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分散性土抗冲蚀能力较差,易发生渗透变形的特点,采用粉煤灰作为改性材料,通过针孔试验、碎块试验、压缩试验以及自身抗渗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对土的分散性、变形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等试验探讨了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了粉煤灰对土的分散性的改性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对土的分散性、压缩性和抗渗特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粉煤灰剂量、养护龄期以及压实度对改性效果均有影响。随着粉煤灰剂量和压实度的增加,改性土的分散性和压缩性逐渐降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改性土的压缩性逐渐降低,并在养护前期(7 d以内)变化明显。粉煤灰对分散性土的改性机制在于通过水解和水化、离子交换、硬凝反应等,增强土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建议在实际工程中粉煤灰剂量控制在4%~10%之间,养护时间在7 d以上,压实度控制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土石坝坝料碾压试验,分析了碾轮振动性态——振动加速度时域和频域的变化,得到了加速度幅值和加速度畸变程度随坝料压实程度及碾压机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基于加速度时域分析的地基反力指标(Fs)和基于频域分析的压实监测值(CV)用于表征土石坝坝料压实度的弊端,提出了考虑滞后相位角的改进地基反力指标,以及耦合考虑振动频率和加速度谐波畸变程度的压实监测指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两个压实监测指标与碾压遍数、压实度的相关性更好,用于表征土石坝料压实度的误差更小,本研究可为土石坝施工质量的实时控制提供新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粘性土在不同灰比、不同龄期、不同外部条件下的液塑限变化、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变化、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阐述生石灰对粘性土塑性、压实度、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招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土石坝压实质量对大坝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压实质量评估模型可实现对压实质量实时监控。传统碾压施工采用固定的碾压方案,碾压参数在碾压过程中不改变,而在智能压实过程中,碾压参数根据当前压实状态进行优化调整,因此压实质量评估模型必须考虑碾压参数。通过堆石料现场碾压试验,分析了压实计值(compaction meter value,CMV)与堆石料相对密度和碾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MV与堆石料相对密度具有较强相关性,可作为堆石料压实质量监测指标,碾压机振动频率和车速对CMV影响显著,行驶方向对CMV影响较小。最后基于现场试验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建立了考虑碾压参数变化的堆石料压实质量评估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江西红黏土堤坝填筑工程后期检测存在的压实度变化问题,通过对同一土样进行不间断的收缩、膨胀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湿循环作用下典型红黏土压实土样的胀缩特性及机理,并对后期压实度的检测偏差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红黏土具有明显的干缩湿胀特性;无荷载作用时,土样表现出明显的膨胀特性,绝对膨胀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最大膨胀率达12.88%;有荷载作用时,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压缩特征,且荷载越大,压缩特征越明显。红黏土工程后期压实度的检测结果较施工过程有较大偏差,且不同干湿状态时检测的结果也有明显差异,在后期检测评定中应予以考虑,同时提出了减小偏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石坝施工完成后的坝体沉降变形是工程上重要的关注点。本文选用一种风积土料和一种花岗岩砾石料,对掺砾土料的压缩特性开展试验研究,探讨掺砾比例、应力等级以及压实度对掺砾土料压缩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心墙土料掺砾后压缩性有着明显的改善,土料压缩模量随竖向应力的增大而提高,但随着竖向应力的持续增大,压缩模量的增加速度逐渐减小;掺砾比例和压实度均对土料压缩模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掺砾比例和压实度的增加,压缩模量基本呈现随之提高的变化规律,但也发现过高的掺砾比例将会因砾石受到竖向应力产生颗粒破碎而使压缩模量降低;掺砾土料的孔隙比随竖向应力的增大而减小,低应力条件下孔隙比减小的速率较快,高应力条件下孔隙比减小速率下降并趋于稳定;结合掺砾后压缩模量的变化规律,对坝体不同高度处心墙掺砾比例的优化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内外弯曲试验标准和晶粒度控制对比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铜及铜合金带弯曲性能的方法。1.借鉴于ASTM的优秀部分,尽快制定专用的铜及铜合金带弯曲试验标准,或完善我国现有铜及铜合金带弯曲试验引用标准体系;用更高的标准推动我国铜及铜合金带行业发展。2.