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情感化设计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与设计产业界的更多关注。文章以现代商业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依据"境-人-技-品"的四维设计模型从环境、用户、技术、产品四个维度归纳现代商业购物中心的情感化设计逻辑,并结合韩国Starfield系列购物中心为研究案例进行情感化设计的现状分析评价,总结现代商业购物中心的情感化设计的有效路径。文章认为,现代商业购物中心的角色正从"商业购物场所"转型为"商业体验空间",情感化设计将有益于商业购物中心内用户体验质量的增强,并将极大地提升现代商业购物中心的商业价值与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特色与亮点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我的设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体验画彩墨画的乐趣,并进行简单的技法练习,让学生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让学生认识绘画语言——点、线、面,学习用简单的技法进行表现,在彩墨游戏中去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特殊变化,从中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手工艺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文化创意产品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发展现状,提出以文化创意产品为传播载体的创新模式,从美学思想、创新"再设计"以及情感化"再设计"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的转型手工艺产品。  相似文献   

4.
工业设计是近年来的热门行业,与产业转型、制造业提升密切相关。工业设计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发展,在"互联网+""工业4.0""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等新思维、新概念层出不穷的今天,工业设计服务如何与时俱进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摸索。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现状,以探索出以"甲方思维"重构工业设计服务机构的升级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转型背后的产权观念,决定不同"牌子"的数字化转型.一种是封闭的、专有的;一种是开放的、共享的.建立在现代产权制度基础上的转型理念,从互联网前沿看,与配置资源效率更高的转型观念相比,并不现代,而存在巨大的资源闲置隐患.数字化转型越深入,这个隐患暴露得就越明显. 现代产权制度诱导数字化转型转向封闭、专有,在于所有权与使用权合一.这个合一是指无论所有权还是使用权,都是拥有者的权利;产权外的使用者不能分享产权内的资产(否则叫搭便车).而互联网时代的产权制度(姑且称为"更现代"产权制度)导向开放与共享,是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实现的.这个分离是指,不具有所有权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合约,有偿分享使用所有者的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6.
室内设计正为现代社会打造着一种审美消费,同时也左右和引领着时代的审美与价值观。正因为设计有着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室内设计同样肩负着由"高调消费"到"高调低碳"理念转型的引导角色。在低碳生活加速前进的今天,设计师们更应该投放出更大的热情与智慧在创新设计上,创造出更多更符合需要的低碳室内产品。期待室内设计能高调的低碳,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机遇下,现代技工教育肩负着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而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技工院校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本文中,针对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和特点,通过对教师队伍的"一专多能"任务进行开展与建设,从而推动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膨胀和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的现今,作为改造与优化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今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在不断地关注生态问题、土地利用与人文关怀,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和语言也随之趋向于"无设计"之设计,并引领出现代景观审美的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坚持以命题为导向,引导教师转变专业发展方式,运用信息化发展最新成果,实现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升级,成效良好。做法是,在坚持同伴互助激发教育智慧创新的竞赛流程基础上,把设计供教师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改为设计供学生使用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使"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型从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设计理论发展百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就设计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设计与国际设计,中国工艺史与中国设计史的区别,现代设计与中国产业体制,设计理想与设计创新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从诸位学者的研讨发言中亦让我们看到了对于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而言,厘清历史与当下的问题,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走向新希望。2017年12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设计理论发展百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共分为四场,来自清华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1.
现代技工教育是围绕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首先要创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下的"一专多能"师资队伍建设,既体现了现代技工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符合了现代技工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本文对于"一专多能"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迫切需要和关键举措,但是各界制定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主要为定性指标,缺乏定量研究。针对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和转型要求,从我国地方高校普遍开设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出发,提出导向性、综合性、分层与分级、可操作性及定性定量结合5个指标设计原则,构建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凯福莱是一家"为呵护生命提供更多方案"的公司,公司秉持"生命守护者"的使命,坚持"与生命同行,与时代同步"的企业宗旨,按照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做强做精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网络、智能和计算机技术,聚焦公共卫生应急救援、冷链物流专用车等现代新兴产业,按照"转型、提升和发展"的要求,将全局的、长远的、整体的思想贯彻于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本质的真实表现,也是形成人与人交流的情感基础。当今的工业产品设计处在一个急需转型的阶段,想要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形成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文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的情感化交流设计无疑成为我国现代产品设计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后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设计形式不同的"混乱"的构图和造型方式作为切入点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入手深入探讨后现代设计表现形式产生的历史溯源、雏形和成熟的发展形态及其时代和文化内涵。以及受控混沌理论(chaos theory)与现代设计中的内在关系。并探讨在采用"受控混乱"设计形式时如何兼顾在形式上视觉吸引力和设计功能;及其图形构成方式和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6.
道法自然揭示了天地万物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本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日本的现代设计却以其独特的民族特征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是传统与现代共生互惠的典型范例之一。"日本特色"的设计风貌无疑对当今中国设计提供了参照,发人深思,中国特色的设计又将路向何方?本文从矛盾辩证的角度分析日本设计特色,旨在探讨中国特色设计和中国设计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从分析后现代设计的形成及其特征入手,阐述后现代设计发展的背景与条件,进而论证后现代设计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阶段的适当性,并就后现代设计中"重提传统"的特点之一来说明,从设计自身自律性发展的过程来看,在中国设计现阶段的发展时期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是极具现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西方的现代设计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那中国的现代设计可以说是寒冬初融,桃花待放。西方现代设计从1850年之后,就开始尝试走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艺术追求、大众接受的新型设计模式,从约翰拉·拉斯金提出反对大工业、"抛弃"传统,到现代科技人性化、节约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设计从工艺美术运动到多元化的现代设计,平均每20年要求、理念、风格,都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努力实现人类理想生活。面对欧美百年现代设计,如何缩短中国与国际现代设计的距离,如何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现代设计,已经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消费社会的发展,促使现代产业形态从单一的生产,到设计、生产、营销的换代升级迅速转型。产品与服务更新,不再是现有思路与工艺水平的简单重复,创意成为新一轮产品更新的重要竞争力,艺术设计深入到了文化创意层面,创意产业发展对设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加强个性化想象艺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育,构建以创造能量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成为设计教育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城市大脑"是随着人工智能、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在城市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中深度融合创新应用而催生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新手段、新模式.着眼于解决城市治理等综合性问题,"城市大脑"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助推城市创新转型发展.本文设计的"城市大脑"为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