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大功率双向DC/DC变换器,首先给出了电机控制系统结构图,然后对双向DC/DC变换器进行分类,在分析最简化双向Buck-Boost 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与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对控制器设计包括元器件的选择和软件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应用背景和试验平台,详细分析了基于LabVIEW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用大功率DC/DC变换器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对该系统运行结果作了介绍.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上位机上能够动态地显示所采集信号的数据和波形,并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满足了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DC–DC变换器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多种输入扰动、负载扰动及电磁扰动影响的问题,本文结合全桥DC–DC变换器的系统模型特点,对传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基于降阶扩张状态观测器和以比例控制作为误差反馈律的自抗扰控制器用于实际系统,在确保系统性能的前提下优化了参数整定过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比传统PI控制系统更优的快速性、鲁棒性和适应性,且大大简化了传统自抗扰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参数过多、取值困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亿维(UniMAT)正式发布了UN CPU224DC/DC/DC.订货号为UN214-1AD23—0XB0。这是一款由亿维研发部根据多年PLC模块的市场经验.历时1年研发出来的200系列自主品牌PLC控制器模块.在兼容西门子PLC功能的前提下,做了部分优化及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DC/DC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由两个DC/DC开关电源模块并联构成的供电系统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该系统采用ARM芯片STM32为主控芯片产生驱动功率开关器件MOSFET的PWM脉冲[1],对供电系统的输出电压和各个模块的输出电流均实现了全数字闭环PI控制。系统输出电压稳定,能实现两个模块电流的比例分配,同时具有输出负载短路及延时恢复功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技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DC/DC变换器是电力电子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紧张的今天,提高DC/DC变换器的效率及功率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功率器件的发展和软开关技术的提出使变换器高效高功率密度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DC/DC变换器的产生背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DC/DC电源并联的设计思想,为满足大容量充电电源的功能和特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以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为核心电路的智能充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介绍了智能充电系统的结构设计、电路原理及工作原理分析,给出了控制电路图。仿真结果和试验表明该并联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ST滑模控制算法在DC–DC变换系统到达段存在快速性和抑制抖振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一种三相交错双向DC–DC变换器的模糊高阶滑模(FZST)控制算法.该算法依据李雅普诺夫函数求解出系统稳定需要满足的收敛条件,然后基于当前误差进行模糊逻辑推算,进一步在线调整收敛条件下的滑模面系数,保证对误差项加速抑制的同时完成对静态误差的积分,保留了ST滑模控制的动态性,并抑制系统的抖振.最后对双向DC–DC半桥回路中的电压环和电流内环,进行双FZST滑模控制的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在电压跟随,输入端电压与输出端负载大扰动情况下, FZST滑模控制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并有效地解决抖振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佳  吴小华  尹欣 《测控技术》2014,33(8):141-144
为了减轻航天器太阳能电池阵-蓄电池组电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介绍了一种半桥式双向DC/DC变换器。对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设计了双向半桥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反馈控制环路。最后研制了一台6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变换器不仅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而且可以有效地减轻电源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蓄电池充放电系统。选取全桥电路作为主电路拓扑。全桥变换拓扑优点较多,是高质量、大功率变换的主流拓扑。该装置的控制系统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方式,内环采用峰值电流控制,通过对内环的降阶处理,简化了系统调节器的设计。采用PWM控制方式实现双向DC/DC变换。  相似文献   

11.
在光伏发电微电网中,直流双向变换器作为储能电池和直流母线之间的纽带,承担着能量管理和平衡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分立式缓冲型软PWM电路作为直流双向变换器,有效减少了开关损耗并能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进行谐振元件的参数设计,运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小信号模型,设计了补偿控制器以改善系统性能,基于PSIM软件建模与仿真,分析系统不同模式下的运行状态及动态切换过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双向变换器能实现软开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在DC/DC变换器优化动态特性的研究中,关键决定于主电路控制系统结构和参数.DC/DC变换器通过终端特性实现能量的传递;而DC/DC变换器动态特性不仅与输入输出状态相关,也与本身的终端特性相关.由于在DC/DC变换器超载情况下,终端特性具有线性特性,理论上可以参考线性系统理论,对DC/DC变换器的各个终端特性做阶跃响应,可预测相应的动态特性.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设计合适的DC/DC变换器,根据小信号模型,推导出终端特性,然后利用终端特性预测动态特性,最后再在saber仿真平台搭建相应DC/DC变换器仿真动态特性,并与预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工作的主电压、大功率技术的迅速发展,集成化和高频化一直都是电力电子学追求的目标。在直直变换器中,传统的三电平变换器虽减小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但电路功率密度较小。正反激变换器中变压器利用率高,但输入电压范围有限。提出了一种三电平正反激直直变换电路拓扑,把正反激电路和三电平电路组合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变换器输入电压范围,增大了变换器的变换功率,同时提高了变压器的利用率。另外,变压器采用磁集成技术,将原有的两铁芯四绕组变压器集成为一铁芯四绕组变压器,减小了变压器体积重量,提高了变换器的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了一种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直接对DC/DC升压变换器的电感电流实施控制,以抑制系统非最小相位特性时控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外环采用一个PI控制器对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并把电压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内环电感电流控制的参考输入.由于自抗扰控制器则是一种不依赖丁系统模型的控制方法,因此被控系统不但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而且对...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高质量电压对直流输电线路造成的抑制影响,充分增强柔性直流输电网络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建立基于DC/DC变换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数学应用模型.通过DC/DC变换器控制的方式,选择与变换器结构体相关的拓扑连接行为,再利用高频变压器原副边匝数比数值,实现基于DC/DC变换器的直流输电特性分析.设置MMC基本控制器,采取内外环控制同步实施的方法,完成输电网络环境中的三次谐波调制,实现基于DC/DC变换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数学应用模型的顺利应用.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的柔性直流输电网络中的电压传输量、电流传输量均出现明显增大的变化趋势,输出功率稳定,可有效缓解高质量电压对直流输电线路造成的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一种基于电流模式的非线性控制器.控制器由电感电流的比例控制和电容电压的非线性比例积分控制两部分组成.对某DC/DC升压变换器的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控制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范淼  师毅 《个人电脑》2006,12(4):93-126
最近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和其他同事咨询购买数码相机事宜的朋友出奇的多——旅游旺季马上就要来了。同时我也听到了他们的抱怨.市场中在卖的产品实在太多了,看着好像都差不多又貌似区别很大,如何取舍真是头疼。为此我们做了一份功课,邀请了2005年下半年以后发布的,目前在市场上作为主打产品销售的所有机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测试.为近期准备购买相机的所有读者给出专业深入的参考意见。为了深入细致地进行评测.我们将此次专题分为两期进行刊登。本期首先亮相的是较早抵达《个人电脑》实验室的二十款产品。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双向直流-直流电力变换器能量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的工作原理,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优化动特性,采用了时间平均的方法来处理三端电子开关器件,建立了其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选取其带某一阻性负载时的一组参数,使用bode图方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根据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大信号构建真模型并进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在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时域仿真曲线定量的反映了双向直流-直流电力变换器待阻性负载的动态特性,bode图定性地给出了双向直流-直流电力变换器带阻性负载的稳定性.并对类似于双向直流-直流变换器的各种电力变换器的建模、仿真和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