连接器厂商和铜带厂通过细化晶粒和晶粒均匀性的控制,可以提高铜及铜合金带的弯曲性能,甚至整体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压实填土最大干密度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压实填土由标准击实试验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含义,从理论上推导绝对最大干密度的公式,同时对两种最大干密度的应用进行剖析,对绝对最大干密度检测数据正确性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筑坝细粒填料的含水率对土石坝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影响,根据相似理论开展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振动测值在不同填料含水率下的变化规律。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填料含水率变化对相关性校准的影响及与不同类别连续压实控制指标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相同振动压实条件下VCV(vibration compaction value)指标受填料含水率影响较小,但Ks指标正好相反;(2)在现场碾压过程中采用CMV(compaction meter value)和CCV(compaction control value)指标时要保证填料含水率不超过最优含水率;(3)填料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变化幅度不大于2%时,CCV和VCV(vibratory control value)指标与压实度K具有强相关性;(4)在土石坝碾压中确定细颗粒填料的连续压实指标时,要重视填料含水率对指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含钙质结核土在安徽淮北平原地区广泛分布,本文通过室内试验、静力触探试验、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抽水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和方法的对比、总结和分析,揭示了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性质,对含钙质结核土的工程勘察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碾压试验,寻求最佳的碾压参数组合是确保碾压混凝土(RCC)坝压实质量的关键。常规在大坝施工前开展RCC碾压试验成本高、费时间。本文提出基于压实能力的模拟相似原理,研制了多参数可调式RCC碾压模拟试验装置。该装置不但可克服小型碾压试验的碾轮缩尺效应,以及振动压实成型试验平板振动方式与实际碾轮滚动振碾差异较大的弊端,而且可实现碾压机静压力、激振力(振动频率和振幅)、行驶速度、碾压遍数等多级可调。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等效模拟实际碾压机工作状态;碾压的试件密度和强度能够达到标准试件的密度和强度,含层面试件的抗剪强度也能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本装置可为研究不同碾压参数对RCC坝料压实质量的影响规律,进而优化碾压参数提供了一条经济、便捷、准确、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结合山西河津电厂一期工程场地及建筑特点 ,通过对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检测 ,达到监督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指导施工、提早发现和及时解决问题及缩短工期的目的 ,并分析了灰土挤密桩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堆石坝填筑碾压质量采用事中和事后双控。事中碾压参数往往不能在全工作仓面上100%满足控制要求,且受坝料性质不均匀的影响,即便是相同的碾压参数,也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压实质量。事后试坑检测采用有限个测点,难以客观反映整个施工仓面的压实质量;若单纯采用压实连续检测指标(如CV)控制,其与坝料压实质量之间也存在一定误差。文章利用大坝填筑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技术,在动态采集碾压参数和压实连续检测指标CV的基础上,采用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事中碾压参数、事后CV的压实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此外,为了保证碾压区域无明显连续薄弱区,通过DBSCAN空间聚类分析,提出等效连续薄弱面积的概念,对压实质量薄弱区域空间分布进行定量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单独事中或事后评估的片面性,提高压实质量评估的全面性,为高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新疆某电厂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试验方案的设计及试验过程,根据试验结果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电厂饱和软粘土的特殊地质条件,分别采用强夯与强夯置换法进行了地基加固处理。详细介绍了设计方案,通过平板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密实度试验等检测方法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强夯与强夯置换法的适用条件,对此类工程的地基加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对室内击实试验成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对室内击实试验击实功能的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工程实例为基础,较深入地探讨了强夯试验中振动监测在确定最大夯击数、划分强夯振动影响范围以及计算地基能量吸收系数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春晓 《电力建设》2011,32(3):92-95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介绍了在填海造地地区根据火力发电厂各建筑物使用要求不同,分别采用强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和振冲碎石桩对厂区地基进行联合处理的经验及相关试验结论,对各种处理方法的施工参数、检测手段等提出建议,为类似场地工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