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金课"建设的必要性,探讨其可行性,从分层分向锤炼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内涵、实施分层分向的课程设计、合理采用分层分向的教学方式方法、分层分向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提升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阐述分层分向的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金课"建设方案,为高职"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向,数字赋能背景给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等带来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机械基础与创新设计”课程,阐述“数字+”课程思政的“三师双线五步”建设模式、实施路径以及教学组织全过程。“数字+”课程思政,推进了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构建了数字化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新生态,实现了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在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理想信念、科学素养方面成长明显。  相似文献   

3.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是学生建立工程意识掌握工程方法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五个割裂"问题,设计并实践了一种"四合"教学模式,即基于"内容整合"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基于"文化融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和文化自信,基于"方法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基于"校企联合"实施软件工程教学,应用该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软件工程专业其他工程类核心课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为背景,以ERP岗位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通过阐述ERP课程群的系列课程构建、层次结构划分、教学资源建设、产学合作模式建设等方面的实践过程,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来适应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为目标,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一直存在着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之间的矛盾,项目教学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了项目教学法理论与高职教育理论的发展与融合,而且还促进教学理论的完善和教学实践的深化,是解决该问题的金钥匙。本文在分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物联网专业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探析产教融合教学体系构建、ICT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开放实验室建设等,提出培养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相关方法,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例,构建具有特色的物联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职业岗位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一类重要就业方向。本文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课程组建设的实践,介绍了以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设计、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和职业技能取证融合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RFID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是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职业核心课程。文章针对高职物联网专业培养目标,结合"RFID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深度融合,从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高职课程建设的一些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软件工程师》2017,(12):50-53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和我校办学定位与发展,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与产业融合,把产业前沿技术融入到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实现创新创业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改革实践,介绍了该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实施路径、改革特色及企业优质资源的引入方式,探索了基于产学合作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不断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课证赛融合"就是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不断探索,将职业证书、竞赛项目与课程体系相结合,实施"课证、课赛"双融通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实践能力的过程化培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融合思政元素实践教学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发展困境,结合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及比较分析法,阐述新时代背景下面向程序设计类课程基于校企合作融合思政元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思政和技能实践教学案例设计和资源建设模式,介绍基于头歌的实践教学案例和资源设计,最后说明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接岗位技能的高职微课程开发过程包括基于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解构-微课单元选题-微课教学设计及资源准备-微课录制与后期制作-面向移动终端的资源学习平台建设和发布-应用推广及反馈-资源优化与持续更新七个步骤。在此基础上,笔者以项目化课程《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为依托进行实践应用,以期为我国高职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计算机综合实践类"金课",分析计算机综合实践类课程的特点和现状,探讨线上线下综合实践类"金课"的架构和教学组织方式,以案例形式介绍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软件》2017,(12):66-69
基于泛雅第三方SPOC平台,结合高职程序设计课程特点,探索了泛雅SPOC平台建设模式,实践了泛雅SPOC平台的资源建设途径,从"资源结构体系、制定资源建设标准、统一上传资源、完善各类资源、加强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探讨了SPOC课程资源的建设方法,完成了5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建成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优秀在线课程SPOC平台。  相似文献   

16.
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注意力不集中,集中学习时间短,对实践课程比理论课程更加感兴趣等的特点。 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及高职学生的听课效率,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工作中对高职学生的观察, 综合“微课”资源设计的优势,结合仿真模拟软件进行形象的演示和操作,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提出基于提升实践 能力的“微课”设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杨艳玲  张增强 《计算机时代》2021,(5):107-109,112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课程思政融入的路径,解决在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的痛点问题.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设计、内容、活动及评价四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的具体方法.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绘制"课程思政元素导图",提出"一环二元三步多融合"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教学协调同步、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从"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特点出发,指出高职院校《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基于"工学模式"下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建设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更新、实践考核方式的规范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助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软件工程师》2019,(1):60-62
本文描述了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工程教育理念,以及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相关研究。提出了CDIO理念下的软件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厚基础、侧岗位、重实践"为指导思想,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等。  相似文献   

20.
台湾信息技术产业发达,技职类高校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做法,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结合台湾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经验,阐述大陆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教改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