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社交媒体的兴起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发展,使虚假新闻的传播也变得更为便利,然而多样化的新闻表现形式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新闻内容夸大事实、恶意篡改新闻文本或图像内容、构造虚假新闻事实引起社会舆论,这促使了虚假新闻检测工作成为新闻领域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虚假新闻检测工作的研究,将新闻文本与图像信息结合起来,通过多模双线性池化方法,改变传统特征融合方法,构建出基于新特征融合方法的虚假新闻检测模型,并且采用虚假新闻检测领域标准数据集验证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文本与图像的融合特征表现在虚假新闻检测领域不可替代,且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虚假新闻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虚假新闻的传播.在社交媒体的富媒体化趋势下,虚假新闻逐渐由单一的文本形式向多模态形式转变,因此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的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方法大多依赖于和数据集高度相关的表现层面特征,对新闻的语义层面特征建模不足,难以理解文本和视觉实体的深层语义,在新数据上的泛化能力受限.提出了一种语义增强的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方法,通过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中隐含的事实知识以及显式的视觉实体提取,更好地理解多模态新闻的深层语义.提取不同语义层次的视觉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文本引导的注意力机制建模图文之间的语义交互,从而更好地融合.多模态异构特征.在基于微博新闻的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的多模态虚假信息检测方法很少对多模态特征在特征层面进行融合,同时忽略了多模态特征后期融合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NN多模态特征融合及多分类器混合预测的虚假信息检测模型。首次将多层CNN应用于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首先用BERT和Swin-transformer提取文本和图像特征;随后通过多层CNN对多模态特征在特征层面进行融合,通过简单拼接对多模态特征在句子层面进行融合;最后将2种融合特征输入到不同的分类器中得到2个概率分布,并将2个概率分布按比例进行相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该模型与基于注意力的多模态分解双线性模型(AMFB)相比,在Weibo数据集和Twitter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6.1%和4.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虚假信息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探索高效的模态表示和多模态信息交互方法一直是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领域的热门话题,提出了一项新的虚假新闻检测技术(MAM)。MAM方法使用结合位置编码的自注意力机制和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分别提取文本和图像特征;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块进行文本与图像特征交互,该模块使用了层级特征处理方法来减少多模态交互时产生的冗余信息,又使用了双向的特征融合手段保证训练信息的完整性;加权融合多模态特征并将其输入全连接网络中进行真假新闻分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的多模态基准模型,该方法几乎在各个分类指标上都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此外,可视化实验发现混合注意力机制获得的多模态特征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面向多模态的虚假新闻检测工作大部分是利用文本和图片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将文本特征和图片特征进行简单融合,忽略了帖子内多张图片内容的有效特征,对帖子间的语义关联建模不足。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文图一对多关系的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模型。利用跨模态注意力网络筛选多张图片的有效特征,通过多模态对比学习网络动态调整帖子间高层次的语义特征关联,增强融合图文特征的联合表示。在新浪微博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充分利用文图一对多关系的有效信息和帖子之间的语义特征关系,比基线模型准确率提升了3.15%。  相似文献   

