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构建辅助诊断模型,以提高抑郁症诊断的准确率。在连续的阈值空间(8%~32%)内构建所有被试的功能脑网络并使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抑郁症患者的脑网络进行分析。通过设定阈值,根据统计显著性提取不同数量的节点属性与全局属性组合作为分类特征,并选择四种不同的分类算法进行分类研究,以得到构建一个准确率较高的模型。结果是SVM和神经网络算法在阈值P为0.05下,所建的模型的分类模型的准确率较高,分别达82.78%及81.36%,因此利用该方法所构建的诊断模型可以用于抑郁症的辅助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2.
已有的功能连接研究大多根据脑图谱构建全脑功能连接,但目前可选用的脑图谱种类有限且采用不同脑图谱的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上述问题,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抑郁症辅助诊断问题。首先利用组独立成分分析提取独立成分并构建全脑功能连接网络,然后采用BoostFS(Boosting Feature Selection)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应用多元模式分析方法对20名抑郁症患者和21名健康被试进行分类。实验分类准确率达到95.12%,错分了一名抑郁症患者和一名健康被试。进一步分析表明,具有较强分辨能力的脑网络为感觉运动网络、默认网络和视觉网络,与已有基于脑图谱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说明了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使其可能成为抑郁症辅助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程忱  郭浩  陈俊杰 《计算机科学》2016,43(7):265-267, 284
脑网络作为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在神经影像领域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研究发现脑网络中的节点规模对网络的拓扑属性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静息态功能影像数据,在5种不同的节点规模下分别完成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脑网络构建,比较了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并选择了4种不同的分类算法进行脑疾病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节点数量不仅对拓扑属性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分类模型的构建也有直接作用。支持向量机(RBF核函数)模型在节点规模为250时,分类效果最好,平均正确率为83.18%。该研究结果在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基于脑网络的机器学习分类研究在网络节点规模的选择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已有的脑网络分类方法大多是通过处理收集的信号来构建脑网络,并根据一个或多个脑区之间的脑网络特征属性来进行分类。该分类方法只考虑一个特征属性,忽略了脑网络的其他特征属性,而被忽略的特征属性很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克服已有分类方法的缺陷,文中考虑多种特征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形式特征向量的脑网络分类方法并使用了新型图核,该分类方法由4步构成:将原始实验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完成脑网络构建;根据不同的阈值来提取脑网络中多种脑网络属性值;利用支持向量机训练所有数据,根据训练结果的优劣,在每种网络属性值里挑选分类效果最优的阈值参数,并将它们进行特征融合;使用支持向量机训练融合后的特征向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并与已有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该方法在轻度认知障碍数据集上脑网络分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超网络上提取局部脑区指标作为特征,忽视了全局的拓扑信息,继而影响网络拓扑的评估,降低分类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抑郁症数据集上构建超网络,其次将局部脑区特征和子图特征进行融合。最后采用基于多核的SVM分类器进行分类。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选取28例正常被试和3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分类准确率,平均可达91.60%。获得的异常区域包括左侧舌回、左侧尾状核、左侧丘脑等重要的抑郁症病发区域。故而该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分类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为了判断抑郁症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及基因型与疾病状态间是否存在显著交互效应,选择GSK-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基因,通过功能脑网络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显著性作为特征选择的依据,提取不同数量的节点属性作为分类特征。选择四种不同的分类算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SVM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的分类模型正确率较高,疾病状态分类模型分别达到73.50%和70.87%,基因分类模型分别达到74.35%和76.66%。因此,基因对静息态功能脑网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并且证明了脑网络的相关指标可以作为对基因与抑郁症疾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功能影像研究表明,重度抑郁症与大脑许多区域的异常有关,这些区域包括海马、海马旁回、中央前回、尾状核等.复杂网络理论为脑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但以往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功能脑网络属性的统计分析上.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功能脑网络属性特征的分类对比研究,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诊断抑郁症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图论方法设置阈值等问题,采用最小生成树方法进行脑网络的构建。传统的分类方法是从脑网络中提取一些可量化指标用于分类,忽视了多个脑区之间的拓扑信息。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脑区特征和连接模式相结合的多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利用不同类型的特征来量化不同的网络性能。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的最小生成树更趋向于随机网络,且局部属性出现显著异常的脑区集中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Limbic-Cortical-Striatal-Pallidal-Thalamic, LCSPT)。此外,与单一类型特征的分类方法相比,多特征融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进一步分析表明,最小生成树方法可以用于抑郁症的辅助诊断;不同形式的特征表示方法具有信息描述方面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脑网络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影像领域的研究。