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7年10月13日17时37分,我国第一台以小麦秆、玉米秆等黄色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国能河南浚县项目1×25 MW机组一次并网成功,实现了我国以小麦秆、玉米秆为燃料的黄色秸秆生物质直燃发电机组建设工作的新突破,填补了国内黄色秸秆直燃发电的空白,标志着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自去年12月1日通过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成功投产,在掌握了以棉花秸秆、林木废弃物等灰色秸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后,又成功地掌握了以小麦秆、玉米秆等黄色秸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将会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力》2007,40(12):67-67
2007-10-13,我国第1台以小麦秆、玉米秆等黄色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国能河南浚县项目1×25MW机组一次并网成功,实现了我国以小麦秆、玉米秆为燃料的黄色秸秆生物质直燃发电机组建设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生物质燃料与煤电燃料的差别进行了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详细说明了两种燃料在流动性、能源密度、化学成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并因此导致了生物质直燃发电工程在上料给料、锅炉燃烧等系统的工艺设计上与煤电工程完全不同。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的背景差别和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特点,进而讨论了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上料系统的设计尚不成熟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我国生物质发电工程设计的可参考基本原则,并认为中国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在工程设计上的成熟尚需2~3年的时间,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黄色秸秆直燃电站给料系统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色秸秆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欧和国内部分已投运的黄色秸秆直燃电站大捆给料系统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国内外在生物质收集预处理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大捆给料系统方式在国内应用时存在大型打捆机械缺乏、打捆成型成本太高以及系统对捆型尺寸变化适应性差的缺陷和局限性.为了使给料系统更适应国情,提出了黄色秸秆任意捆型给料系统和小捆整捆给料和燃烧的两种优化设计方案,为后续生物质直燃电厂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业政策研究》2008,(5):26-30
生物质发电是指采用生物质原料(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林业加工废弃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禽畜粪便等)发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生物质发电技术成熟,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发电和供热方式。生物质发电有三种方式:一是生物质直燃发电,利用在传统的内燃机发电技术上进行设备改型而实现的技术,技术基本成熟并得到规模化商业应用,是生物质发电的主要方式。在欧洲,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高温高压生物质发电锅炉技术体系,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也已成为目前欧洲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直燃发电厂综合自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单县生物发电工程(灰杆燃料)和辽宁黑山生物发电工程(黄杆燃料)为背景,以提高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厂运行效率及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为目的,提出了生物质能直燃发电厂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该控制技术根据生物质发电厂燃烧过程中的过氧量调节风量及给料量,对生物质能直燃发电厂综合自动控制技术中的负荷控制、燃烧控制及给料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设计,解决了生物质燃料热值不稳定、灰分中含有大量碱金属盐容易导致结焦和腐蚀等问题。单县及黑山生物质能发电厂的成功运行也证明该控制技术更加有利于提高生物质直燃发电厂的稳定、高效运行水平,有利于推动我国生物质大型直燃发电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秸秆生物质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并具有硫、氮含量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对秸秆直燃发电技术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认真履行“优质服务年”承诺,积极奉献清洁能源,国家电网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全面提速。3月26日,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在新疆阿瓦提、山东巨野、内蒙古赤峰、辽宁黑山、河南扶沟的5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同时开工。国能这5个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均为建设一台1.2万kW级生物质直燃发电机组,每台机组总投资约1.3亿元。按年运行6 000 h计算,年消耗农林废弃物约10万t,年发电量约0.72亿kWh。在秸秆收购、加工、运输等方面,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约2 000万元。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的工艺流程。通过对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在美国、瑞典和丹麦等国的应用情况分析。阐述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意义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直燃发电厂燃料组织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燃料资源的可供性是影响生物质发电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生物质发电厂燃料组织的关键在于燃料的收集、储存、运输等,文章结合柳城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的开展,对生物质电厂燃料供应、储存、运输、价格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电力勘测设计》2007,(1):14-14
全国首家秸秆直燃发电技改项目,在江苏连云港协鑫环保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计划于2007年6月底竣工投产。项目改造完成后,年可燃烧生物质(秸秆)20万吨以上,节约原煤1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20吨。此举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农民焚烧秸秆等农作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可给周边农民增加年收入约3200多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统计和分析湛江地区生物质燃料资源总量、可获得量、可保证供应量的基础上,探讨湛江地区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的必要性、前景和燃料收集储运问题等,给出推进湛江地区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快速有序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巍 《电力建设》2008,29(2):72-74
生物质直燃发电在我国刚刚起步, 面临着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 这对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需要国家在电价、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文章运用算例测算了生物质直燃发电上网电价的构成, 并通过敏感性因素分析了发电利用小时数、燃料成本和总投资变化对上网电价的影响, 提出了有效降低上网电价应当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直燃发电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大龙 《现代电力》2007,24(5):53-56
生物质直燃发电作为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一种,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综述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的特点,并就影响我国生物质发电成本的因素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科 《广西电力》2011,34(6):34-36
生物质发电厂燃料具有松、散、杂的特点,其燃料收储运系统对于电厂的高效运行十分重要,燃料的收储运问题是影响生物质发电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文章结合某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的开展,对燃料的收储运系统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振江 《华东电力》2011,(2):310-312
介绍了以生物质能为燃料的直燃发电工程技术,并对此类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生物质能直燃发电技术和应用面临的几项关键问题,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1988年,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在丹麦诞生。18年后,这种新型发电技术落户中国,标志着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产业从幕后来到台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2006年12月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只烧秸秆不烧煤”的“个性”一改人们心目中火电厂的形象,表明我国生物质发电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生物质发电厂运行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生物质发电政策,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10月底至11月初,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财政部、电监会等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调研组,赴江苏宿迁、河南长葛及河北威县和晋州,对节能稻草和麦草等黄色秸秆电厂、恒光燃煤小火电改造灰色和黄色混燃秸秆电厂及国能棉花灰色秸秆电厂和河北省建设灰色秸秆电厂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9.
国内生物质发电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发电因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在生物质发电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质发电迫在眉睫。介绍了国内最大直燃生物质发电集团投产机组的数量、规模及分布,总结了国内投产的最大容量直燃生物质机组项目和国内首台秸秆与煤混合燃烧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对国内生物质发电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12月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曹志安出席竣工投产典礼并讲话。山东省政府、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对该项目的投产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