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犯罪现象呈现越来越严重化的趋势,为了获取犯罪证据,计算机取证问题近年也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目前对网络攻击取证多采用案发后再采集证据的不足,重点讨论了主动取证的工作模式,即在网络攻击的过程中完成预警和取证工作,HoneyPot就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总量持续上升,计算机取证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取证分为事后取证和实时取证.早期的实时取证所利用的网络安全工具在取证学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们所产生的数据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由此,网络取证系统应运而生,它对网络入侵事件、网络犯罪活动进行证据获取、保存、分析和还原,弥补了传统安全工具在实时取证中的不足.文中对网络取证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目前的一些网络取证工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网络取证系统及工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总量持续上升,计算机取证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取证分为事后取证和实时取证。早期的实时取证所利用的网络安全工具在取证学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们所产生的数据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由此,网络取证系统应运而生,它对网络入侵事件、网络犯罪活动进行证据获取、保存、分析和还原,弥补了传统安全工具在实时取证中的不足。文中对网络取证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目前的一些网络取证工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取证调查技术已经成为重要技术之一。由于物理内存中包含计算机操作的大量信息,针对物理内存的实时取证分析已成为当前数字犯罪调查领域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文章通过研究物理内存获取技术,内存进程管理模式,信息关键词搜索技术等相关技术背景,实现对Windows物理内存的镜像获取,内存中的隐藏进程和异常进程的检测,内存中敏感信息的检测分析三方面功能。通过对用户主机进行调查检测,掌握用户大量的操作行为和有用信息,为计算机犯罪取证调查和信息安全检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海量网络日志和服务器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获取网络取证,在分析犯罪证据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增加对网络取证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模块,增加采集系统采集的准确率,存在采集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弱关联挖掘的网络取证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法,对网络取证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描述与技术指标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基于弱关联规则特征提取的网络取证数据挖掘算法,实现网络取证数据的准确检测和采集;在嵌入式Linux平台上进行网络取证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对网络日志和服务器数据中犯罪证据进行取证采集,其可靠性较高,取证数据采集精度高于传统方法,展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犯罪属于一类破坏性极大的犯罪,必须对其进行严厉查处和打击,而进行计算机取证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的重要性技术,是对案件进行侦破的关键性环节,如:证据获取、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确定等。目前,计算机取证技术还是一个比较前沿的新兴领域,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数字证据进行获取,并对相关的技术细节进行确定,从而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一套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实践取证标准,以获得关联性强、客观、合法的电子数字证据。但由于受到某些方面的技术条件限制,计算机取证技术在运用和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如:反取证技术使证据得到隐藏或删除导致取证无效等。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围绕计算机取证技术展开探讨,阐述了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含义,分析了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取证流程,并对计算机取证技术所面临的困难及作案规律进行了总结,以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某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网络犯罪问题日渐严重,通过规范化的作业程序获取数字证据的意义越来越突出。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数字证据的特点、取证、保存、调查、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计算机取证方法收集被攻击的计算机磁盘等能持久化保存数据的介质。但是随着磁盘存储能力的提升以及数据加密等技术的发展,使用原来针对硬盘的取证方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变得越来越困难。对计算机的取证开始采用其他数据源,包括计算机内存中易失性的信息。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内存获取、分析方法以及内存取证过程进行介绍,采用分析和对比的手段对每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进行比较,得出比较结果并给出计算机犯罪内存取证领域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攻击现象的增长和攻击技术手段的千变万化,计算机取证就是对能够为法庭接受的,足够可靠和有说服性的,存在于计算机和相关外设中的电子证据的确定、收集、保护、分析、归档以及法庭出示的过程。因此电子证据的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电子取证技术主动获取非法黑客的攻击行为并完整重建,可以准确有效地打击非法黑客。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即为人们提供了便捷,也助长了犯罪贩子作案方法和工具.许多犯罪分子利用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或平板电脑等进行通信交流,密谋策划和实施犯罪活动,因此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时,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取证技术,还需要掌握网络取证技术.网络取证可以从缴获的电子犯罪工具中搜寻犯罪证据,利用这些犯罪证据为嫌疑人定罪、量刑,进一步维护社会治安和经济繁荣发展,目前网络取证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诞生了很多,比如高效截包技术、会话重建技术和专家识别系统等,都可以快速的识别网络犯罪证据,但是随着犯罪也更加狡猾,信息传播手段更加复杂、隐蔽性也大大的提升,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网络取证可靠度和可用性,本文提出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将犯罪证据关联在一起进行分析,为抓获犯罪分子定罪量刑作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定向网络攻击对网络空间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甚至已经成为国家间网络对抗的一种主要形式。本文认为定向网络攻击难以避免,传统的以识别并阻断攻击为核心的防御体系不能很好地应对复杂先进的定向网络攻击,遂提出将追踪溯源作为威慑性防御手段。本文给出了定向网络攻击追踪溯源的形式化定义和分类;充分借鉴了网络欺骗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网络和系统环境,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追踪溯源定向网络攻击;构建了包括网络服务、主机终端、文件数据、控制信道、行为特征和挖掘分析六个层次的定向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模型,并系统阐述了模型各层次的内涵及主要技术手段;以此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以"欺骗环境构建"、"多源线索提取"、"线索分析挖掘"为主线的追踪溯源纵深体系,多维度追踪溯源定向网络攻击;结合现有攻击模型、追踪溯源理论和典型溯源案例,论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攻击事件给网络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将知识图谱与网络安全领域相结合,构建安全知识图谱,整合大量的安全数据并挖掘其中潜在的威胁,对于网络攻击的辅助防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网络安全数据海量化、分散化、关系隐蔽化等问题,提出了安全知识图谱的技术架构,从分析威胁数据特点、构建本体模型、实体和关系抽取、图谱构建等方面描述和揭示了网络节点中的实体及其关系,并阐述了基于安全知识图谱的网络节点威胁感知技术框架,对知识图结构和节点属性分别进行编码和解码,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语义信息。在此基础上,探究具有威胁识别、态势理解和辅助决策能力的网络节点威胁感知技术应用架构方法,从而实现对网络安全威胁的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13.