超网络构建方法被提出用于描述多个脑区之间的高阶关系。超网络是根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时间序列通过稀疏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在已有文献中,用于构建超网络的稀疏线性回归模型是采用lasso方法解决。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局限,在超边构建时不能够有效的解决脑区之间的组效应。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将elastic net方法引入到超网络构建中,并且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被试的分类。实验结果显示基于lasso与基于elastic net的方法分别可以达到83.33%与86.36%的分类准确率。分类结果表明与原有方法相比,基于elastic net的方法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特征以及更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模型仅采用脑网络的静态指标作为特征,忽略了脑网络的空间动态信息,导致分类性能不高。为克服这一局限性,提升分类模型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功能脑连接空间动态的分类方法。通过高维模板对脑连接进行空间动态分析,提取脑连接空间动态特征。利用统计分析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基于静息态功能脑连接的分类模型。通过对抑郁症患者与正常被试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脑连接空间动态特征的分类准确率(83.0%)比传统采用脑网络的静态指标特征的分类准确率(77.8%)高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一脑图谱模板的功能连接网络中提取的特征表示不足以揭示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NC)之间的复杂拓扑结构差异,而传统的基于多模板的功能脑网络定义多采用独立模板,缺乏模板间的关联,从而忽略了各模板构建的功能脑网络中潜在的拓扑关联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层次脑图谱模板和一种使用关系诱导稀疏(RIS)特征选择模型的方法。首先定义了具有关联的多层次脑图谱模板,挖掘模板之间潜在关系和表征组间网络结构差异;然后用RIS特征选择模型进行参数优化,进而提取组间差异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分类模型,并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在山西大学第一医院抑郁症临床诊断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多层次模板的功能脑网络通过使用具有RIS特征的选择方法取得了91.7%的分类准确率,相比传统多模板方法的准确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复杂网络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的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通常采用脑功能网络的方法来描述大脑活动的信息.然而,现有的成果大多基于时域信号匹配构建脑功能网络,忽略了脑活动信息在各个频段下的差异.因此,本文提出了脑网络多频融合图核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方法.首先,将功能磁共振成像产生的图像通过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分频段处理;其次,分别计算得到的各频段图像中任意两个脑区间的互信息,并设定阈值与互信息值进行比较进而构造出多频脑网络模型;然后,基于此提出面向多频脑网络模型的融合图核;最后,基于多频融合图核、采用核极限学习机在ADNI(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公开数据库中获取的一组数据以及在OASIS(Open Access Series of Imaging Studies)公开数据库上获取的一组数据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同时,还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同参数设置对诊断结果的影响.两组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频融合图核的辅助诊断方法能够取得最佳性能,且该方法的辅助诊断准确率在两种数据集上比对比方法的最好结果分别提高了13.79%和15.2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脑网络被广泛应用在脑部疾病的诊断和分类中。考虑到大脑的不确定性特征,先前的研究将不确定图应用在脑网络建模中。在不确定脑网络研究中,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多采用均值、方差、极差等进行子图特征提取,但是它们存在泛化性能差以及子图间差异无法直接衡量的问题,进而影响分类准确率。因此,相对极差被提出作为新的特征提取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既考虑到子图模式间的最大差异,又考虑到子图模式间的组间差异,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方法的弊端。结果表明,相对极差与其他特征提取方法相比,其分类性能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同时,在不同的特征选择方法下相对极差表现出较好的分类性能,具有很强的泛化性。该研究为不确定脑网络特征提取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静息态功能脑网络在脑疾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功能连接网络分析主要集中在确定图上,忽视了大脑区域之间的不确定信息。基于此,对不确定脑网络进行了研究,该方法不需要进行阈值选择,而且可以更准确地对功能连接网络进行建模。同时,将频繁子图挖掘应用到了不确定图上,并提出了几种新的判别性特征选择方法。分类结果显示,基于不确定脑网络的磁共振影像分类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抑郁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诊断,利用网络功能连接信息熵的方法对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进行了分类。通过采用分频技术、相位同步分析方法、信息熵方法、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大幅提高了分类准确率(98.13%),实现了对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诊断。该分类方法主要涉及两阶段:利用分频技术和相位同步分析方法,获得各频段的脑电信号在各个时间点的功能连接矩阵;基于整个时间域上的功能连接计算各频段的信息熵,并将其分别作为功能脑网络的分类特征训练SVM分类器,进而对两组被试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为精准识别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患者奠定了基础.首先构建了基于TCNN-GRU深度学习的抑郁情感分类模型,进行在线健康社区实验数据集进行抑郁情感分类标注后,通过TCNN-GRU模型判别用户的抑郁症倾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抑郁指数的概念,通过对抑郁指数和患者抑郁程度两者关系的深度挖掘,由此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用户画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混合模型相比,TCNN-GRU模型在抑郁情感分类上能获得了更优的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用户画像模型也能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准确识别用户的抑郁情感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