降。该文分析了影响可扩展性的关键因素,即虚拟机调度机制和事件通道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度集成的处理器和存储器芯片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处理器系统已成为设计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本文研究多处理器系统带宽、时延、成本和物理的可扩展性,分析多处理器系统扩展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可扩展的多处理器系统设计方案,并指出其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并行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未来超大型并行计算,要求算法和应用程序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往的可扩展性研究更强调于对算法的分析,而对于实际程序可扩展性低的原因很少进行深入探讨,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用户改进程序。现提出了数值可护展性和并行可扩展性。用来描述并行系统的数值性能和并行性能的扩展行为。并深入地讨论了数值可扩展性和并行可扩展性可能低的原因,提出了一套可扩展性评价准则。使用这套评价准则和近优可扩展性方法,对一个大规模应用程序--二维等离子体粒子云网格法并行程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套可扩展性评价准则可以帮助定位引起可扩展性低的原因,同时也表明,对于实际的大规模应用,在已知小规模问题的执行信息下,近优可扩展性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预测更大规模的问题在多少台处理机上运行更合理的途径。这里的“合理”,指的是时间接近最短时间而效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Ad Hoc网络是由移动主机通过无线链路连接而成的自治系统,其特点是多跳的无线链路、无固定基础设施和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如何使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迅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同时又尽可能降低系统开销,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文章针对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问题,首先从路由开销的角度,分析了各种可行的改进措施,然后讨论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层次化的路由协议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JAVA的网络管理的可扩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网络管理系统中不断增加的新需求,充当网络管理者的应用程序应该是一个充分开放的系统,即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文章以基于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XJnm为例,在网络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简称SDN)遵循控制转发分离的设计原则,其控制平面采用集中的控制逻辑,在提供灵活高效的网络控制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可扩展性问题.对SDN控制平面可扩展性相关工作进行综述.首先分析控制平面可扩展性的影响因素并给出改善思路;在此基础上,从数据平面缓存优化、高性能控制器、分布式控制平面和控制资源优化分配4种技术路线出发,论述了主要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最后,给出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SDN(Software-Defined-Network)是一种新兴起的网络,它强调将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大大提升了网络的灵活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可扩展性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了给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对可扩展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可扩展性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现状,从控制器的部署角度综合比较了几种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可扩展性对于其他研究问题的影响,并介绍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际应用,最后结合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一个具有可扩展性的网络管理软件,可以提高网管软件的再开发效率,可以使现在开发的系统适应未来的需要.本文介绍一个基于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中使用的软件可扩展性技术,其中包括数据源访问可扩展、功能接口可扩展和网络设备可扩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量异构的数据不断进入数据仓库和系统用户的大量增加,在数据质量、可用性和查询等方面的因素将严重影响数据仓库的性能,所以数据仓库必须设计成可扩展的体系结构.文中采用可扩展的软件并行和硬件并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仓库的性能扩展,在数据仓库初建时采用SMP结构,当数据仓库增长到一定的时候采用高速缓存相关的非一致性内存访问结构,并且较好地利用I/O并行性,取得较好效果.使得当大量异构数据涌入可扩展数据仓库中时系统性能不会下降,很好地满足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优可扩展性:一种实用的可扩展性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军  李晓梅 《计算机学报》2001,24(2):179-182
良好的可扩展性是并行算法和并行机设计人员追求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以往的可扩展模型都只是孤立地考虑了问题的某个侧面,比如某种性能或最大可利用资源,而没有从整体上进行权衡。这些可扩展模型可以满足计算机研究人员的需要,因为他们关注于更高的效率和利用率。但应用科学家更强调短小的执行时间。文中提出的近优可扩展模型,它同时考虑了并行系统的效率和执行两个因素。在一个典型MPP上的两个算法实例分析表明,该可扩展模型不仅可以描述并行算法的可扩展能力,而且,当按照适当的可扩展曲线扩展时,可以使得执行时间接近量短,而效率不低,这对算法和并行机的最优匹配有指导作用,同时有益于并行算法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Non-Preemptive Real-Time Scheduling of Multimedia Tas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tivated by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media tasks, we consider non-preemptive scheduling of tasks where there exists no (or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tasks before they are released. We present impossibility results and analyze algorithms for non-preemptive scheduling in single processor and multiprocessor systems. To evaluate our algorithm we assume that system obtains a value tha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rocessing time of the task whenever a task is completed by its deadline. Competitive analysis is used, where the goal is to keep the total value obtained by an on-line algorithm bounded by a function of the total value obtained by an off-line algorithm. In particular, one set of our results considers the competitive ratio of scheduling algorithm when the length of the tasks is not greater than Cmax (and not smaller than Cmin ). We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 scheduling algorithm is improved dramatically when the release time of the tasks is O(Cmax) prior to their deadline; achieving a competitive ratio that is close to one.  相似文献   

12.
