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基于功能核磁共振重构的脑网络状态观测矩阵维数过高和无特征的特点,对其降维方法展开研究,给出了基于t-SNE的脑网络状态观测矩阵降维算法,并且利用Python实现了降维及可视化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主流的其他降维算法相比较,使用该方法得到的脑网络状态观测矩阵低维空间的映射点有明显的聚类表现,并且在多个样本上的降维结果显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于功能核磁共振(fMRI)重构的脑网络状态观测矩阵维数过高且无特征表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谱特征嵌入(Spectral Embedding)的降维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样本间相似性度量并构造拉普拉斯矩阵;然后对拉普拉斯矩阵进行特征分解,选取前两个主要的特征向量构建2维特征向量空间以达到数据集由高维向低维映射(降维)的目的。应用该方法对脑网络状态观测矩阵进行降维并可视化在二维空间平面,通过量化类别有效性指标对可视化结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与主成分分析(PCA)、局部线性嵌入(LLE)、等距映射(Isomap)等降维算法相比,使用该方法得到的脑网络状态观测矩阵低维空间的映射点有明显的类别意义表现,且在类别有效性指标上与多维尺度分析(MDS)和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降维算法相比,同一类样本间平均距离Di指数分别降低了87.1%和65.2%,不同类样本间平均距离Do指数分别提高了351.3%和25.5%;在多个样本上的降维可视化结果均有一定的规律性体现,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脑实时变化的特性,为了更好的观测和描述人脑网络的动态特征,在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网络重构技术基础上,给出了一种人脑网络动态特征辨识方法。首先利用同步多维数据流的即时更新能力,将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采集区间上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由大时间序列分解重构为每个采样点上的小时间窗口序列,构建连续时间点上的状态观测窗口,从而实现对人脑功能共振信号的特定时间状态辨识,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对状态观测窗口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单状态观测矩阵,最终构建全脑在整个数据采集区间上的动态特征矩阵。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为人脑网络的动态特征观测和描述提供一种有效手段,也为进一步研究人脑网络的动态特征演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卷积神经网络因其对图像识别准确率高而在图像检索领域备受青睐,但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深度特征维度高,容易引发"维度灾难".针对图像检索中深度特征维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融合网络特征提取与哈希特征降维的图像检索算法.由于传统哈希处理高维特征复杂度高,因此本文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加入自适应融合模块对特征进行重新整合,增强特征表征能力的同时降低特征维度;然后应用稀疏化优化算法对深度特征进行第2次降维,并通过映射获得精简的哈希码;最后,实验以Inception网络作为基础模型,在数据集CIFAR-10和ImageNet上进行了丰富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图像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5.
廖永波  李红梅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9):2591-2594,2624
结合可变激活函数、降维算法和深度回声状态网络针对新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其中可变激活函数是多函数的线性组合,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改变激活函数的非饱和区;拉普拉斯特征映射降维算法通过降低储层状态矩阵的维度来改善原网络面临的病态、不适定问题;还使用了遗传算法来寻找最佳目标子空间维度。仿真分析从扰动影响、转换稳定性、时序预测和记忆容量四个方面进行,从仿真结果(新模型的记忆容量是深度回声状态网络的两倍,均方根误差比回声状态网络小42%)来看,新模型的记忆容量、预测精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鞠瞻君  刘亚娟 《计算机仿真》2021,38(6):335-338,361
针对网络数据流量激增现象,提出一种5G蜂窝网络高维数据异构特征映射降维方法.构建异构框架提高蜂窝网络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用随机矩阵完成对高维数据异构特征提取,并使用相关矩阵将符合预测的奇异值剔除,获得去除噪声后的特征数量,对特征数量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特征与类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冗余性完成特征选择;运用半监督正则化方法构建目标函数,通过处理矢量特征获得最小维数,完成特征映射降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降维识别率较高,大量节省了运行所耗费的时间,相比其它方法具有较高准确性、优越性以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无阈值递归图和深度残差网络相结合的脑电信号情感识别方法。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无阈值递归图,克服了传统递归图分析中阈值选取的问题,同时脑电信号非线性特征被映射到二维平面。