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基本构成、运行特性、控制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在DIgSILENT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平台上建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动态模型的方法,并以此模型进行了机电暂态仿真,验证了在该软件平台上建立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模型及其控制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变速恒频风电机组有功无功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并建立了双馈异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在分析双馈异步发电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解耦控制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定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案;最后在STAR-90仿真支撑系统上对该控制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双馈异步发电机功率的解耦控制,对实际风电机组的运行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无刷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及其发电调速原理。从无刷双馈电机的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坐标变换,建立了无刷双馈电机在转子旋转坐标系下的d-q模型,并进行了Matlab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作为无刷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变速恒频发电控制研究的参考,同时对于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人员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喜海  王奔  冷北雪  赵宇 《电力学报》2010,25(3):206-209
根据双馈异步发电机的运行特点,采用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子励磁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双馈异步发电机的仿真模型,对有功无功功率的解耦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双馈发电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独立解耦控制。  相似文献   

5.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优势在于其灵活的有功无功调节特性,因此对功率特性的研究是双馈异步发电机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此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发电机本身的电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控制系统功率特性控制提供方法和思路。本文以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T”形等效电路为模型,分析电磁功率特性,并与传统异步发电机做比较,指出其异同;根据能量守恒原则分析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特性,提出控制思路;对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功率特性做仿真,以验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双馈异步发电机组的运行特点,采用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结合滞环电流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子励磁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双馈异步发电机的仿真模型,对有功无功功率的解耦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双馈发电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独立解耦控制。  相似文献   

7.
1.25MW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建立了双馈异步发电机静态模型.计算分析发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定转子发出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并阐述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RTDS环境下构建基于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双馈型异步发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其控制回路中所包含的矢量控制能够跟踪最大风能,从而获取最大能量。仿真1个容量为1.5MW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发电机功率因数和直流电压具有可控性,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能够解耦控制,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控制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电网对直接并网的兆瓦级风电场的要求已经从电能质量进一步发展到暂态稳定、事故后自动恢复、调频调压、直接调度等,因而功率输出平稳,可调性强的双馈入异步风力发电机逐渐成为主流风机.双馈入异步发电机由于采用磁场定向的矢量变换控制技术,通过对用于励磁的PWM变频器各分量电压、电流的调节,从而实现发电机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因此建立了双馈入风力发电机的详细模型,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并通过小信号法和动态仿真对双馈入风力发电机的小扰动稳定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双馈风力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滑模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电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是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双馈异步发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结合滑模控制与比例积分控制,得到一种有效的双馈风力发电机功率解耦控制策略。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研究系统稳定性,建立了MATLAB/Simulink环境下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双馈发电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验证了该控制策略及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建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以PSS/E和PSS/E WIND为平台,建立了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风电场等值模型,结合一个含两座大规模风电场的算例系统,仿真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组(DFIG)两种无功控制方式对系统频率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风速扰动、负荷扰动还是短路故障,与恒电压控制方式相比,恒功率因数控制均有利于系统的频率稳定.  相似文献   

12.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系统接入与稳定运行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清声  王志新 《电网技术》2007,31(22):69-74
分析了包含大量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风电场并网运行后对电力系统静态和动态稳定性的影响。从系统接入和稳定运行的角度研究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及普遍采用的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在提高风电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实际机组为例在PSCAD/EMTDC平台上建立了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在风速发生变化时不仅能够以变速恒频方式运行并追踪最大风能,且电网电压也比传统鼠笼式风力发电机组更为稳定。在系统发生最严重的三相接地故障时,风电场具有更好的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双馈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其转子转速具有可调性,所以可通过调节发电机转子转速以获得最大风能。首先介绍风轮机的功率特性,列举两种现有的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算法,其中着重分析常用的变步长爬山法,随后以双馈式发电机为例,提出把黄金分割法应用于最大风能追踪的设想,最后采用MATLAB软件对3种算法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黄金分割法具有可行性,在风能追踪精度与速度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姜霞 《电气技术》2012,(6):45-47
随着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单台风电机组的容量也不断在提高。在目前的兆瓦级的风电电机组中,变频恒速的双馈异步风电机组占有很大的份额,由于双馈式风电机组能够在恒功率因数下有功无功解耦控制,因此双馈式风电机组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电网的故障角度出发,探讨了双馈感应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在Matlab上搭建了风电机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在电网故障情况下机组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15.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中,双馈感应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工作在额定风速以下时,为获取最大风能,需调节发电机转速,使其迅速跟踪上不断变化的最佳转速。为减少控制参数整定的困难、减弱控制算法对DFIG模型的依赖,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现对DFIG的转速控制。首先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的DFIG转速预测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滚动优化,最后通过预测误差进行反馈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动态性能和跟踪效果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极限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申洪  王伟胜  戴慧珠 《电网技术》2003,27(11):60-63
根据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稳态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风力机、双馈电机及其转速控制的稳态特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变速恒频风电机组无功功率极限的方法,并对一变速恒频风电机组进行了计算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最大风能捕获在风力发电系统中非常重要,根据定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原理,建立了基于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的转速控制模型,将自抗扰控制技术引入到最大风能捕获控制中,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电压方程中的耦合项和电网电压等扰动项进行观测并加以补偿,提高了系统的跟踪性能。在MATLAB/Sinmulink中的仿真表明,系统在不同的风速下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对电网电压的波动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功率双馈异步发电机是一种绕线式感应发电机,是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及适用性,在分析评价目前双馈异步发电机电磁系统、机械系统、绝缘系统、冷却系统,试验系统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在风力发电机上述各系统方面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风电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动向。  相似文献   

19.
最大风能捕获风力发电系统及其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变速恒频交流励磁双馈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在检测不同风速下,给出最佳电机转速,再根据定子磁链定向方法对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实现最大风能捕获。给出了系统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风力机特性和双馈发电机特性,说明了变速恒频运行方式下的最优风能捕获策略,并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总结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