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是以太网技术和无源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接入网技术,被业界看成是ATM无源光网络(APON)的替代者。文章讨论了以太无源光网络的发展现状、网络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进而阐述了它在接入网络中的应用前景。它可以同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的传输,以一套在综合业务接入中的成功方案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Scheduling a program (i.e. constructing a timetable for the execution of its opera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thods for automatic parallelization. A schedule gives a blueprint for constructing a synchronous program, suitable for an ASIC or VLIW processor. However, constructing a schedule entails solving a large linear program. Even if one accepts the (experimental) fact that the Simplex is almost always polynomial, the scheduling time is of the order of a large power of the program size. Hence, the method does not scale well. The present paper proposes two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First, a large program can be divided into smaller units (processes), which can be scheduled separately. This is structured scheduling. Second, one can use projection methods for solving linear programs incrementally. This is specially efficient if the dependence graph is sparse.  相似文献   

14.
张帆  胡成臣 《软件学报》2017,28(S2):81-89
云数据中心网络的流调度问题是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比较具有实用性的流调度是不假设流信息预先可知,但目前这类流调度方案在流量突发时的表现并不理想.提出了一种针对流量突发情况的流调度方案,通过将每流排队与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相结合,实现了一个基于流隔离的多级调度方案FISH,解决了流量突发情况下不同流的排队竞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性能稳定,可以将小流完成时间降低8.6%以上.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基于多层次的虚拟网络创建技术。该技术对网络资源和资源管理节点进行分层组织管理,实现所需虚拟网的创建,从而可以统一利用网络资源并能更集中地提供QoS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基于多层次的虚拟网络创建技术。该技术对网络资源和资源管理节点进行分层组织管理,实现所需虚拟网的创建,从而可以统一利用网络资源并能更集中地提供QoS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IP网络的飞速发展,T比特级路由器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设备。论文主要研究了T比特路由器的实现架构,以及交换结构和转发处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两种T比特路由器的实现架构,详细讨论了Crossbar和3D-Torus两种T级交换结构,并分别研究了ASIC和网络处理器的转发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丽晓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1):5317-5318,5321
作业调度是要实现作业和资源的最佳匹配,协调对资源的征用矛盾.软件环境和硬件资源对作业运行都有影响,实验证明硬件资源对作业的影响很大,据此提出了基于资源域的分级调度模型,提供全局和局部两种调度方式.节点根据配置划分成不同的资源域,调度时根据作业类型匹配最佳的资源域,该模型有效利用了集群资源,减轻了Server的负担,并能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在全局调度中,还提供了预约机制调度高优先级作业.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McTorrent, a reliable bulk data dissemination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 The protocol is designed to take advantage of multiple radio channels to reduce packet collisions and improve the latency of large object dissemination. We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McTorrent via detailed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based upon an implementation on the TinyOS platform.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arison to Deluge, the de facto network reprogramming protocol for TinyOS, McTorren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packet transmissions and the amount of time required to propagate a large data object through a sensor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