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压缩机油温过热度是反映压缩机腔体内润滑油与冷媒的混合状态,混合的比例不同,对于压缩机反映出来的油温过热度不一样。本文主要讲述实验测试中理论计算的油温过热度的准确性进行案例对比分析。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特定的容器进行抽液处理,并将冷媒与润滑油在指定的环境下进行分离,从而通过重量计算溶油比。通过验证,理论计算的油温过热度与实际测试计算的结果偏差只有2%。因此对于实验测试过程中理论计算的油温过热度对油粘度的评估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2.
现有空调转子压缩机可靠性评价时会采用油温过热度这个指标,一般认为油温过热度与粘度呈单调递增关系.为了验证这个观点,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缩机油池中的制冷剂溶解度特性、油温过热度和粘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工况,压缩机油池中不同位置溶解度基本相等,且未达到饱和溶解状态,故油温高的位置粘度反而低;对于油池相同位置,当油温过热度升高时,部分工况粘度反而降低,因此油温过热度与粘度并非呈单调递增关系.实验结果证明了现有压缩机用油温过热度作为可靠性评价指标存在一定局限性与不合理性,采用粘度作为评价指标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冷媒与润滑油的溶解特性,提出了低压腔和高压腔压缩机的油温过热度与润滑油被冷媒稀释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低压腔和高压腔压缩机的油温过热度与压缩机磨损程度之间的实验数据,获得了为了保证空调热泵机组整机实验时防止压缩机磨损的判定条件,为未来空调热泵机组产品标准的丰富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陶宏  石达  王硕渊  黄波 《电器制造商》2013,(Z1):285-290
本文分别在额定制冷和额定制热工况,对某款KFR35空调(能效3级)进行了充注量过多过少、毛细管堵塞、换热器异常等故障模式进行了稳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有些故障模式时,压缩机过热保护有效,而另一些故障模式时压缩机过热保护无效,另外需要高压保护或油池过热度保护。  相似文献   

5.
中间补气技术在改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低温制热能力不足、低温制热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针对闪发器中间补气热泵热风机系统的电子膨胀阀节流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闪发器前的电子膨胀阀可采用排气过热度为目标参数进行控制,闪发器后的电子膨胀阀可采用吸气过热度为目标参数进行控制,并通过实验方法获得了本实验系统在给定实验工况下的最优排气过热度控制值43℃和最优吸气过热度控制值0℃.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行建立的压缩机油粘度与油温过热度在线测试方法,对1.5HP家用变频空调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并结合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了可能导致压缩机润滑失效的情况,为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润滑可靠性的研究及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论证了一种基于R134A冷媒的系统,在控制平台搭建和节流元件控制上的算法研究。该算法会随着排气温度的变化适时转换,采用吸气过热度控制调阀和排气控制调阀,解决了系统调节不平缓问题、降低了排气温度高导致的压缩机内部线圈温度高,绝缘性降低,压缩机油碳化等风险。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力工业中余热回收再利用,传统两级压缩热泵系统在较大压比及高冷凝温度条件下作业,容易导致压缩机发生液击现象,造成系统能效系数CCOP下降、压缩机使用寿命降低等问题,本文在系统中设置中间回热器,重新构建出了具有回热特性的新型系统,并通过定义工质液击斜率及系统压焓变化斜率,有效判定新型系统是否出现液击以及工质的排气过热度,对比分析了传统两级压缩系统与新型系统的热力学性能以及经济性。结果表明:当工作介质为R236ea,工作温差为65 K、冷凝温度为393.15 K时,新型两级回热完全冷却系统的CCOP相比传统两级压缩完全冷却热泵系统高2.93%,并且在压缩机不发生液击的前提下排气过热度仅为5.68 K。此外,该系统在单位质量流量循环工质作业下,压缩机的总所需容积仅为0.031 7 m3,在同等作业条件下有效降低了压缩机能耗。  相似文献   

