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通过对总负荷电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能够实现对各个用电设备及其工作状态的辨识,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智能电表的大规模部署以及各类机器学习算法的广泛应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引起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共同关注.本文对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提炼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问题模型及基本框架;然后分别对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过程、负荷分解模型与方法、常用数据集及评估指标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图像描述(Image captioning)是一个融合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方向,本文为图像描述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显著性特征提取机制(Salient feature extraction mechanism,SFEM),能够在语言模型预测每一个单词之前快速地向语言模型提供最有价值的视觉特征来指导单词预测,有效解决了现有方法对视觉特征选择不准确以及时间性能不理想的问题.SFEM包含全局显著性特征提取器和即时显著性特征提取器这两个部分:全局显著性特征提取器能够从多个局部视觉向量中提取出显著性视觉特征,并整合这些特征到全局显著性视觉向量中;即时显著性特征提取器能够根据语言模型的需要,从全局显著性视觉向量中提取出预测每一个单词所需的显著性视觉特征.本文在MS COCO(Microsoft common objects in context)数据集上对SFEM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SFEM能够显著提升基准模型(baseline)生成图像描述的准确性,并且SFEM在生成图像描述的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广泛使用的空间注意力模型,在时间性能上也大幅领先空间注意力模型. 相似文献
4.
纹理图像中存在的光照、旋转、尺度变化使纹理分类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针对传统的纹理分类算法在同时解决光照、旋转、尺度变化问题和实时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高效的光照、旋转、尺度不变纹理分类算法.首先利用原始图像及其2次高斯滤波图像构造尺度空间,采用带邻域主导方向的完备局部二值模式算法在不同尺度上提取光照、旋转不变的纹理特征;然后利用跨尺度取模式最大值的方法获得尺度不变的纹理特征;最后利用最近子空间分类器进行分类.在5个有代表性的纹理库上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不需要预先学习,能较好地解决纹理分类中的光照、旋转、尺度变化问题,并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柯铭;尹倡隆;刘光耀;张祺瑞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S2):90-91+94
在癫痫脑电自动分类研究中,针对传统方法需手动提取特征、特征提取不充分、适应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结合XGBoost算法的单通道癫痫脑电分类模型1DCNN-XGBoost。该模型首先在原始脑电信号上训过练对一波维恩卷大积学模癫型痫,脑利电用数训据练集好进的行一分维类卷实积验模,型结实果现得到特了征9的8.自83动%提的取分,最类后准运确用率,X说GB明oos提t出算的法模进型行能训有练效和提分取类。癫通痫脑电信号的特征信息,并能进行准确的分类,分类精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大图采样是常用的网络图简化方法,可显著降低大图数据的规模.文中从随机图采样、特征驱动的大图采样方法、大图采样的评估指标和大图采样方法的应用4个角度进行综述.首先介绍随机点、随机边和随机游走的随机图采样方法;然后论述拓扑结构、社区结构、动态网络关联和语义关联特征驱动的大图采样方法;再介绍拓扑结构、视觉感知和特征驱动的大图采样指标;最后介绍了大图采样方法在社交网络、地理交通、生物医学和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智邦李桂清韦国栋王宇攀路慧娜袁青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5,(8):1376-1387
给定2个以上的几何模型,形状插值的目的是生成一系列新模型,能够建立给定模型之间自然的形状过渡.形状插值是计算机动画中的一个基本操作.文中以插值量为主线,对多边形和网格模型形状插值的相关工作进行分析梳理;讨论插值结果应满足的一些重要性质,提出分类方法,对一些重要工作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与评述,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特别地,深入探讨各种方法的大变形插值能力.最后,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智能识别是癫痫病检测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智能识别方法在进行检测时,都假定智能模型训练采用的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满足同一分布特征,但在实际应用时,此假设条件过于苛刻,当训练和测试数据对应的场景有一定漂移时传统方法不再适用。针对上述情况,将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对分布差异性场景具备较好性能的迁移学习方法引入到脑电图识别中,使得最终所得的模型对训练和测试数据的分布要求较之传统方法得到进一步放松,扩大了算法的适应场景,实现了在数据漂移场景下对癫痫EEG信号的自适应识别。实验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脑功能连接分类方法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提高脑功能连接的分类准确率,获得与疾病相关的鉴别性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型学习与深度特征融合的脑功能连接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栈式自编码器从脑功能连接中提取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深度特征;然后利用原型学习在自编码器的各隐层中提取表示样本类别信息的距离特征;最后采用深度特征融合策略将这些距离特征融合,并将该融合特征用于脑功能连接的类别标签预测.在ABID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同类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而且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与疾病相关的脑区. 相似文献
10.
