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流媒体流量特性测量模块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流媒体流量特性测量软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不需要修改流媒体播放器源码的优点,对于多数没有播放器源码可以利用的流媒体的流量分析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避免了修改播放器源码所带来的困难.由于采用了PCAP软件包,流量特性研究人员不必深入了解流媒体和网络通信协议,大大减小了流量特性测量软件的开发难度.由于PCAP具有跨平台的优点,使得编写的流量测量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移植非常容易.本文的方法对于流媒体或者网络流量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微型风扇气动性能测试系统中微小流量测量和流量自动调节问题,提出了基于流量平衡法的微型风扇气动性能测试技术.基于流量平衡法技术原理,分析了流量平衡法管路系统空气动力特性和流量调节特性.由于采用了流量平衡管路设计,在切换不同工作管道时,整个管路系统总体阻抗基本不变,可通过开启不同测量支路来组合调节流量;理论上并联测量支路根据阀门开关,其流量非"1"即"0",可以非常方便地组合出所需流量.针对所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流量标定实验、流量调节性能实验和微型风扇气动性能试测,实验结果表明,组合流量调节性能符合预期,微型风扇测试中组合流量调节工作正常,证明了流量平衡法适用于微型风扇气动性能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型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结合了传统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的优点,是电站冷端系统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直接空冷系统流动换热性能的研究并不充分,尤其是对于蒸汽分配管的流量分配及阻力特性研究则更为缺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某660 MW机组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包括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空气侧模型和树杈形蒸汽分配管道蒸汽侧模型,开发了直接空冷系统空气侧和蒸汽侧耦合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风速下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竖直布置空冷凝汽器双层冷却三角流动换热性能与塔内蒸汽管道的蒸汽流量分配和阻力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获得了不同气象环境条件下该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空气侧流动换热规律、蒸汽流量分配及蒸汽分配管道阻力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风条件下,冷却三角两层翅片管束流动换热性能存在差异,导致蒸汽流量分配曲线和阻力特性曲线向侧风扇区偏移;无风条件下,通过该树杈型蒸汽分配管道的蒸汽流量和压降分布均匀,体现了该蒸汽管道结构设计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彭振华 《江西电力》2006,30(1):24-25,40
介绍视频会议系统的特点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视频会议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MCU技术和超媒体技术的特点,比较了两种不同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将H.320和H.323标准的组合应用方式。结合江西省电力通信网络的状况,提出了利用超媒体技术建设江西省电力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构想。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结合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分布式系统脆弱性理论,提出网络环境下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脆弱性评估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形式化定义,构造表征攻击过程的脆弱性状态图;参考指数分布特性,以脆弱度因子和等效攻击代价为参量,定义了状态转换的脆弱度函数;并按照脆弱性状态图的连接方式,定义了4种类型的脆弱度计算模型.进一步考虑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特点,设计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脆弱度因子量化方法.根据IEC 61850标准构建了评估算例,通过不同安全方案下的脆弱度计算比较,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量化系统脆弱度,对安全策略制定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 PPD 层流流量传感元件在设计制作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 3 种非标准设计或非理想情况采用数值模拟进行研究。 对于两个支路中毛细管根数不同的非标准结构设计,数值仿真得到的压降曲线、差压-流量关系与标准结构相比差别微小,根据 压降计算得到流量与准确流量之间的相对偏差在±0. 4%以内;流量测量实验数据也验证了仿真结果,说明 PPD 原理适用于两 通道毛细管数量不同的结构设计。 对制作或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毛细管进出口部分堵塞情况,计算发现,差压会出现非线性偏 差,根据不同堵塞位置,可能正偏差也可能负偏差。 当两支路中毛细管直径存在偏差时,两支路阻抗特性不再相同,两支路毛细 管中流量和流速不同导致进出口局部阻力不能完全抵消,差压-流量曲线将偏离理想曲线。 上述研究结果对于 PPD 层流流量 传感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量的小尺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流量的尺度特性对于网络模型的建立、网络特性的提高以及网络的设计均有重大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网络行为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基于小波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对网络流量的小尺度(1--100ms)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流量在小尺度上表现出非平稳、非LRD和多分形的特征.将流量按流大小和流密度进行分类,分类后的研究结果表明,流的密度对流量的小尺度特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图像技术在测控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在有限带宽和状态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下来改善测控系统的图像数据传输,是测控领域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本文搭建了一个基于JPEG2000图像渐进传输的网络测控系统模型,重点介绍了系统的编码模块的各子模块,最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利用JPEG2000的图像压缩特性和渐进传输特性,不仅可节省网络带宽资源,而且还可增强测控系统对不同网络条件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EPR电缆终端主绝缘在低温环境下的局部放电发展特性,搭建了-30℃下的局部放电测试系统。采用逐渐加压并保持恒压的加压方式,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局部放电信号,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局部放电谱图、平均放电量、放电次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局部放电、平均放电量增长率、平均放电量正(负)半周偏斜度与电缆终端主绝缘尖刺缺陷局部放电发展特性相结合,可以用来表征电缆终端主绝缘局部放电发展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高能电子辐照后高聚物内部空间电荷和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介质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辐射环境下,当它们受到高能电子辐射时,不仅会在其内部和表面积累电荷并引起放电现象,而且辐射会导致介质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可用以在真空电子束辐射环境下进行空间电荷测量的脉冲电声法测量系统,离线测量并分析了在大气环境下,经不同能量高能电子束辐照后几种介质材料内部空间电荷分布规律,对其辐照后的介电常数和损耗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多业务ATM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洪辉  祁兵  孙毅 《现代电力》2001,18(2):68-72
