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面向对象软件度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OO度量评价规则和标识一组OO度量套件的方法,一组切实可行的OO度量套件及其形式化描述方法,评价OO关键概念和结构特性。质量度量模型是软件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技术,采用层次结构的度量模型。通过质量度量模型,就建立了软件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间的客观的定量的联系。OO软件度量框架用以规范化地帮助评测软件产品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软件质量度量和软件过程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软件质量保证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同时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建立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本文着重讨论了软件质量度量和软件过程度量中的概念.度量模型和度量方法等内容.软件度量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软件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通过软件的源代码度量面向对象软件的适应性,提出了一个包含七个具体度量指标的软件适应性度量模型,并开发了在Java软件中提取各度量指标的支持工具FlexTool;为了避免通过手动调整大量软件源代码的方式度量软件适应性,使研究人员能够在不太了解软件实现细节的情况下对适应性进行度量,提出了将该适应性模型应用于软件版本的演化从而度量软件适应性的方法,并通过著名开源软件Ant的版本演化对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软件过程度量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和过程度量框架,在CQM模型基础上提出了CQAM模型,并结合CMM模型设计了一个软件过程度量系统总体结构,在系统中采用SPC作为度量分析方法,简单介绍了其中的X-R图并给出了一个度量实例。  相似文献   

5.
软件度量模型及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提高软件的质量始终是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度量的量化管理是目前最有效的质量保证手段之一,为此对软件度量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软件度量模型和度量指标,并对相关度量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软件可测性,从数据处理过程中信息掩盖这一新的角度对软件可测性度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线模型用以描写输入、处理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线度量指标,用以度量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信息掩盖程度,揭示软件的可测性;基线模型中3条基线度量定理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信息掩盖程度与基本处理片和过程临时元的定量关系;两种度量模型的比较显示了基线度量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面向对象软件度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件度量是提高和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在给出的面向对象软件度量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讨论了实现该模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度量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能够有效地对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和提高软件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软件度量体系的框架模型以及软件度量过程的主要框架,并着重分析了企业软件度量的制定过程、实施过程以及软件的改善方案。很好地体现了企业软件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企业软件的成熟度。并在文章的最后探讨了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软件构件质量度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软件质量标准ISO/IEC9126: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探讨了软件构件的质量度量问题,首次提出了完整的软件构件质量模型:外部和内部质量模型以及使用质量模型,为度量软件构件质量提供了新的方法。最后以外部易组装性度量为例,给出了软件构件质量度量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软件柔性的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柔性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在总结柔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柔性软件的特征提出了新的软件柔性的定义,并结合面向对象的技术给出了面向对象的软件柔性度量模型,该模型包括有效适应性、易用性、响应速率和成本比率4个侧面。为了使度量客观、具有操作性,对每一个侧面又进一步细化为若个要素,并具体定义了每一个要素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翰  郝志峰  陈明  韩涛 《计算机科学》2007,34(2):260-263
演化性是软件的基本特性之一。软件演化由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活动组成。本文从宏观层面入手,以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SA)作为软件的蓝图和支撑,设计了复合信息矩阵模型,作为软件体系结构演化波及效应分析的新工具。结合矩阵特性、图论知识和算法设计,新模型可以对一般SA静态和动态演化中的波及图表1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和量化界定,弥补了现有研究模型需要简化连接器和无法评估连接器影响的不足,从而为SA演化的利用和评价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依据,并为基于矩阵变化的SA演化计算机自动处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应用的全面功能点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勋梅  虞慧群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098-3101
全面功能点(FFP)是一种应用广泛且使用方便的软件功能规模度量(FSM)方法,但其方法本身只能度量系统静态的方面,不能考虑到对象的交互性和对象的行为。根据COSMIC-FFP的度量元素和Web应用的结构,对COSMIC-FFP软件模型进行了改进,列出了针对Web应用的度量规则,并给出了实例说明了这些规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软件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应用到软件可靠性的测试过程中,可以为测试的进行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决策依据。军用软件可靠性的测试及管理是控制军用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该文给出了一种军用软件测试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Musa模型在测试管理中的应用,最后对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XML和XSLT的模型驱动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平台Web开发,应用XML和XSLT分别实现模型驱动构架中的模型管理和转换规则管理,使用模板技术对平台独立模型转换代码的环节进行扩展,构建高效的Web开发模式,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跨平台性。应用该模式实现对E-learning远程教学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在基于G-O模型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中引入以时间为变量故障察觉率,并以此模型建立了一种新的软件费用模型。该费用模型考虑了软件发布后使用者对软件系统剩余故障的发现概率,并不是所有的剩余故障全部被发现这种情况,使模型更符合实际。以软件开发费用最小为最优化条件,讨论发布时间与费用的关系,并在文章最后用示例说明了发布时间随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16.
软件维护性是软件质量的重要属性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软件的后期维护成本。设计赋予软件良好的维护性是软件需求、设计和开发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的软件维护性需求分析方法,即通过对软件将来可能发生的维护场景进行分析以获取软件可维护性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陆  张忠能 《计算机工程》2004,30(Z1):32-34
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软件的可维护性是构成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决定了在软件系统或产品上需要投入 多大的成本与精力。当前,软件的可维护性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并逐渐成为衡量软件系统或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对于软 件可维护性的分析与研究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期望能找到软件系统可维护性提高和优化的方法。从理论而言,研究能够从组成软件生命周期 的各个阶段入手,文章着眼于软件设计阶段,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对软件的可维护性的提高与优化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一个具体项目给出相 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构建大型管理领域系统的关键步骤,同时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已成为解决软件复杂性的有效方法。该文基于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方法提出了管理领域系统建设的“4+1”关注点视图,针对“4+1”关注点视图提出了面向管理领域、基于服务实现的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基于该软件体系结构开发的管理业务支持平台及其支持下的软件开发过程可以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改善软件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具有更好的演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and lessons learn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ramework for the Modelling and Measurement of Software Processes (FMESP) in a software company dedi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software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aim of FMESP is to provide companies with a conceptual and techn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process models and measurement models in an integrated way. Modelling and measurement are two key factors to promote continuous process improvement. As a result, important benefits were obtained. The company improved the maturity of its processes which allowed it to obtain the ISO 9000 certification. From a research point of view, Action‐Research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and as a result the framework was improved and important feedback was obtained, bringing to light new important issues which will be tacked in future work.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Recently, several companies have decided to adopt maturity models such as the CMM/CMMI to ensure quality software processes. The state year report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SEI) showed that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 CMMI appraisals have been conducted since 2002. Many of these were performed at software providers, i.e. companies that develop software for other companies. Although the cos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ppraisal of CMM/CMMI are high for the software providers, there is no formal study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is investment pays off or, in other words, whether their customers are measurably satisfied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 provided.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formal evaluation of customer perception of the service quality offered by the software providers appraised in CMM/CMMI. We developed an instrument based on a widely used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SERVQUAL) and applied this instrument to several customers of software providers appraised in CMM/CMMI. The results show a considerable discrepancy between customers’ expectation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services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