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分析“挑战-响应”式身份认证方案面临的攻击形式,将视觉密码技术应用到交互式的认证方案中,利用视觉密码具有的伪随机数的特性,保证身份认证会话不被重用,并且不使用复杂的传统密码算法,提高了身份认证方案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最后,对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常见攻击的抵抗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提高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安全综合防御能力,解决目前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安全防护指导和终端认证机制的缺失和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泛在电力物联网可信安全接入方案。首先给电力物联网终端层设备确定一个唯一标识的指纹信息;然后结合该指纹信息,采用身份标识密码技术实现终端层设备的接入认证,阻断非法终端的接入;最后设计合法终端的身份信息安全传递机制,根据身份信息对合法终端的异常行为进行溯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视觉密码的身份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柱  李超  吴翊 《计算机应用》2006,26(10):2318-2319
基于视觉密码体制构造了一个高效、可靠的身份认证方案。在方案中仅仅使用了视觉密码和消息认证码两个密码组件,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开了传统密码的缺点。方案中为认证服务器引入了条形码图像作为机密图像,有效地降低了服务器对图像中机密信息自动识别的难度和复杂度,使得方案更加有效、实用。最后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说明方案可有效抵抗常见的攻击。  相似文献   

4.
SM9是国内商用密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标识的密码体制,可以避免PKI系统中复杂的证书管理难题,为物联网安全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SM9需要可信第三方KGC为用户生成和管理密钥,密钥更新极为不便。为了解决SM9密钥更新的难题,文章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出一种去中心化的身份认证及密钥管理方案。在该方案中,用户仅需要首次由IGC(Identity Generator Center)为其生成身份标识符和密钥,随后用户可以自动对密钥更新,在此过程中身份标识符作为公钥保持不变,仅对私钥和参数更新,以便于身份认证。文章重新定义了交易的数据结构,并且更新过程以交易的形式记录在区块链上,通过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其真实可信。文章的研究为去中心化的物联网应用场景下身份认证及密钥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有的物联网接入身份安全认证系统密钥编排时间过长,系统内存泄露过多。为此,基于大数据设计一种新的物联网接入身份安全认证系统。通过硬件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信息,通过用户注册、数据安全认证、密码修改、安全性能分析实现软件流程设计。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密钥编排,降低系统的内存泄露风险。  相似文献   

