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精度和密度的不断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计算量和数据量迅速增加,对硬件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构建一套面向地震资料处理的集群系统成为难题.本文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处理集群的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的选型以及集群管理系统,最后从性能和应用两方面对集群系统做了详细的测试.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是全省区域地震数据传输、数据交换、数据存储及信息服务的统一平台。针对网络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方案,即通过使用隔离网闸将业务传输系统和互连网进行物理隔离,升级网络关键设备和链路带宽,增加网络安全设备等技术手段,使网络系统达到了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既满足了地震信息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及多元化应用等的需求,又符合信息系统三级安全管理要求,可以为地震行业信息网络系统优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球也有脉搏,科学家们把地球的这种振动叫做脉动。当这种脉动变成快速的颤动,并把平静的地球表面搅得山崩地裂、河川倒流、房屋倒塌、电线扯断,这时规律的脉动就变成了可怕的地震。你可能很难想象,脚下安静的土地,每年会有500万次的地震,其中约有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就有十几次。因此把握地球的脉搏,及时了解“病情”所在,可以帮助人们免受伤害。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恰好给把脉地球的工作者们带来了“及时”的帮助。防震网动作迅速被数字化了的北京地区大部分地震前兆观测工作,由原来人工若干小时或每天一次测量提升到每分钟一个数据,这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信息量,为地震前兆信息的获取和地震短临跟踪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一旦发生地震,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能够在5分钟内初步确定地震位置,并在15分钟内精确定位;25分钟后地震分析预报技术系统就可作出减灾时效预测预  相似文献   

4.
【摘要】:在地震千兆观测项及方法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传统数据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观测数据分析需求。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为地震前兆观测工作带来了较为积极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对地震前兆的大数据挖掘分析进行了研究,从而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方地震业务管理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地方地震业务管理系统,涵盖了地震应急、震害防御、地震监测等3大工作系统的日常管理,通过汇聚地震业务数据,利于各县市查询统计有关数据,提高了地方地震业务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作为设计其他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自然现象,常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尤其当地震发生在深夜时,人们由于在熟睡中往往意识不到地震的发生,因而更容易导致惨剧的发生。基于Android的地震速报软件不需增加额外硬件设备,通过调用智能手机自带的方向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提醒用户震动的发生。同时软件在手机连接互联网时,可以实时获取中国地震信息网发布的官方权威地震信息,方便用户查询。软件集成了相关的地震常识,可以在平时和被困后给予用户指导和帮助。此外,该软件还实现了获取用户的GPS地理位置信息,并给指定联系人发送求救短信和平安短信的功能。整个系统利用Java+Eclipse+Android模式开发运行,并使用真机进行测试,实现地震信息、信息设置、地震监测和地震常识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地震资料处理对存储空间和存储性能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处理过程中数据量会急剧增加,中间数据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原始数据,传统的NFS存储架构,由于其明显的IO瓶颈,处理作业完成时间受到很大制约。简单分析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对于存储的需求,介绍了并行存储实现原理及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数据的访存特点,最后对并行存储进行IO压力、性能测试。测试表明:并行存储能够提高数据性能数倍,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地震资料处理时间并减轻了系统人员的运维压力。  相似文献   

8.
地震资料分布式存取的效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存取海量非结构化地震数据的常用方法,存在着在物理层和应用层添加了逻辑层影响访问速度,降低访问效率的弊端.为了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基础上,改善数据的存储方法、提高地震数据的访问效率,论文研究一种基于hadoop框架下地震资料分布式存取设计的思想,采用混合索引查询方法进行统一访问.采用对数据请求按操作进行预处理,通过建立基于关键字的索引、数据库索引等技术,优化因为了缩短开发周期,节约软件运行成本而增加逻辑层带来的查询速度慢的问题,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息化》2013,(10):13-13
在日本,地震等自然灾害极为常见,为此日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地震救灾体系。同时,信息技术及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也披广泛地应用到预防地震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震灾的国家。我国政府历来十分注重防震减灾工作。进入90年代,地震部门积极推进地震的综合防御工作,确立了防震减灾十年目标,中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也在减轻地震灾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中国地震局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管理全国地震工作的事业单位。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地震局,省以下多震区的市、县一般也设有地震局(办)。地震系统有各类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0000多名。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科学与工程的技术研究、震害预测与评估、数据传输和处理及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