9.
热泵以其高效、节能及其良好的舒适性得到良好的应用.变频压缩机(VFC)与电子膨胀阀(EEV)是系统流量调节的关键元件.本文介绍了热泵空调供热工况下,以室内机回风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差为控制依据、对变频压缩机进行排量PID调节控制,以蒸发器出口过热度为反馈参量、对电子膨胀阀开度进行PID控制的控制原理与实现方法,并进行了讨论.指出热泵空调变频压缩机与电子膨胀阀联合控制应是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锅炉吹管期间蒸汽过热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锅炉水击、设备损坏、爆管等安全事故。为此,对燃料控制、给水控制、疏水控制和主蒸汽温度控制进行分析,探寻过热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超)临界机组中间点温度过热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锅炉的中间点温度过热度直接影响机组的过热汽温度、水冷壁和过热器的金属温度,中间点温度过热度控制的主要手段有水煤比控制、焓值控制、一级过热器喷水修正、给水流量微量修正等。结合玉环电厂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度控制策略的渊试和完善,对比兰溪电厂超临界机组焓值控制策略,分析了日本三菱公司和美周巴威公司不同类型直流锅炉的中间点温度过热度控制策略,并就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水煤比控制的无扰切换、超温保护、积分饱和等方面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展开讨论,对不同控制策略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提供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直流锅炉的中间点温度过热度直接影响机组的过热汽温度、水冷壁和过热器的金属温度.中间点温度过热度控制的主要手段有水煤比控制、焓值控制、一级过热器喷水修正、给水流量微量修正等.结合玉环电厂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度控制策略的调试和完善,对比兰溪电厂超临界机组焓值控制策略,分析了日本三菱公司和美国巴威公司不同类型直流锅炉的中间点温度过热度控制策略,并就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水煤比控制的无扰切换、超温保护、积分饱和等方面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展开讨论,对不同控制策略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提供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故障现象:一台进口旧的双门电冰箱,检修后试运行,冷藏室温度可达4~5℃,冷冻室温度只能降到-11℃,排气管烫手,冷凝器很烫,干燥过滤器外壳也较热,压缩机运转正常。故障原因:一台正常的电冰箱连续工作时,冷凝器温度一般不超过55℃,其上部最热,中部热度下降,下部温热接近室温。电冰箱工作不正常时,会出现冷凝器表面温度过高或上、中、下部温度都很高,温度梯度明显下降。冷凝器表面过热,势必压缩机机壳也过热,甚  相似文献   

14.
马赛  王毅 《电器》2011,(Z1):99-103
本文分别说明变频空调过冷度控制方案和过热度控制方案,分析过冷度控制方案和过热度控制方案的特性及优缺点,并对两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一个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一般性分析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并专门用于测试CO2往复式全封闭压缩机的样机。实验数据不仅可以定量比较每个元件,而且可以定量比较整个制冷系统。本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阐述已成型的以CO2作为制冷剂的、工作于跨临界循环的CL15型往复式全封闭压缩机。同时,该论文完整的描述了实验所用的设备及仪器。最后,该论文提供了大量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实验比较结果,不同工作状态包括蒸发温度的高低变化、过热度的改变及气体冷却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压缩机有一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过热度是影响供热蒸汽管内工质质量损失的主要因素。针对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供热管网工质质量损失大的现象,进行现场试验,在运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蒸汽在管道内流动其过热度发生变化内在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蒸汽过热度不仅影响蒸汽在管道的凝结状况,而且对蒸汽流量的计量准确性也产生很大影响。分析蒸汽过热度可为降低供热管网质量损失、规划管网建设、制定合理营销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罗志浩  陈小强 《浙江电力》2007,26(6):43-45,66
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调节的关键是保证合适的水煤比,控制汽水分离器出口过热度。华能玉环电厂1号机组是国内首台超超临界1000MW机组,调试中发现过热汽温、水冷壁金属温度和过热器金属温度都对汽水分离器出口过热度十分敏感,过热度的控制对机组稳定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总结调试经验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如何利用水煤比控制过热度、水煤比的控制策略和调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处理方法。介绍各种工况下,水煤比控制过热度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