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1991至1992年晴空时的NOAA卫星AVHRR资料,计算甘肃省河东地区60个县(市)作物和牧草生长周期内标准化差植被指数(NDVI)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逐县绘制其时间演变曲线和直方图。选取以农作物、草地和森林草地混合为主的三类县作对比分析,研究县级区域植被指数时空变化与作物和牧草生育期的关系。分析1991至1992年度冬小麦生长周期内遇到严重干旱的情况,为干旱监测、估产和区分土地使用类型选择最佳时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上生物量是衡量草地长势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参数,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资源可持续开发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若尔盖高原典型样带的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和地面实测样本,建立生物量与多种可见光植被指数的指数回归模型,对比不同植被指数模型的生物量估算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可见光植被指数能够有效区分草地和其他覆盖类型,生物量与植被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但基于不同波段建立的植被指数对生物量的估算精度存在差异,其中利用红、绿波段建立的植被指数NGRDI模型对生物量具有最高的模拟精度(R~2=0.856)和预测精度(验证样本ABE=94g/m~2,RMSE=124g/m~2)。研究获取了高空间分辨率的草地地上生物量,相关成果可为若尔盖高原碳收支、卫星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生态模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天山北坡天然草场光谱植被指数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89-1991年在天山中段不同草场类上观测的光谱资料和状草产量资料,分析了天然草场光谱植被指数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的特征,并比较了不同草场类型的差异。结果表明:天然草场光谱植被指数随太阳高度角的上升而降低;随牧草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份的光谱植被指数不同,反映了因气候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收草产量变化。不同草场类型的光谱植被指数也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别可为草场类型的识别和分类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叶面积指数是一个重要的植被生理生态参数,为探讨不同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的可行性,基于同空间分辨率不同光谱分辨率的HJ\|1B CCD1和Hyperion遥感影像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斯克腾旗贡格尔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几种常见宽波段植被指数和高光谱窄波段植被指数并结合4种常用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全部植被指数而言,PVI、MSAVI等综合考虑了土壤、环境等因素的植被指数较传统植被指数NDVI、RVI反演草地LAI精度更高。通过对比发现,在反演草地LAI方面,窄波段植被指数比宽波段植被指数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窄波段垂直植被指数PVI验证模型的确定性系数R2为0.65,均方根误差RMSE为0.15,说明实测LAI和模拟LAI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变化一致性。最后基于Hyperion影像和窄波段垂直植被指数PVI的估算模型生成研究区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是预测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重要方法。将国际上先进的CLUE-S模型应用到位于黑河中上游的张掖市,模拟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时段为2001~2020年。模型中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①耕地;②林地;③草地;④水域;⑤城镇用地;⑥未利用地。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了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有重要贡献的7种驱动因子,分别为:与城市的距离、与河流的距离、与道路的距离、人口密度、海拔、坡度、坡向。模拟结果显示:到2020年,林地、草地、水域和城镇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地面减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年1月25日至2008年2月5日期间的AMSR-E/Aqua L2A微波亮度温度数据,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依据微波极化差异指数(MPD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率植被指数(RVI)等3种植被指数,将广东省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分为裸地、草地、灌木林、针叶林和阔叶林等5种类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微波亮度温度与地面气象温度多元回归模型。同步地面气象温度数据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地表植被覆盖分类的多波段地表温度反演模型,地表温度反演精度基本可达到3.0℃,其中有大约86%的地区地表温度反演精度可以控制在2.5℃以内,为广东省作物寒害预测提供了微波遥感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卫星遥感影像的判读解译,探讨了利用3S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监测四川省阿坝县的退牧还草工程现状。通过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与草地植被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不同植被指数与草地生物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利用遥感卫星的植被指数可以较好反映牧草植被群落变化和不同草原类型的牧草产草量差异。在全年放牧草地中,地上总生物量、植被总覆盖度、植被平均高度等指标均低于围栏内的草地。因此,利用“3S”技术可以对全县草原地上生物量进行遥感估测并对草原基况做出评价,客观反映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效果。同时,为推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在我国草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一个用于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空间分布的遥感监测模型,分别在1997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1999年8月中下旬及2000年8月中下旬进行了野外考察,获得了198个蝗虫密度样本资料,收集了同期的TM5遥感图像。通过TM5遥感影像计算了10种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褐色植被指数(BVI)等。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密度(GD)与各种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尽管GD与10个VI的线性相关并不显著,但GD对NDVI和BVI比较敏感。86%的GD>5头/m2样本出现在满足条件0.2相似文献   

