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品CAD是一个多组织,多人员、多任务的协同工作过程,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满足产品的分布式协同设计要求,本文引入多Agnet的概念,分析了产品CAD的多Agnet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AD协同设计模型,描述了产品CAD的协同工作过程,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该建模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CAD技术理论分析了高压送线路设计的信息流程和工作流程,提出了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协同工作的软件组织模式,给出了该复杂系统中多专业Agent的协同机制,最后讨论了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有很多优点.文章讨论如何把Agent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到远程教学中以增强教学效果.在多Agent通信语言KQML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gent的协同远程教学模型,并阐述了在此模型下协同远程教学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支持协同工作的工程CAD/CAM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的概念和原理,以及CAD/CAM系统发展趋势;然后对支持协同设计的工程CAD/CAM系统的支撑环境、系统协同模型、实时协同设计过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说明;最后设计出一个支持协同设计的工程CAD/CAM系统模型,并在一个纺织面料CAD系统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剑  费奇  王红卫 《计算机工程》2001,27(2):136-137,140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和多Agent系统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多级协同教育规划的特点,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代理(Agent)的多级协同教育规划环境,并阐述了在此环境下多级协同规划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Agent的协同远程教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有很多优点。文章讨论如何反Agent和计算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到远程教学中以增强教学效果。在多Agent通信语言KQML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gent的协同远程教学模型,并阐述了在此模型下协同远程教学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感知研究现状,回顾了Agent技术的发展,研究了Agent技术与CSCW感知问题的契合点,并将Agent技术成功地应用到CSCW的智能感知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图案协同设计多维感知模型MMAMA。从而使感知具有了一定的智能性,同时提高了协同感知能力和协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惠怀海  黎勇  卜佳俊  陈纯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10):164-167,170
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感知研究现状,回顾了Agent技术的发展,研究了Agent技术与CSCW感知问题的契合点,并将Agent技术成功地应用到CSCW的智能感知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基于Multi-Agent的图案协同设计多维感知模型MMAMA。从而使感知具有了一定的智能性,同时提高了协同感知能力和协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各种协同工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灵活性不足.这里提出一种多Agent支持的动态协同工作模型,通过从协同Agent管理的用户Agent中选择一些作为任务Agent,与协同Agent一起参与任务的执行.重点分析了用来执行任务的任务Agent的选择算法.该模型的目的在于引入动态性机制,提高系统的内部性能和外部响应能力,从而使得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多Agent系统协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Agent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解决Agents间的通信和相互协作 ,以便达到信息的获取和协同工作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多Agent的协同问题及解决协同问题的关键方法 ,并给出了一个多Agent的信息获取系统和模型。  相似文献   

11.
协同仿真是协同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检验、指导和优化设计的重要手段。车辆动力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复杂机械产品。文章为解决协同仿真中复杂的交互通信问题,以动力系统为例,应用多Agent技术,研究复杂机械产品多Agent协同仿真的模型和方法。在分析了动力系统协同仿真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动力系统协同仿真的多Agent结构模型,Agent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KQML/XML,并以曲轴的静力学分析为例说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生境技术的共享学习在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协同设计的特点,提出一种多Agent协同设计系统框架,以及产品数据模型的表示,构件的产生,搜索及更新。在对共享机制小生境技术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协同设计系统中基于小生境技术的分类算法,以及协同设计系统中多Agent共享学习的方法,并以一个汽车设计为实例描述了协同设计及共享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多Agent系统中实时消息传递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 Agent是具有信念、能力、决策和承诺等精神状态的实体,它的提出是以计算的社会学模型为背景,通过多个简单Agent协同工作,可以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的主要目标就是解决如何组织多Agent系统中的Agent,使它们能够协同工作以完成复杂问题求解。多Agent系统的关键问题是Agent间的协同,而根据计算社会学模型的观点,消息  相似文献   

14.
在供应链管理中,商务过程往往跨越多个商务实体,各实体对相应过程段的管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私有性,并又协同工作.传统集中式的商务过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求.针对敏捷供应链中分布式、P2P(Peer-to-Peer)式的协同商务过程管理模式,设计了基于Agent的网络协同商务过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分布式商务过程管理和控制,并进行了原型开发.  相似文献   

15.
异构CAD系统协同框架与互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CAD通过网络支持不同地域的设计人员实时地完成产品设计或决策任务,以提高群体协同工作效率;异构CAD系统协同将分布的不同的CAD系统,如ProE、UG、SolidWork等业界比较成熟且是主流的商业CAD系统,集成在一个框架平台下,从而支持人们更方便地协同工作;文章讨论了异构CAD系统协同的体系结构与共享感知问题,提出了一个支持共享感知的复制式系统结构模型;进一步将现有商业CAD系统引入到该模型中,给出了一个基于构件的协同CAD中间件框架模型,讨论了中间件接口和CAD系统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16.
陈芸  王遵彤  凌毅 《计算机工程》2010,36(4):256-258
为使软硬件协同设计过程更具分布性、自主性及并行性,在软硬件协同设计中引入多代理(MAS)技术,提出软硬件协同设计的MAS模型,包括系统描述Agent、软硬件划分及映射Agent、软硬件设计Agent、协同通信Agent、性能评估Agent和硬件系统测试Agent的构建和应用。采用多个目标代理映射、协商的方法协调整个协同设计过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优化系统级芯片设计方案、软硬件结构和功能,并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7.
多Agent系统因其自身的协同、协商、合作机制,对降低问题求解难度和求解复杂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而人工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多样性、分布式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特点.通过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多Agent系统控制框架,将人工免疫理论中的免疫记忆、clone选择、亲和力计算、自学习等特点应用于多Agent系统中的协同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多Agent的协同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Agent技术特别是多Agent系统(MAS,Multi-Agent System)为解决人工智能等领域复杂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多Agent系统重点研究如何协调系统中的各个Agent的行为使其协同工作.针对多阶段组合投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调节及协同工作的组合投资策略模型.该模型系统中的各个Agent通过通讯共享知识,在求解问题的搜索空间中进行协同搜索,在更短的搜索步长内得到问题的解,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性能.该模型具有不基于任何股票模型、时间复杂度低以及逼近最优投资策略速度较快等优点,实验证明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网格计算环境下,许多任务的执行经常需要同时协同分配多个agent以满足性能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理性multi-agent编组机制的agent协同工作方法.然后,设计了校园虚拟实验网格调度系统及理性Agent编组机制用于有效的资源协同分配.  相似文献   

20.
Agent技术特别是多Agent系统(MAS,Multi-Agent System)为解决人工智能等领域复杂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多Agent系统重点研究如何协调系统中的各个Agent的行为使其协同工作。针对多阶段组合投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多Agent系统的自调节及协同工作的组合投资策略模型。该模型系统中的各个Agent通过通讯共享知识,在求解问题的搜索空间中进行协同搜索,在更短的搜索步长内得到问题的解,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性能。该模型具有不基于任何股票模型、时间复杂度低以及逼近最优投资策略速度较快等优点,实验证明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