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大港油田近几年几起主变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对新建变电站、运行中变电站、改造变电站的主变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变压器差动保护由于受其励磁电流、接线方式、TA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本文针对如TA型号及变比的选择、二次接线、二次负荷能否满足TA10%误差曲线、一次换相和二次电流回路接地方式等几个可能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流互感器型号及变比的选择、二次接线方式、10%误差曲线、二次电流回路接地方式等可能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避免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TA)存在的型号及变比的选择、二次负载与TA10%误差曲线的匹配、二次接线的正确方法、一次侧换相和二次电流回路接地方式等几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防止差动保护误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影响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可靠性的因素很多,除了接线不正确以外,TA特性不良,整定不合理及保护继电器性能不良等,均会造成不正确动作。本文通过对贵州盘南电厂输煤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情况的介绍,将电缆阻抗导致差动保护区外误动当作一个典型,进行事故分析以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蔡云 《中国电力》1996,29(2):59-61
全星形接线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三相接线方式,在一些曲线设计中常采用了Y接线,认为灵敏度高,二次负担小。运行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误动。文中对此误动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列举了两种接线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差动保护依靠TA二次接线方式的选择,进行不同接线组别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补偿。在现场调试工作中发现,有两种情况是导致差动保护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由于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错误而不能形成正确的相位补偿;其二是整定值的错误,导致保护装置所计算出来的差流很大。笔者以南自厂WBZ-03型主变保护为例,就主变差动保护TA接线的极性和整定值的计算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110 kV变压器低压侧差动保护误跳闸,通过故障信息分析初步认为故障原因为变压器高压侧TA二次回路W相存在电流泄漏;利用故障模拟及加压法确定了故障点,以及TA接线破皮是导致主变压器误跳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以防止该类事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祎  郑建梓 《浙江电力》2013,(11):53-56
TA二次回路断线对变压器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保护动作行为影响较大,110kV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TA断线判别原理种类繁多,部分装置判据存在原理上的缺陷。对一起TA断线引起的差动保护误动原因进行分析,就不同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横向对比,提出要避免TA二次回路一相断线、且断线相和另一相电流并联这种特殊情况下比率差动误动,装置不应将存在零序电流作为TA断线判别的唯一或必要判据。  相似文献   

9.
对于星形/三角形(Y/d)连接组的变压器,形成差动量一般采用2种转角方式:Y侧电流移相转角(Y→d)和d侧电流移相转角(d→Y)以实现二次电流的幅值和相位校正.为了避免中性点直接接地侧外部单相接地短路时差动保护误动,2种转角方式都消去了差动电流中的零序分量,但因此降低了差动保护反应内部单相接地短路和匝间短路的灵敏度.直接利用中性点零序电流对差动电流进行自动补偿可以兼顾区内外接地短路时保护的可靠性与灵敏度,但实际上由于三相电流互感器(TA)与中性点零序TA的不同型问题,也可能导致差动保护的误动.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变压器各侧负序电流在区内外接地短路时的不同相位特征,可以对差动电流进行零序电流的自动补偿,既提高了区外接地短路时保护的可靠性,又保证了区内接地短路时保护的灵敏度不会降低.该方法无需增加额外的零序TA二次接线,也避免了零序TA极性校验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内桥接线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内桥接线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并列运行时,其中一台变压器支路空载合闸或故障时,内桥开关将通过很大的励磁涌流或短路电流。在此情况下,正常运行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可能发生由于电流互感器暂态传变特性差异以及产生和应涌流现象而导致保护误动。文中结合一起变压器差动保护连续误动的事故,对内桥接线方式下,电流互感器传变特性差异、和应涌流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并对励磁涌流的二次谐波闭锁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最后提出了内桥接线方式下改进的变压器差动保护接线方式等解决措施,以防止差动保护误动。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和调控防误操作系统中手工生成一次设备接线图、一次设备属性、防误规则,手工开列操作票的方式费时、费力,不符合用户对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间隔模型的图—库—规则—操作票自动生成方法。建立了包含典型一次间隔和典型二次间隔的典型间隔模型,基于该模型分别介绍了一次设备接线图—库自动生成、防误规则自动生成、操作票自动生成的方法。开发了图—库—规则自动生成和操作票自动生成软件,研究成果已得到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用于零序功率方向判别都是采用自产零序电压和电流,虽然避免了采用外接零序电压电流可能出现的极性错误,但同样可能由于二次回路接线错误导致误判方向。以一实例说明了二次接线错误导致的保护误动作事故,对类似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微机型变压器保护中 ,当差动TA二次接线采用全星形接线时 ,如何对断线保护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14.
对500 kV电流互感器(TA)更换中二次方面可能出现的保护误动、设备损坏的风险等问题进行总结,为同类工作提供经验.从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结合现场经验和实际案例,阐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造成的后果.介绍了更换TA过程中涉及极性、准确级、保护范围、一次绕组等电位点等方面的正确做法,对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提出了控制措施.运行维护单位继电保护人员应注意前述各方面问题并做好作业风险控制,才能保证更换TA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500 kV变电站35 kV侧接线方式有多种,投运较早的500 kV变电站35 kV电抗器间隔常采用断路器后置式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但同时造成了二次上的一些问题。结合华东地区500 kV某变电站一起35 kV电抗器故障实例,分析了由于断路器后置式接线方式所引起的二次问题,包括故障相判别错误、相邻电抗器间隔低电流保护误动、保护持续动作不返回。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随生 《江西电力》2004,28(3):23-25
结合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深入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变压器微机保护在一次正相序系统和一次负相序系统中应用时各侧电流的相位关系,并进行了比较,指出只要按变压器本身的接线组别,各侧绕组和TA的二次实际接线方式设置相应控制字,变压器微机差动保护就能正确运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BX06PCM设备在安装、调试及维护中出现的故障现象的描述,从设备工作原理、组网接线方式、设备面板指示灯状态入手,找出引起业务中断的原因,快速、彻底地排除故障,形成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方式方法,经过长期运维得出:一般业务中断均为网管误操作,外围接线错误、脱落、虚焊等原因造成,为了避免设备长期处于告警状态运行,应将一些空闲端口进行环回,在新建业务时及时解除此类操作,保证业务的正常配置.  相似文献   

18.
石吉银 《中国电力》2021,54(5):148-155
当测试负荷不足时,一次电流检验电流互感器(TA)二次回路的工作就无法完成,常造成新建变压器保护不能正常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电动机启动电流或变压器励磁涌流等暂态电流检验TA二次回路的方法。分析了变压器流过暂态负荷时两侧电流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不同接线组别对电流进行重构,以使两侧电流呈现比例关系。引入信号相关函数对电流波形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变压器两侧TA相对于基准间隔的相角差和变比,从而判定TA二次回路的正确性。该方法在工程现场检验结果与传统稳态负荷检验方法一致,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时,残余电流较小,受大地杂散电流的影响较大,为了选线装置的可靠运行,在保证TV、TA极性接线准确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接地网的运行情况,必要时改进选线仪的接线方式或改进零序TA二次线圈非极性端的接地位置等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选线仪正确动作率.  相似文献   

20.
DTS中刀闸误操作的统一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的电气操作方式复杂,易产生误操作。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DTS(Dispatcher Training Simulator)要将误操作转化为保护仿真能处理的故障类型信息。传统的DTS缺乏有效统一的误操作判据和处理方法。从各种电气接线形式抽象出一种综合判据,使之能够全面准确地处理各种刀闸误操作。分析了各种接线形成拉/合刀闸误操作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给出了具体算法流程。实践证明该处理方法快速、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