通过深度残差网络实现特征图非线性特征的自动提取,建立情感脑电分类模型,实现了单导联脑电信号情感识别。为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联合四个单导联识别结果,采用“投票法”完成多导联脑电信号情感状态的联合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对Fp1、Fp2、F3、F4单导联脑电信号情感识别,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3.82%、93.62%、94.54%、92.92%;多导联平均准确率为94.95%,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类大脑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整体,但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重构技术的人脑网络动态特性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并且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描述。采用时间自动机理论对脑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动态特征和演化过程展开了建模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对采样时间区间上血氧依赖水平信号的处理得到全脑脑区在单个采样点上的状态描述,然后通过无监督聚类获取其状态集,研究其状态随时间转换的可观测性,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时间自动机理论对脑网络状态的演化过程进行建模,从而达到对脑网络动态特性定量描述的目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定量描述人脑网络的状态转换规律和演变进程,对不同被试数据具有普适性,并且可辨识出被试的异常演化过程,为脑网络动态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情感作为人脑的高级功能,对人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利用网上公开的脑电情感数据库(DEAP(Database for emotion analysis using physiological signals)数据库),根据心理效价和激励唤醒度等级进行情感划分,对压力和平静等5种情感进行研究分析.针对脑电信号时空特征结合的特点,把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两者作为基本前提,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一个RCNN-LSTM的脑电情感信号分类模型.利用循环卷积神经网络(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RCNN)自动提取脑电信号中的抽象特征,省去了人工选择与降维的过程,然后结合LSTM网络对脑电情感信号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5种情感类别的平均分类识别率达到了96.63%,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刘娜 《软件》2012,33(9):119-121
本文提出了采用步态能量图作为检测的特征,由于直接提取到的特征序列维数较高,需要对特征序列进行降维处理.本文采用保局映射投影(LPP)方法对特征序列进行降维,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群  王红军  王伦文 《计算机科学》2016,43(Z11):443-446, 450
短文本因具有特征信息不足且高维稀疏等特点,使得传统文本聚类算法应用于短文本聚类任务时性能有限。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种结合上下文语义的短文本聚类算法。首先借鉴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中心性和权威性思想设计了一种结合上下文语义的特征词权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词条-文本矩阵;然后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进一步将原始特征词空间映射到低维的潜在语义空间;最后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在低维潜在语义空间完成短文本聚类。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词频及逆向文档频权重的文本聚类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改善短文本特征不足及高维稀疏性,提高了短文的本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图像的无监督聚类就是基于图像数据,在无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将整个图像集合划分成若干子集的过程。由于图像的本征维度很高,在图像处理中会遇到“维数灾难”问题。针对图像无监督聚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图像的扩散界面无监督聚类算法,将图像编码成高维观测空间中的点,再通过投影变换映射到低维特征空间,在低维特征空间中构建扩散界面无监督聚类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维度约简算子,采用循环迭代算法优化扩散界面模型的能量函数。基于最优的扩散界面,将整个图像集合聚类成不同的子集。实验结果表明,扩散界面无监督聚类算法优于传统聚类算法中的K-means算法、DBSCAN算法和Spectral Clustering算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图像的无监督聚类,在相同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数据降维算法受高维空间样本分布影响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加权的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算法。该算法对两样本点在高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进行归一化后按距离的不同分布状况进行分组分析,分别按照近距离、较近距离和远距离三种情况在计算高维空间内样本点间的相似概率时进行自适应加权处理,以加权相对距离代替欧氏绝对距离,从而更真实地度量每一组不同样本在高维空间的相似程度。在高维脑网络状态观测矩阵中的降维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加权t-SNE的降维聚类可视化效果优于其它降维算法,与传统t-SNE算法相比,聚类指标值DBI值平均降低了28.39%,DI值平均提高了161.84%,并且有效地消除了分散、交叉和散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萌  张弓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1,16(11):2081-2087
