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配备大型挠性结构体的技术试验卫星(ETS)-Ⅷ及其姿态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简述挠性结构(当今世界最大型的S波段展开式天线(LDR)和大型太阳电池帆板(SPS)),集中介绍采用64bit MPU的星载计算机(OBC)、大型挠性结构、在轨系统辨识(利用稳态运行数据)、故障检测、隔离和系统重新配置(FDIR)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MAS技术的生产调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调度是一类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本文探讨了多代理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技术在生产调度研究领域的应用。在介绍传统调度方法和多代理调度系统(multi—agent scheduling system,MASS)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代理机制的调度实现方案,给出了MASS的体系结构。文末对以后的研究做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子空间辨识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挠性航天器模态参数在轨辨识算法。其特点是当输入信号不易测量时,仅利用被噪声污染的输出信号就能进行模态参数的在轨辨识。通过对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和空间挠性结构(Mini-Mast)两个算例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线性振动的教材和手册中,关于固有振型节点规律表述存在不妥.本文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必须理解Гантмахер和Крейн关于固有振型节点定理的前提和局限性.文中详细分析了两自由度系统固有振型节点的规律,给出若干新的结论.基于该规律对一类多自由度组合系统的固有振型进行分析,说明可人为设计结构来满足特定的固有振型阶次与节点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用单批次激励试验数据进行多变量系统的智能辨识的不准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M次不相关激励和汇总智能优化的多变量系统辨识方法.该方法的要点是:对于有M维输入的多变量系统的准确辨识至少需要M次不相关激励试验,然后采集试验数据,再用汇总智能优化指标进行多变量系统模型的辨识计算.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多变量系统辨识需要M次的不相关激励试验的必要性.通过一个应用实例验算,演示了新的多变量系统辨识方法的易用性、正确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王殿君  孔林 《计算机仿真》2021,38(8):48-52,86
为了预示灵巧视频卫星推进系统的在轨温度,解决低加热功耗推进系统的保温问题,对其推进系统进行了热控设计.首先,通过合理分配有限的功耗对推进系统进行了主动热控设计,利用帆板温度、包覆多层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被动热控设计.接着,建立热分析模型,对热分析参数进行了确定,利用热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各测温点温度在12~23℃之间,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对推进系统在整星条件下进行了热平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推进系统各主要测点温度在10~21℃之间,与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轨仿真与试验所得数据验证了热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ANFIS的非线性系统辨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辨识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是当前的难点;文献[1]提出了用模糊建模方法,文献[2]提出了用神经网络方法,在总结上述方法不足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ANFIS进行非线性系统辨识是可行的,其辨识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8.
《控制工程(北京)》1998,(1):38-46,31
日本航天局(NASDA)正在研究H-Ⅱ无人轨道飞机(HOPE)和H-Ⅱ转移飞行器(HTV),经们将用于国际空间站(ISS)进行后勤支持。交会对接(RVD技术是HOPE、HTV、轨道服务飞行器(OSV)和月球探测器等航天顺完成各种空间活动的不可缺少的技术,目前正在研制的工程试验卫星-7(ETS-Ⅱ)就是一琪无人自动RVD系统的在轨演示计划,本文介绍RVD系统的基本概念,ETS-ⅦRVD在轨试验计划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正交小波网络(OWN)的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方法。阐述了正交小波网络理论,提供了用正交小波网络进行辨识的方法.并对高炉煤粉喷吹系统的非线性系统进行了动态辨识,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美国空军近期进行的“TAOS”飞行试验的背景和任务,着重讨论了试验的主要部分-MANS自主导航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原理,硬件,软件及其在轨试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ANN的动态系统状态方程辨识建模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东才 《计算机仿真》2006,23(10):144-146