软件与网络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已经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网络窃密等问题频频发生,给社会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公众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互联网的大量功能和网络上的各种应用都是由软件实现的,软件在网络安全的研究与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网络攻击都是利用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实施的。研究新形势下的软件安全问题日益迫切。本文从恶意软件、软件漏洞和软件安全机制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分析软件生态系统面临的全新安全挑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A 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 is a complex system that integrates sensing, computation, control and networking into physical processes and objects over Internet. It plays a key role in modern industry since it connects physical and cyber worlds. In order to meet ever-changing industrial requirements, its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are constantly improved. Meanwhile, new security issues have arisen. A ubiquitous problem is the fact that cyber attacks can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industrial systems, and thus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f state-of-the-art results of cyber attacks on cyber physical systems. First, as typical system models are employed to study these systems, time-driven and event-driven systems are reviewed. Then, recent advances on three types of attacks, i.e., those on availability, integrity, and confidentiality are discussed. In particular, the detailed studies on availability and integrity attacks are introdu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ackers and defenders. Namely, both attack and defense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different system models. Some challenges and open issues are indicated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 and inspire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rea.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安全己被正式批准列为一级学科,该学科的人才培养与己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值得深入探讨。分析了该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一级学科的关系,给出了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知识体系,将其分为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和信息安全等5个大的学科领域。借鉴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该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标准,并提出了涵盖5个方向的模块化参考课程体系。最后,给出了对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以其特有的安全性,已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然而,对其网络安全的进一步研究往往被忽略,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被关注并发表。本文针对区块链数据的完整性、匿名性与隐私保护的安全需求,系统分析了区块链的安全攻击,综述了安全保护技术研究进展,尤其对区块链密码学安全防护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对当前区块链安全防护技术的综述工作,将有效地帮助区块链的架构优化与安全算法改进。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拟态防御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主动防御理论,以异构冗余和动态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执行环境来抵抗攻击。然而,面对黑客的多样化攻击手段,仅凭借拟态防御抵抗攻击是不安全的。为了增强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本文在目前已有的防御系统基础上提出更为合理的防御选取方法。将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引入到拟态防御中,构建了由攻击者、防御者和合法用户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提出了最优防御策略求解方法。该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了演化稳定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通过执行推理的演化稳定策略可以降低损失,遏制攻击方的攻击行为,对拟态防御系统中防御策略选取和安全性增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的信息安全问题,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几年来,美国采取了强有力的立法措施以解决其网络及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问题。美国为保障信息安全所做出的立法努力对我国的信息安全立法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我国的信息安全立法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维护和国际合作问题,同时,应该通过立法保障对信息安全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s) is apace growing, billions of IoT device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which communicate and exchange data among each other. Applications of IoT can be found in many fields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such as healthcare, traffic, agriculture, oil and gas industries, and logistics. In logistics, the products which are to be transported may be sensitive and perishable, and requir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Most of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ogistic containers are not integrated with IoT devices to provid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parameters inside the container and to transmit data to a remote server. This necessitates the need for designing and fabricating IoT based smart containers. Due to constrained nature of IoT devices, these are prone to different cyber security attacks such as Denial of Service (DoS), Man in Middle (MITM) and Replay. Therefore, designing efficient cyber security framework are required for smart container. The Datagram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DTLS) Protocol has emerged as the de facto standard for securing communication in IoT devices. However, it is unable to minimize cyber security attacks such as Denial of Service and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DDoS) during the handshake proces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a cyber secure framework by implementing novel hybrid DTLS protocol in smart container which can efficiently minimize the effects of cyber attacks during handshake process. The performance of our proposed framework is evaluated in terms of energy efficiency, handshake time, throughput and packet delivery ratio. Moreover,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tested in IoT based smart container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decreases handshake time more than 9% and saves 11% of energy efficiency for transmission in compare of the standard DTLS, while increases packet delivery ratio and throughput by 83% and 87%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面向网络取证的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网络攻击事件源头然后进行有效电子证据的收集是网络取证的任务之一.定位网络攻击事件源头需要使用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然而现有的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研究工作主要从防御的角度开展,以通过定位攻击源及时阻断攻击为主要目标,较少考虑网络取证的要求.这导致网络攻击追踪溯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无法成为有效电子证据在诉讼中被采用,因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在网络取证方面的价值.为此提出了一套取证能力评估指标用于评估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的取证能力,总结分析了最新的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包括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追踪溯源技术,基于取证能力评估指标分析了其取证能力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提出了针对网络攻击追踪溯源场景的网络取证过程模型.该工作为面向网络取证的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