9.
基于植被指数融合的冬小麦生物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群体生物量是形成产量的物质基础,遥感技术是高效、客观监测作物地上生物量的重要手段,对农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龙亢农场为研究区,通过PROSAIL模拟光谱分析了4个LAI相关的可见光-近红外植被指数、2个叶片干物质相关的短波红外植被指数和8个融合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并建立反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干物质植被指数与作物生物量的相关性高于LAI相关的植被指数,两者融合的植被指数增强了常用植被指数冬小麦生物量的探测能力。利用实测冬小麦数据对生物量反演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融合植被指数普遍提高了单一植被指数的地上生物量反演精度,其中MTVI2×NDMI精度最高(RMSE=606.8 kg/hm2),并为作物地上生物量的高精度反演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遥感估产的灰色理论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将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冬小麦遥感估产中,克服了以往因原始资料系列不够大、分布不典型而影响预报结果的缺点。文章还认为,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因素,‘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这一窗口对其产生影响的,用能反映冬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比值植被指数与冬小麦亩产量建立起灰色预报方程、从而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用不同的预报方程来进行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无人机与卫星遥感的草原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为了快速、准确、有效地估算草原地上生物量,以呼伦贝尔草原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卫星遥感(Sentinel-2)影像,选择GNDVI、LCI、NDRE、NDVI、OSAVI、EVI等6个植被指数,结合实测地上生物量数据,建立植被指数回归模型,并采用留一法交叉验证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LCI-生物量回归模型(RRMSE为18%,测量值与预测值R2为0.70)和NDRE-生物量模型(RRMSE为18%,测量值与预测值R2达到0.71)精度高于其他植被指数回归模型;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生物量—植被指数模型(RRMSE均低于22%)模拟精度均优于基于Sentinel-2影像的生物量—植被指数模型(RRMSE均高于25%),可以更精确地反演草原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可为草原生物量精准反演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GIS支持下内蒙古草场动态变化及其环境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以农牧交错带内蒙古为例,构建了内蒙古土地利用数据库,定量地分析草地这一内蒙古主要自然资源80年代中期至2000年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背景的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变化主要向耕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耕地占用草地严重;草地变城镇农村居民点的面积少;草地的退化面积较大,尤以低覆盖度草地为重。同时草地变化发生的环境集中在条件较好区域,说明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约束,也反映内蒙古的经济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藏北中部地区近20年来的草地退化状况及主要驱动力,基于1990、2000及2010年的Landsat影像,采用混合分类方法对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并利用景观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及草地退化特征。另外,基于气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草地退化面积在1990~2000年呈增加趋势,在2000~2010年呈减少趋势,2000年之后研究区草地退化状况趋于缓和。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气候因素为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蒸发量等,其中,高寒草甸草地主要受平均相对湿度及降水量的影响,高寒草原草地受蒸发量、日照时数、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均较大,高寒荒漠草地与平均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蒸发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Airborne multispectral scanning system (MSS) data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s MSS-82 project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green-leaf-area index (GLAI) of an area of semi-natural and agricultural limestone grassland. This research is the pilot study of a five phase investigation which will ultimately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irborne and spaceborne MSS data to estimate GLAI over large areas. The pilot study was designed around four stages: (i) deriv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spectral reflectance and vegetation amount using ground radiometric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ii) production of a perpendicular-vegetation index (PVI) image, (iii) production of a GLAI image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VI and GLAI and (iv) accuracy assessment of the resultant GLAI image. Due to a number of project- and environment-specific problem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was modified and GLAI was predicted to an accuracy of 50-86 per cent at the 95 per cent confidence level. For the future, a change of project design and the use of a vegetation model to correct for environmental anomalies will enable the technique to be used to greater effect.  相似文献   

15.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o estimate grassland biomass at the peak of the growing season, hyperspectral data were measured with an 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 (ASD) Fieldspec3 spectroradiometer, and harvested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PP) was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in Hulunbeier grassland, Inner Mongolia, China. Ground spectr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estimate ANPP from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measured in the field following the same method as that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NDVI).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PP and NDVI. Based on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 2) and error analysis, we determined that each vegetation type and the entire study area had unique optimal regression models. A linear equation best fit the arid steppe data, an exponential equation was best suited to wetland vegetation and power equations were optimal for meadow steppe and sand vegetation. After considering all factors, an exponential model between ANPP and NDVI (ANPP = 20.1921e3.2154(NDVI); standard error (SE) = 62.50 g m–2, R 2 = 0.7445, p < 0.001) was selected for the entire Hulunbeier grassland study area. Ground spectral models could become the foundation for yield estimation over large areas of Hulunbeier grassland.  相似文献   

16.
草地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草地生产力是估算产草量的基础,准确模拟生产力对草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草地生产力为研究核心,利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构建和检验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模型。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模型以归一化物候植被指数(NDPI)代表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以地表水分指数(LSWI)+ 0.5表示水分胁迫因子。基于44个草原站的通量数据对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模型进行验证,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模型的R2为0.855,高于MODIS GPP产品(R2=0.719),略高于VPM GPP产品(R2=0.848),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模型的MAE和RMSE分别为0.374 gCm-2和0.735 gCm-2,低于MODIS GPP产品(MAE=0.562 gCm-2,RMSE=1.026 gCm-2)和VPM GPP 产品(MAE=0.667 gCm-2,RMSE=1.339 gCm-2)。VPM GPP产品普遍高估了东北草地的GPP;MODIS GPP产品在典型草原干旱年份明显高估涡度总初级生产力(GPP),而在草甸草原却存在明显的低估;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模型虽然在典型草原的干旱年份也存在高于涡度GPP的情况,但程度较MODIS GPP产品和VPM GPP产品小。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模型不论从模型精度还是动态一致性上,其表现均优于MODIS GPP产品和VPM GPP产品,且年尺度上的拟合精度远高于MODIS GPP产品和VPM GPP产品。水分胁迫和FPAR的改进都是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改进模型精度较高的原因,水分胁迫的贡献更大。研究表明使用构建的东北草地光能利用率模型模拟东北草地生产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解译资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以及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神木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变化、变化速度等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5年间,神木县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成绩,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耕地、草地分别增加5161.11hm^2和56462.25hm^2;未利用地减少60456.25hm^2;各类型间的转化突出表现为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化;景观指标变化分析表明景观结构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