对系统辨识原理、基于神经网络(ANN)的动态系统辨识进行了分析,针对动态系统辨识模型描述的复杂性,为简化ANN辨识建模的输入/输出关系的表达,提高算法的简洁性,采用了状态方程辨识模型,并给出了基于ANN的动态系统状态方程辨识模型。为比较分析不同网络结构的辨识建模效果及网络模型泛化能力,针对三种不同网络结构方案进行了辨识建模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最示,基于ANN的动态系统状态方程模型的辨识建模是有效的,并且简单合理的网络结构方案,可提高网络辨识模型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地震问题,针对商住楼住宅结构地震时易产生应力突变问题,为提高抗震能力,对带转换层的商住楼在地震作用下的输入能进行研究.传统方法将多自由度模型简化为第一振型等效的单自由度系统再计算输入能,但商住楼模型精度不够.根据振型分解法导出了弹性多自由度系统与弹性单自由度系统地震输入能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直接积分法推导出了结构各层的输入能量,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弹性多自由度系统的地震总输入能可以由所有振型的地震输入能线性叠加得到.通过对转换层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结构总输入能可以由前几阶振型输入能叠加得到,且精度较高,明确地震输入能量会在转换层发生聚集,各层能量分析更准确,可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模式识别最关键的两个环节: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提出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损伤识别集成算法,首先应用ICA方法计算独立源信号和混合矩阵[A],利用混合矩阵与模态振型的对应关系,得到振型矩阵[Φ],将模态振型的变形矩阵[Φ]*作为特征参数输入至SVM分类器进行损伤识别,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对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试验,结果表明:ICA方法提取的模态振型是一种高效的损伤特征参数,基于ICA和SVM的集成算法能够成功识别结构损伤、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从而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损伤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尺度薄膜结构平面天线由于轻质、超柔特点,其动力学性能参数较为复杂.为掌握其在轨结构动力学特性,基于温度-结构预应力导入方法建立了大型空间可展薄膜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可展薄膜结构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对薄膜结构平面天线的模态参数在轨辨识进行研究.辨识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线性时不变多输人多输出(MIMO)系统的输出存在随机噪声情况下,提出直接利用小波域的输入输出数据,辨识MIMO系统的方法.子空间状态空间法是时域辨识MIMO系统的主要方法,通过数据矩阵投影,对数据矩阵进行QR分解和奇异值分解,辨识出系统的阶数和系统的状态方程矩阵.运用小波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小波域的信号,利用小波子空间状态空间辨识算法对MIMO系统辨识,通过仿真,得到辨识的结果与时域子空间状态空间法相比较,证明提出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计算机仿真与系统辨识求解导弹弹道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求解某武器系统导弹弹道轨迹的两种方法,计算机仿真和系统辨识方法,详细介绍了导弹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并利用控制理论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对仿真模型求解,根据系统辨识理论,将整个系统看作“黑箱”建立与输入,输出数据等价的模型,引入折息因子对模型进行辨识,最后分别给出了计算机仿真试验曲线和系统辨识试验曲线,证明了两种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昇平 《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20(4):492-496,502
现有的l^1鲁棒辨识方法依赖于观测数据窗的起始时刻因而不能用来辨识时变系统,针对该问题基于最小二乘法提出了一种l^1鲁棒辨识算法.该算法与观测窗的起始时刻无关,可用于时变系统的辨识.证明了当试验输入为持续激励信号时所提出的算法为本质最优算法,进一步证明了周期持续激励序列为最优试验信号,并给出了辨识误差紧界的计算公式.最后利用提出的算法研究了慢时变系统的l^1鲁棒辨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微机上的结构振型动画技术及其在结构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动力分析中的应用。微机上振型动画的实现,为以微机为基础的模态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后处理,为模态分析设备的国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TCP/1P协议的新型水力物理模型试验测控系统,该系统将目前最先进、最流行的工业以太网技术应用到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的测控系统中,实现多点水位、流速和流量等水力学重要参数的实时采集、处理、储存、显示及打印,并具有在线查询及数据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车辆被动悬架抗干扰性差的缺点,基于1/4车辆悬架系统,建立了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以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扰度、轮胎变形量为控制指标,采用线性二次型(LQR)最优方法设计控制器.鉴于性能指标中加权矩阵难于确定的问题,提出基于振型分解法来优化选择加权矩阵,根据各振型分量的不同重要性,赋予各振型分量不同的权重,通过优化选择悬架系统的加权矩阵,获得最优反馈增益及最优控制力,从而抑制高频噪声和高阶计算模型误差对输出控制力的影响,提高了车辆悬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并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以二自由度车辆悬架系统在路面模拟输入作用下的动态响应为例,通过与被动悬架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