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模糊控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模糊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研究以及应用情况。指出模糊控制是一种形式简单、内涵丰富、易于实现的智能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电动机起动特性的分析及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理论的比较,提出了中压电动机软起动设计方法。通过检测输入电流。在中压电动机起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模糊控制和PD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起动及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电动机起动特性的分析及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理论的比较,提出了基于模糊PD控制的中压电动机软起动设计方法,通过检测输入电流,在中压电动机起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模糊控制和PD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起动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力发电机组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时变性以及运行工况的复杂性,应用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适用于水力发电机组应用的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二维控制方式,以e(t)和Δe(t)为输入语言变量,以KP、KI和KD为输出语言变量,分别量化为5个等级,并根据水力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经验构造出相应的模糊控制规则。通过模糊运算,得到了水力发电机组不同工况下PID控制器的不同参数,实现了对水力发电机组的模糊控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PLC的模糊控制程序。对水力发电机组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和传统PID控制器的动态行为进行比较后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器的水力发电机组具有更好的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模糊PD控制的新型中压软起动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电动机起动特性的分析及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理论的比较,提出了基于模糊PD控制的中压电动机软起动设计方法,通过检测输入电流,在中压电动机起动不同阶段分别采用模糊控制和PD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起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根据不同方向的车辆流量合理地安排交通路口通行时间,设计了一种采用模糊控制原理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详细给出交通信号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结果。并设计以AT89 C51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用以验证设计的模糊控制器。系统采用模糊控制原理对交通信号进行智能调整,实现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不同方向交通信号的点亮时间和通行时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与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原理是完成智能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的理论基础,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猛 《电气技术》2010,(1):10-1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研究,对保证电网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多机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模糊控制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将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控制策略转化为模糊规则的形式,从而实现对多机系统的模糊控制。通过Matlab软件对三机系统进行数值仿真表明,与独立设计的AVR/PSS励磁控制器相比,以△ω、△ω为输入变量的模糊控制能更加有效的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能,系统在不同的故障情况下具备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1.模糊控制究竟如何定义? 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重视模糊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而在洗衣机上的运用则可使洗衣方法更科学。它能针对不同的织物,不同时洗涤量,以及区别水温、洗涤剂等不同条件,而采用不同的洗涤方式。由于我国对模糊控制洗衣机国家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以致缺少一个确切的定义去约束它。产生了各说各的,有称模糊技术的,有称逻辑控制的,有称人工智能的。如今人们对它已逐渐取得共识,即模糊控制洗衣机应该能够自动判断被洗衣物量的轻重,质料软硬,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9.
开关磁阻电机模糊PID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模糊PID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方法,其兼有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优点,适用于非线性对象,并且具有较高的稳态精度.给出了1.1 kW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的设计实例,解决了因电机负载及运行状态不同所需PID参数不同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表明,采用模糊控制调节PID参数的方式对优化电机控制和提高系统性价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双模糊PID柱温箱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里  张波 《电子测量技术》2006,29(5):197-198
为了提高色谱柱温箱的温度控制精度,改善温度飞升曲线,通过对现有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的研究,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及相应方法,提出了双模糊控制理论,并应用于传统PID温度控制系统内;利用两级模糊控制规则,即大范围模糊控制和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大幅度改善了控制器的动、静态性能,降低了温控调节过程中的波动,减少了加热的收敛时间,提高了柱温箱的响应速度和温度精度。  相似文献   

11.
球磨机负荷加权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球磨机料位单冲量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慢、控制特性差等缺点,提出三冲量球磨机负荷加权模糊控制算法.即通过球磨机料位、球磨机进/出口温度和进出口压差三冲量模糊控制对球磨机负荷进行调节.在分析了球磨机的系统特性和控制目标后,结合电厂手动调节的特点,研究了三冲量模糊控制方案、负荷加权模糊控制器的结构以及模糊控制器的实现.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火电厂球磨机制粉系统的自调整模糊控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火电厂球磨机制粉系统是一个典型的3输入-3输出系统。其输入为再循环风门开度、热风门开度、给煤机转速,输出为磨入口负压、磨出口温度、磨前后差压。各变量之间存在严重耦合,利用PID控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一种自调整模糊控制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各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利用模型控制公式进行了有效解耦,并且可根据运行状况自动调整各变量的偏差及其变化率在算法中所占比重。对各种非正常工况采用不同控制方案,有效预防了正压跑粉、堵煤等各种故障的发生。仿真研究及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运算简单,不涉及复杂的模糊控制规则,易于工程实现,用于实际电厂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HG-670-12.7-535/535型锅炉制粉系统概况及测点分布位置,对国内、外现有的钢球磨煤机料位控制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在2号机组钢球磨煤机计算机控制系统上采用了模糊控制与常规H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现了球磨机料位自动控制,延长了磨煤机使用寿命,降低了制粉电耗,便于操作,满足了锅炉制粉系统自动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厂锅炉在磨煤机运行方式改变后传统的锅炉调节系统很难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结合410t/h锅炉的结构特点和燃烧特性,提出一种针对磨煤机运行方式优选排序和送风回路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的智能控制策略。通过以一次风煤粉射程对炉内假象切圆的影响为标准,确定最佳的磨煤机运行方式,针对当前的运行方式,结合大量的专家知识和经验,建立模糊PID控制器对送风回路进行优化控制。仿真实验结果和实例表明,磨煤机运行方式优选排序和送风回路模糊PID的智能控制方法优于传统的手动控制和PID控制。利用磨煤机运行方式优选和送风回路模糊PID的智能控制,可提高锅炉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糊自学习控制策略控制粉磨设备磨机负荷,控制效果良好。介绍了负荷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模糊自学习控制算法设计 ,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轧机两侧液压压下系统的不一致导致带材横向厚度差分布不均匀,直接影响带材的板形质量,针对此问题,提出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用于反馈回路中的补偿控制方案,提高轧机两侧压下动态同步的品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方案能满足被控对象对高精度同步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自寻优-模糊控制策略在球磨机控制中的实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针对球磨机的运行工况,常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自寻优- 模糊控制策略。根据该控制策略形成了一种球磨机智能寻优节能控制器。在延安发电厂的 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对球磨机的控制行之有效,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在直吹式制粉系统磨煤机启动过程中,主蒸汽压力波动幅度很大,从而导致协调控制系统无法连续投入自动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以模糊控制器为主控制器,以PI作副控制器,并以磨煤机的启动信号作自动补偿,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球磨机料位测控系统.在机理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球磨机料位与过程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信息融合中传感器的选取和数据采集,开发了由数据采集器-数据通信器-PC机3层结构组成的球磨机筒体振动信号采集装置,并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提出了料位信息融合软测量方法.提出了基于料位检测的球磨机负荷模糊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控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料位检测与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20.
模糊策略大多应用于受控对象模型难以建立的场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火电厂皑制粉系统中的球磨机具有纯滞后、大惯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数学模型难以建立且随时间缓慢变化,采用模糊控制可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