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而且脑电信号噪声背景强,信号微弱,传统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不能全面反应脑电信号的特征信息,因此,提出一种与复杂网络理论的相结合,以时间序列为基础构造复杂网络的癫痫脑电分类方法。首先将癫痫脑电信号的时间序列分段处理,每一段作为网络的一个节点,通过Pearson相关计算节点之间的关系来构造网络的连接矩阵,然后通过连接矩阵计算网络特征参数,并对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构造特征向量,最后,使用SVM、逻辑回归和K-NN等分类器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数据集A-E、AB-CDE和ABCD-E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6.67%、94.00%和94.33%。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传统时间、频率分析的替代方法,该方法是可用于对脑电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分类的,能够有效对癫痫脑电信号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1.
12.
提出基于Mahalanobis距离判别式算法的意识任务分类方法.对被测试者想象左右手运动时脑电信号的mu节律能量变化进行在线动态分析,提取EEG(C3,C4)两个通道的mu节律能量作为特征向量,用Mahalanobis距离判别式算法对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正确识别率可达87.86%. 相似文献
13.
感知器算法在运动想象脑电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脑电(EEG)的脑机接口(BCI)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全新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技术。及时有效地提取和识别与运动想象相关的脑电模式可以帮助严重瘫痪病人控制光标或辅助运动设备以替代其受损的运动功能,建立一种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新途径。论文将以EEG(C3,C4)两个通道的mu节律能量作为特征向量,用感知器算法对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正确识别率可达87.86%。由于感知器算法计算简单,故可以认为,感知器算法在脑机接口的应用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分析处于任务中的人的专注度问题。通过对人脸图像视频和对应脑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处理,建立连续的面部图片对应脑电信息的样本库,提出一种在脑电信息监督面部图片专注度的前提下,使用人的面部信息分析其专注度的方法。根据在多分布样本下训练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识别结果,面部信息与其专注度确实存在相关关系,所以利用人脸图片分析任务中人的专注度是可行性的,并为后续的状态分析提供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15.
运动想象脑电信号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在传统基于单一特征提取的分类方法中难以取得理想的分类性能。针对该问题,将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FrFT)引入到脑电信号特征提取过程中。首先利用FrFT对信号进行分析,在扩展特征域的同时从不同维度提取信号中的有用信息并构成特征向量,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器对所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最后采用Graz数据开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获得高达92.57%的正确分类结果,明显高于传统采用单一特征提取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彭锦强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20,39(1):181-188
脑电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和微弱性造成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分类存在特征提取困难,分类结果不理想,分类性能受噪声影响明显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模型的噪声稳健运动脑电信号分类方法.首先利用FA模型对脑电信号中存在的噪声分量进行抑制,针对重构信号可分性较差的问题,将其转换... 相似文献
17.
基于mu节律能量的运动意识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脑电(EEG)的脑机接口(BCI)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全新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技术。文中提出了基于mu节律能量为脑电特征的意识任务分类思想,对被测试者想象左右手运动的脑电mu节律能量(二阶矩)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u节律能量的想象左右手运动意识识别和分类的正确识别率可达85%。二阶矩计算简单,而且可在线计算,故可以认为,基于mu节律能量为脑电特征的意识任务分类在脑机接口的应用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首次从线性可分性的角度探讨了人脸图像的性别鉴别问题。通过对常用线性与非线性特征抽取方法以及一类改进的非线性特征抽取方法的对比分析及不同情况下性别鉴别的实验对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各种特征抽取方法所对应的数据的线性可分性及分类效果。首次提出从人脸肤色等角度考虑人脸图像的性别鉴别问题;并给出了指示意义较强的鉴别方法与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地检测脑电图(EEG)中的癫痫信号,设计一维局部三值模式(1D-LTP)算子提取信号特征,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极限学习机(ELM)对特征进行分类。通过1D-LTP算子计算信号点的顶层模式和底层模式下的特征变换码以准确滤除干扰信号,并对变换码直方图PCA降维后采用ELM进行分类,以10折交叉验证评估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在癫痫发作期的EEG信号,其准确率可达99.79%。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