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太网是世界上最普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计算机网络。其中工业上以太网的测试着重需要关注物理层的情况。本文介绍了一种百兆以太网的物理层测试方法,其关键在于使用了一种3电平眼图分解成两电平眼图的方法和一种用两个眼图的物理层测试的技术指标去等效评价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付翊华  梅顺良 《计算机应用》2006,26(9):2190-2191
介绍了VxWorks操作系统的概念,分析了VxWorks下以太网通讯的模型。并以MPC8260微处理器为例,讨论了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百兆以太网通讯的硬件设计方法,详细描述了基于VxWorks的以太网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通信中日渐增多的带宽需求和通信要求,提出一种大功率多光口本安万兆交换机的设计方案。硬件电路由万兆交换电路、隔离电源模块、电源管控单元、DDM及光模块电路组成,软件设计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该多光口本安万兆交换机符合本安设计要求,适用于煤矿井下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支持万兆上行通讯或组成冗余环网,多个光口可依现场环境配置为万兆或千兆,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满足井下工业以太网本安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UUV系统对不同的探测系统外围传感设备信号进行快速处理和控制,利用DSP的数据高速处理能力和FPGA的高速接口数据交互能力,设计了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UUV目标探测通用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XC7Z045T芯片扩展TMS320C6678芯片的硬件架构设计,通过配置SPI总线进行编程设计,产生250MHz、156.25MHz、100MHz和50MHz 的时钟分配设计方案,支持2路百兆以太网接口通信和16路RS232串口数据的发送及接收,并可根据实际需求扩展 CAN通信以及RS485通信。经实验测试,该系统设计方案可完成百兆以太网到目标探测传感设备的数据传输,实现对不同RS232传感器设备进行地址定义、读写和数据通信操作。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方案达到了对以太网传感设备和不同RS232外围传感器快速处理和控制的目的,实现了基于DSP的UUV目标探测通用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基于网络芯片W5500的嵌入式系统以太网网关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和关键的初始化配置,并对设计的网关进行了测试。该方案实现简单、开发周期短、成本较低,是嵌入式系统以太网网关设计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嵌入式系统中多处理器节点间大数据量、高速率以太网通信能力,提出了一种具有多种介质接口、大交换容量的千兆以太网交换设计,重点阐述了以太网交换的总体架构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以太网交换核心电路设计、交换配置电路设计、监控电路设计等。针对千兆以太网交换性能的测试验证,提出了利用蛇形打流测试吞吐量和以太网口信号一致性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航天飞控系统对国产1553B总线数据传输测试设备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M5100百兆以太网控制的1553B总线数据传输系统.为弥补国产芯片的不足,通信板卡多采用信号完整性设计和冗余设计,以太网主控卡采用TCP/IP通信协议,通过自定义背板总线实现BC与RT的数据传输.系统采用FPGA作为主控制器,通过其配置相关...  相似文献   

8.