6.
融合文本和图像的多模态信息相对于单模态可以提升灾害事件分析准确率。但是已有的工作多数将文本特征和图片特征进行简单的融合,在提取、融合特征的时候造成特征的冗余,同时忽略了模态之间的联系,没有考虑到图像和文本之间特征的相关性。为此,本文分析和研究目前流行的多模态融合算法,提出一种拥抱融合的多模态灾害事件分析算法。首先将文本特征和图像的特征向量互相对比,考虑文本和图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基于多项抽样,剔除冗余的特征,融合文本特征和图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拥抱融合在CrisisMMD2.0数据集上实验1的2个任务的分类效果准确率分别高达88.2%、85.1%,都明显优于其他多模态融合模型,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第2个实验也验证了拥抱模型对于不同文本和图像深度学习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文档图像的布局复杂、目标对象尺寸分布不均匀,现有的检测算法很少考虑多模态信息和全局依赖关系,提出了基于视觉和文本的多模态文档图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探索多模态特征的融合策略,为利用文本特征,将图像中文本序列信息转换为二维表征,在文本特征和视觉特征初次融合之后,将其输入到骨干网络提取多尺度特征,并在提取过程中多次融入文本特征实现多模态特征的深度融合;为保证小物体和大物体的检测精度,设计了一个金字塔网络,该网络的横向连接将上采样的特征图与自下而上生成的特征图在通道上连接,实现高层语义信息和低层特征信息的传播。在大型公开数据集PubLayNet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精度为95.86%,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有更高的准确率。该方法不仅实现了多模态特征的深度融合,还丰富了融合的多模态特征信息,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社交网络的便利性也导致了虚假谣言的快速传播。与纯文本的谣言相比,带有多媒体信息的网络谣言更容易误导用户以及被传播,因此对多模态的网络谣言检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已提出若干多模态的网络谣言检测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没有充分挖掘出视觉特征和融合文本与视觉的联合表征特征。为弥补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的多模态融合网络。该网络首先抽取出图片中各个兴趣区域的视觉特征,然后使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将文本和视觉特征进行更新与融合,最后将这些特征进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拼接以用于社交网络多模态谣言检测。在推特和微博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推特数据集上F1值有13.4%的提升,在微博数据集上F1值有1.6%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情绪识别成为自然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重要 的研究方向之一。利用视觉模态信息的情绪识别工作通常都将重点放在脸部特征上,很少考虑动作特征以及融合 动作特征的多模态特征。虽然动作与情绪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视觉模态中提取有效的动作信息用于情绪 识别的难度较大。以动作与情绪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在经典的 MELD 多模态情绪识别数据集中引入视觉模态的 动作数据,采用 ST-GCN 网络模型提取肢体动作特征,并利用该特征实现基于 LSTM 网络模型的单模态情绪识别。 进一步在 MELD 数据集文本特征和音频特征的基础上引入肢体动作特征,提升了基于 LSTM 网络融合模型的多 模态情绪识别准确率,并且结合文本特征和肢体动作特征提升了上下文记忆模型的文本单模态情绪识别准确率, 实验显示虽然肢体动作特征用于单模态情绪识别的准确度无法超越传统的文本特征和音频特征,但是该特征对于 多模态情绪识别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单模态和多模态特征的情绪识别实验验证了人体动作中含有情绪信息,利用 肢体动作特征实现多模态情绪识别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模态行人检测在光照条件较差、目标部分遮挡、目标多尺度时检测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和红外双模态特征金字塔融合的行人检测算法。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代替传统的手工设计特征方式分别自动从可见模态及红外热模态的图片中提取单模态特征,根据ResNet(Residual Net)的阶段性特征图谱搭建特征金字塔网络,生成每个模态的特征金字塔,并将两个模态的特征金字塔进行逐层融合。选择深度学习通用目标检测算法--Faster R-CNN作为后续的目标定位与分类算法来解决多模态行人检测问题。在特征金字塔融合阶段,针对级联融合和较大值融合容易忽略弱特征,无法有效融合互补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锐化特征的特征金字塔融合方法,根据阈值强化突出强特征,互补叠加弱特征,有效利用每个模态的特征,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特征金字塔聚合的多模态行人检测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多模态行人检测问题,在KAIST数据集上的检测效果超过了目前该数据集上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11.
Raj  Chahat  Meel  Priyanka 《Applied Intelligence》2021,51(11):8132-8148

An upsurge of false information revolves around the internet. Social media and websites are flooded with unverified news posts. These posts are comprised of text, images, audio, and videos. There is a requirement for a system that detects fake content in multiple data modalities. We have seen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textual fake news detection, while frameworks dedicated to visual fake news detection are very few. We explored the state-of-the-art methods using deep networks such as CNNs and RNNs for multi-modal online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analysis. They show rapid improvement in classification tasks without requiring pre-processing. To aid the ongoing research over fake news detection using CNN models, we build textual and visual modules to analyze their performances over multi-modal datasets. We exploit latent features present inside text and images using layers of convolutions. We see how well thes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perform classification when provided with only latent features and analyze what type of images are needed to be fed to perform efficient fake news detection. We propose a multi-modal Coupled ConvNet architecture that fuses both the data modules and efficiently classifies online news depending on its textual and visual content. We thence off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all the models utilized over three datasets.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outperforms various state-of-the-art methods for fake news detection with considerably high accuracies.

  相似文献   

12.
Peng  Xu  Xintong  Bao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2022,81(10):13799-13822

News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fake news including multi-modal content such as text and images has greater social harm. Therefore how to identify multi-modal fake news has been a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multi-modal fake news detection are to simply fuse the different modality information, such as concatenation and element-wise produc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the different modalities, which leads to the low accuracy of fake news detec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design a new multi-modal attention adversarial fusion method built on the pre-training language model BERT, which consists of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the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the adversarial mechanism. The attention mechanism is used to capture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modalities. The adversarial mechanism is to captu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modalities. Experiments on a fake news Chinese public dataset indicate that our proposed new method achieves 5% higher in terms of F1.