6.
合法用户的身份认证在信息安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静态口令为基础的传统认证方式正面临多种安全隐患。基于视觉密码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从使用安全性方面提出改进算法,实现了一套完整的一次一密身份口令认证方案,使得认证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系统采用双因素认证方式,将指纹识别技术和视觉密码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并最终在AM3517实验平台上实现。实测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认证过程安全可靠、易扩展、使用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合法用户的身份认证在信息安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静态口令为基础的传统认证方式正面临多种安全隐患。基于视觉密码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从使用安全性方面提出改进算法,实现了一套完整的一次一密身份口令认证方案,使得认证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系统采用双因素认证方式,将指纹识别技术和视觉密码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并最终在AM3517实验平台上实现。实测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认证过程安全可靠、易扩展、使用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接触到身份认证,最常见的就是用钥匙开门,在互联网世界中,身份认证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登录论坛、在线购物、网银转账等等。大多数时候,我们使用用户名/密码的方式就完成了身份认证,并获得访问权限,然而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统一身份认证模型采用单个密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这种方式无法对企业的商业秘密进行有效地保护,并且认证效率低,因而不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认证模型.该模型把用户的信息分成两部分--共享信息和私有信息,并采用一对密码--本地密码和共享密码分别对这两部分信息进行保护.用户可以利用共享密码在不同网站中漫游,实现统一身份认证;而网站通过本地密码来保护属于商业秘密的那部分信息.该模型能够保护商业秘密,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有价值的数据产生,依托物联网设备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和防护手段,很多物联网设备存在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特别地,设备硬编码信息与系统加解密、身份认证等功能密切相关,可为核心数据提供机密性保障,一旦被恶意攻击者利用,会产生敏感信息泄露、后门攻击、非授权登录等严重后果。针对该问题,在研究物联网设备中硬编码漏洞表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执行文件中多类型字符识别定位和硬编码漏洞检测方法。首先,提取固件内容并筛选所有可执行文件作为待分析源,提出特殊格式字符、外部文件引用、密码实现3类硬编码字符的识别与定位;然后,根据函数调用关系对硬编码字符所在函数进行可达性分析,采用中间表示IR模型消除指令异构性,并利用数据流分析方法确定字符型和参数型硬编码值;最后,设计符号执行方法确定硬编码漏洞的触发条件,最终输出漏洞检测结果。一方面,所提方法在利用中间表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符号执行的方法,消除了指令架构依赖性,减少了漏洞误报率;另一方面,该方法可融合字符、文件、密码实现3类硬编码字符的不同特征表现,增加了漏洞检测的覆盖范围,提升了检测方法的通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检测多种物联网设备中的字符、文件、密码3类硬编码漏洞,具有较好的检测精度,可为后续安全防护技术的部署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1.
安全问题是物联网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环节,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更轻量级、更复杂、更平民化。单一的技术符合性检测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为此本文提出物联网一体化安全检测体系架构,构建"一中心、两库、五平台"实现物联网安全技术符合性检测、安全管理检查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2.
IPv6协议虽然在某些方面增强了安全性,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因此网络安全威胁在IPv6时代依旧存在。通过从IPv6地址、报文格式和相关协议等方面分析了IPv6可能带来的安全新问题,分析IPv6报文结构和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结构。结合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和特点,研究了ND协议的应用原理和ND协议的无状态地址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过程。根据物联网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点,从链路本地地址结构出发,提出了基于“贝特反转”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安全性的保障。感知层在物联网体系结构中处于底层,承担信息感知的重任。感知层的安全问题是物联网安全与互联网安全主要的差别所在,是物联网安全的重点。针对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架构、感知层的安全威胁进行了分析总结;从无线射频识别( RFID)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两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性研究成果;提出了RFID安全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未来研究方向;给物联网安全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安全体系、物联网个体隐私保护模式、物联网安全相关法律的制定等方面。首先举例说明物联网在智能电网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然后讨论了物联网安全技术架构。最后根据物联网的安全架构分析了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由此警示我们应提早应对物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等挑战。  相似文献   

15.
郑昌兴 《计算机安全》2012,(10):70-72,75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是制约物联网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在介绍物联网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物联网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终端安全、接入安全、传输安全、存储安全、和隐私安全五个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作为标志着新技术和经济革命的一种新兴产业而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特征,描述了物联网技术架构,并简单分析了物联网在通信行业应用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诸多安全问题,亟需建立完整且稳定的系统来确保物联网的安全,使得物联网对象间能够安全有效地通信,而入侵检测系统成为保护物联网安全的关键技术。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设计了大量且有效的入侵检测系统,对此类研究进行了综述。比较了现阶段物联网安全与传统的系统安全之间的不同;从检测技术、数据源、体系结构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详细分类;从数据集入手,对现阶段基于机器学习的物联网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物联网安全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软件体系架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的弊端,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即建设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的思路。结合物联网体系结构,建立了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层次模型。该模型中,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各层之间定义标准接口,方便了平台的模块化设计。基于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层次模型及对公共安全管理重点业务的分析,设计了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软件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9.
徐伟  李佟鸿 《计算机仿真》2020,(3):440-444,457
由于传统物联网安全检测方法的安全域值具有固定化特性,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高。提出基于浮动域值法的物联网安全协方差盲检测方法。分析物联网应用的拓扑结构,通过浮动域值法获取网络安全曲线,通过网络安全曲线组建物联网安全模型。利用协方差矩阵构建差值系数组方程,将通过估计获取的差值系数组建向量空间,采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工具,实现物联网安全盲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鲁棒性,能够高效率、高精度完成物联网安全检测。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技术能够建立起物物相联、物物可管、资源统筹分配的应用系统,将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安防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内各节点的潜在危险,保障节点安全。文章通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平台设计,实现了智能安防系统的建立,为探索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安防系统的更好结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