网络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嵌入式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实现百兆网络的通信,凭借LAN91C111的MAC+PHY接口特性,利用ARM920T处理器S3C2440在WinCE5.0下编写驱动程序控制LAN91C111,结果表明,该驱动能很好地运行在WinCE5.0平台上,利用Lan91C111有效的实现了百兆网络通信。文章介绍了SMSC公司生产的嵌入式以太网控制器LAN91C111的原理和主要特点,给出了LAN91C111和S3C2440构成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设计实例,并j说明了硬件和软件设计。经过实验证明,采用该设计方案的产品,运行稳定,该方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款基于MPC8270的PowerPC处理器模块设计方法,以目前应用广泛的RISC微处理器MPC8270作为核心处理器,以FPGA为控制核心电路,实现百兆以太网、USB 2.0、RS422和CPCI多种总线功能,提供日历时钟功能,采用VxWorks作为操作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以太网口上万兆,至今已不觉新鲜。但4~7层交换机具备万兆以太网接口还是个新鲜事。3月17日,Radware公司在北京宣布了其带有万兆以太网接口的4~7层交换机Application Switch Ⅲ(ASⅢ)。这款交换机具备1个万兆以太网接口、7个千兆以太网端口和16个10/100Mbps端口,使它可以满足从百兆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很多单位网络设备处于百兆千兆设备共存的情况,存在着百兆、千兆设备互联时的一些通信问题。为了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从OSI的7层结构和IEEE802协议入手,研究分析百兆、千兆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结构体系,重点对百兆、千兆以太网的MAC层和物理层通信规则作了对比和详细分析介绍,并在遇到网络通信障碍时,提出应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嵌入式以太网硬件方案一般包括了一片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芯片和一片负责以太网通信的专用芯片.这样的设计方案导致了较大的PCB面积以及由于多芯片的使用而导致的潜在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M3S6100的ARM Cortex-M3微控制器的嵌入式以太网硬件设计方案.在该控制器中完整集成了包含PHY和MAC功能的以太网控制器,因此,能够单芯片配合外围元器件实现以太网接入.这样的硬件设计方法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大大减少了设计和制造成本.详细介绍了核心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其硬件方案的样品已经设计制造成功,样品测试正常,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6,15(10):48-49
福禄克网络公司日前发布了万兆以太网铜缆测试认证方案,该方案由福禄克网络公司非常受欢迎的DTX-1800电缆认证分析仪和新DTX万兆套件组成。该款新测试工具包提供了符合标准的10Gbps认证方案,支持从10Mbps至10Gbps以太网的布线。  相似文献   

14.
《微型机与应用》2016,(13):25-27
深入研究以太网组帧、传输的方式以及流量控制的原理,结合万兆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XGMAC)64 bit数据并行处理的特点,针对PAUSE帧响应周期长、占用硬件资源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精简的基于PAUSE帧的流量控制电路,在ISE中逻辑综合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电路可满足万兆以太网流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光学轨边监测的基于以太网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阐述了基于嵌入式处理器ARM920T、FPGA和100兆以太网控制器的数据采集平台的系统框架,设计思路.对于硬件设计和可编程逻辑的设计做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介绍了操作系统的移植和软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哈石化)采用千兆以太网方案,实现了公司从百兆交换向千兆以太网的升级,分析了千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在网络升级当中,该应用方案在设计中对安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校园网的发展现状,提出将万兆以太网引入到校园网的设计中。首先简要介绍万兆以太网技术的特点,然后讨论万兆以太网设备的选择标准,最后介绍了一种万兆以太网在校园网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IEEE1588协议硬件时间戳标记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EE1588协议是一种基于网络多播技术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为了提高时钟同步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在以太网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介质无关接口(MII/RMII)处检测同步报文的策略和实现精确时间戳标记方案,在此方案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基于FP-GA的硬件时间戳标记电路;设计了相关测试平台,对设计电路进行了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时间戳标记电路可以在RMII接口处实时地标记同步报文的收发时间戳,设计达到课题要求,应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局域网采用10M/100M以太网技术,骨干带宽为百兆。由于业务规模的飞速发展,公司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倚重网络科技。鉴于此,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对全网需求进行了全面规划,未来的新局域网工程将以千兆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万兆以太网为目标,采用“主干千兆,支干千兆,百兆交换桌面”的三层设计思路,分为“核心层+接入层”的2层星型网络模型,构建强壮的网络架构。经过多方调查和研究,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最终选择了SMC公司的电力行业解决方案。在最终执行的方案中核心层采用了智邦SMC公司的SMC9704万兆交换机为核心。而接入层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超声探伤技术的发展,探伤数据处理的高速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介绍了一种超声探伤回波信号处理的方法,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 IV系列FPGA与以太网硬件协议栈芯片W5300,并结合高速数据压缩器,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多通道高速数据处理电路。给出了数据压缩器的设计原理及网络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方法,阐明了系统各模块的工作方式,并给出测试结果,实现了一种高速、高稳定性的数据处理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