  相似文献   

13.
虚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针对虚假新闻早期检测任务中,社交上下文信息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分支网络联合训练的虚假新闻检测模型。该模型由最大池化网络分支(max pooling branch,MPB)和广义均值池化网络分支(generalized mean pooling branch,GPB)组成。MPB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新闻文章进行文本特征提取,GPB引入了可训练的池化层,学习新闻文章潜在的语义特征。同时,在每个分支网络中,对新闻标题和正文之间进行语义关联性度量。最终,对两个分支网络联合训练后的结果进行决策融合,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F1值评测指标上均优于基线模型,F1值达到94.1%,比最优的基线模型提升了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龚胜佳  张琳琳  赵楷  刘军涛  杨涵 《计算机应用》2022,42(11):3458-3464
虚假新闻不仅会导致人们形成错误观念,损害人们的知情权,还会降低新闻网站公信力。针对新闻网站出现虚假新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假新闻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调用智能合约为新闻随机分配审核者来判定新闻的真实性。然后,调整审核者数量以确保有效审核者的数量,提高审核结果的可信度。同时设计激励机制,根据审核者的行为分配奖励,并运用博弈论分析审核者的行为和获得的奖励,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审核者的行为必须是诚实的。而后设计审计机制检测恶意的审核者,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最后,利用以太坊智能合约实现了一个简易的区块链虚假新闻检测系统,并对虚假新闻检测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所提方法的新闻真实性检测的准确率达到了95%,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防止虚假新闻的发布。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视频条目分割是新闻视频检索和浏览中重要的底层支持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主持人模板匹配和主题字幕帧检测的多模态新闻视频条目分割算法。先用基于主持人模板的算法进行第一次分割,再用基于改进的字幕检测方法进行第二次分割,最后将两次分割的结果融合并去除重复的分割点。实验证明,该算法对新闻视频条目分割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人脸身份认证中的欺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扩散速度模型和纹理信息的人脸活体检测算法。真实人脸和虚假人脸图像的空间结构不同,为了提取这种差异特征,该方法使用各向异性扩散增强图像的边缘信息。然后,将原始图像与扩散后图像的差值作为图像的扩散速度,并构建扩散速度模型。接着使用局部二值算法提取图像扩散速度特征并训练分类器。真实人脸图像和虚假人脸图像之间存在很多差异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人脸活体检测算法的泛化能力,该方法同时提取人脸图像的模糊程度特征和色彩纹理特征,通过特征矩阵级联的方法将两种特征进行融合,并训练另一个分类器。最后根据分类器输出概率加权融合的结果做出判决。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虚假的人脸图像。  相似文献   

17.
针对Siamese网络忽略不同层级差异特征之间的关联导致检测精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异特征融合的无监督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变化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对数比值算子和均值比值算子构建两幅信息互补的差异图,通过引入能量矩阵对差异图进行像素级融合以提高其信噪比;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差异特征融合的Siamese网络(difference feature fusion for Siamese,DFF-Siamese),该网络能够通过差异特征提取模块在决策层综合衡量不同层级特征之间的差异程度,从而有效增强网络的特征表达能力;最后,利用模糊聚类算法对融合结果进行分类构建“伪标签”,用于训练DFF-Siamese网络以实现高精度SAR图像变化检测。在3组真实遥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其他对比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更低的错误率。  相似文献   

18.
何韩森  孙国梓 《计算机应用》2020,40(8):2189-2193
针对假新闻内容检测中分类算法模型的检测性能与泛化性能无法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聚合的假新闻检测模型CCNN。首先,通过双向长短时循环神经网络提取文本的全局时序特征,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窗口范围内的词语或词组特征;然后,在卷积神经网络池化层之后,采用基于双中心损失训练的特征聚合层;最后,将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和CNN的特征数据按深度方向拼接成一个向量之后提供给全连接层,采用均匀损失函数uniform-sigmoid训练模型后输出最终的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F1值为80.5%,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差值为1.3个百分点;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NB)和随机森林(RF)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F1值提升了9~14个百分点;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快速文本分类(FastText)等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泛化性能提升了1.3~2.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所提模型能够在提高分类性能的同时保证一定的泛化能力,提升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9.
People are easily duped by fake news and start to share it on their networks. With high frequency, fake news causes panic and forces people to engage in unethical behavior such as strikes, roadblocks, and similar actions. Thus, counterfeit news detection is highly needed to secure people from misinformation on social platforms. Filtering fake news manually from social media platforms is nearly impossible, as such an act raises security and privacy concerns for users. As a result, it is critical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news early on and prevent it from spreading.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n automated model to identify fake news at an early stage. Machine learning-based models such as Random Forest, Logistic Regression, Naïve Bayes, and K-Nearest Neighbor are used as baseline models, implemented with the features extracted using countvectorizer and tf–idf. The baseline and other existing model outcom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oposed deep learning-based Long–Short Term Memory (LSTM) network.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settings achieved an accuracy of 99.82% and outperformed the baseline and existing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