传统的基于结构特征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易受成像稳定性的影响而误差很大。针对图像内在的稀疏性结构信息,提出基于压缩感知(CS)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通过自适应构造超完备字典将图像局部信息投影到高维空间中,实现图像的稀疏表示,并运用随机矩阵得到了数据在高维空间中的低维特征子空间。最后利用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进行无监督聚类,实现遥感图像变化区域信息的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够很好的检测出图像的轮廓变化和图像的区域变化,而且对噪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文本聚类中,文本特征向量的高维特性使得对样本统计特征的评估十分困难,所以有必要进行有效的维数简约。LLE算法利用线性重构的局部对称性找出高维数据空间中的非线性结构,并在保持各数据点临近位置关系情况下,把高维空间数据点映射为低维空间对应的数据点。文章采用LLE-k均值方法进行中文文本聚类研究。首先利用LLE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对得到的线性特征向量用k均值进行聚类分析,与PCAI、SOMAP和LLE算法比较,结果显示LLE-k均值算法能得到更好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乔永坚  刘晓琳  白亮 《计算机应用》2022,42(11):3322-3329
针对高维特征缺失数据在聚类过程中面临的因数据高维引发的维度灾难问题和数据特征缺失导致的样本间有效距离计算失效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高维特征缺失数据的K最近邻(KNN)插补子空间聚类算法KISC。首先,利用高维特征缺失数据的子空间下的近邻关系对原始空间下的特征缺失数据进行KNN插补;然后,利用多次迭代矩阵分解和KNN插补获得数据最终可靠的子空间结构,并在该子空间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在6个图像数据集原始空间的聚类结果表明,相较于经过插补后直接进行聚类的对比算法,KISC算法聚类效果更好,说明子空间结构能够更加容易且有效地识别数据的潜在聚类结构;在6个高维数据集子空间下的聚类结果显示,KISC算法在各个数据集的聚类性能均优于对比算法,且在大多数据集上取得了最优的聚类精确度(ACC)和标准互信息(NMI)。KISC算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高维特征缺失数据,提高算法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7.
挖掘数据网络中有价值的、具有稳定性的社区,对网络信息的获取、推荐及网络的演化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现有异质网络聚类方法难以在同一维度有效整合网络中异质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正则化非负矩阵分解的异质网络聚类方法。通过加入图正则项,将中心类型子空间和属性类型子空间的内部连接关系作为约束项,引入到非负矩阵分解模型中,从而找到高维数据在低维空间的紧致嵌入,成功消除了异质节点之间的部分噪声,同时,对反映不同子网络共有潜在结构的共识矩阵进行优化,有效整合异质信息,并且在降维过程中较大限度地保留了异质信息的完整性,提高了异质网络聚类方法的精度,在真实世界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主成分分析(PCA)算法无法处理高维数据降维后再聚类精确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属性空间概念,通过属性空间与信息熵的结合构建了基于特征相似度的降维标准,提出了新的降维算法ENPCA。针对降维后特征是原特征的线性组合而导致可解释性变差以及输入不够灵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岭回归的稀疏主成分算法(ESPCA)。ESPCA算法的输入为主成分降维结果,不需要迭代获得稀疏结果,增加了灵活性和求解速度。最后在降维数据的基础上,针对遗传算法聚类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对遗传算法的初始化、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聚类算法GKA++。实验分析表明EN-PCA算法表现稳定,GKA++算法在聚类有效性和效率方面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刘白  周永权  谢竹诚 《计算机应用》2009,29(6):1569-1571
针对传统的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的聚类有效性对空间样本分布的依赖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动态模糊聚类。通过引入模糊等价矩阵来表示高维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并将高维样本映射到二维平面。然后利用人工鱼群算法不断优化二维样本的坐标值,使样本之间的欧氏距离向样本间的模糊等价矩阵趋近,最终实现模糊聚类。该方法克服了聚类有效性对高维样本空间分布的依赖性并同时提高了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是有效的,具有聚类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