研究了电力公司的主要信息业务及ATM网络对信息业务的承载能力,分析了电力ATM网络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管理、传输速率、接口和容量、流量管理、自愈能力等,提出了话音业务、会议电视业务、调度实时数据业务、IP数据业务的接入方式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视频会议设备都具备双流功能,但原有的视频设备不具备双流功能。在不进行全网改造的情况下,用视频会议带外硬双流设备,能达到增加双流功能的目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带外双流设备的功能及其在湖北省电力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视频会议在变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小力  李玉珊 《电力学报》2007,22(4):505-508
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分布分散,视频会议系统的引进实现了公司各个变电站之间以及与工区和公司之间的在线视频会议、资料共享、在线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通过对视频会议的技术研究,设计了适合于电力系统内部网络条件的视频会议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论证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中攻击样本和流量特征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监督特征增强的 CNN-BiLSTM 网络入侵检测方 法,实现在流量数据中检测异常网络流量的目标。 通过分析流量特征数据分布差异,采用 IQR 异常值处理方法进行数据预处 理,使用自编码器对攻击样本进行数据增强,构建 CNN-BiLSTM 神经网络和自编码器组成半自监督模型,分别提取高维流量特 征和自监督特征,将组合特征作为最终特征输入到分类模型中进行预测分类,实现网络入侵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入侵 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准确率和 F1 分数上分别达到了 85. 7%和 85. 1%,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入侵的检测精度以及对未知攻 击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卫星会议电视系统的组网结构、功能实现原理和网管系统,以及该系统所用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6.
刘平心 《电力建设》2012,33(6):100-104
为满足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作为山东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建设完成了机动应急通信系统。结合山东地区地理和交通情况,以机动应急通信和应急分区为理念,以卫星通信和3G通信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语音软交换、数字无线对讲、视频会商、音视频信号采集及处理等技术为基础,介绍了山东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清会议电视系统取代标清系统已成为视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中介绍了高清电视通用的视频编解码技术及网络通信协议,并根据实际工程建设深入介绍了河南省高清行政会议电视体系、配置以及系统功能,既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实际运行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从技术发展前景来看,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企业、政府及电信运营机构中。简要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前景,并根据用户对于网络通信的多种需求,详细说明了V2 Conferenee视频会议系统在专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One key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s the use of advanced sensor systems for on-line surveillance to gather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raffic conditions. Traffic video analysis can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useful information to traffic planners. In this context, the object-level indexing of video data can enable vehicle classification, traffic flow analysis, incident detection and analysis at intersections, vehicle tracking for traffic operations, and update of design warrants. In this paper, a learning-based automatic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support the multimedia data indexing and querying of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of vehicle objects in a traffic video sequence. 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of vehicle objects are captured via the proposed unsupervised image/video segmentation method and object tracking algorithm, and modeled using a multimedia augmented transition network model and multimedia input strings. An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background learning and subtraction technique is employed to eliminate the complex background details in the traffic video frames. It substantially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g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segmentation results to enable more accurate video indexing and annotation. The paper uses four real-life traffic video sequences from several road intersections unde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effective in automating data collection and access for complex traffic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20.
IPv6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炼  戴瑜兴 《低压电器》2005,(11):15-19
针对IPv6协议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和应用,重点阐述在信息家电、无线网络、控制网络和视频会议四方面应用IPv6技术的原理,论述IPv6的巨大地址容量、地址自动分配机制、移动连接特性、安全机制、服务质量保证机制、组播传输等特性对这些方面的良好支持.指出IPv6在智能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